中國青年報報道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企業家已經超過了300萬,但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國民營企業家無法擺脫“富不過三代”的宿命。有研究表明,目前國內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約10%的子女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品質,成為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人。對不少富有家族及企業來說,不是富過三代的問題,而是能否富過兩代的問題。普遍的“富二代”存在這樣的精神狀態:自信自負不懂得尊重,對朋友的態度無所謂,有時孤獨,渴望通過系列外部事件表現個性,真正的精英意識卻相對缺乏;追求享樂,但是總覺得不快樂,覺得自己尚不具備繼承家業的能力,父輩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他們壓力,他們內心是很自卑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悲情”呢?罪魁禍首又是誰呢?答案是一代,也就是父母。父母既是子女的啟蒙老師,也是終身老師。然而由于業務的繁忙,父母往往忽略了對下一代的關愛與教育,造成不少的富家子弟與父母的溝通極少。另外企業家經常學習與如何成為優秀的企業家,卻從不學習如何成為好的家長。通常都是用錯誤的方法在對待下一代,造成了很壞的后果。下一代難以體會父母的辛勞,只知向父母伸手要錢,甚至還相互攀比家底,自然缺乏自強自立的人格。沒有良好的溝通基礎,下一代對父輩家業的繼承失去興趣。在浙江曾出現多起晚輩將父輩的產業打包賣掉的現象。缺乏正確的教育,下一代沒有經營與管理的能力來繼承家業。
作為民營企業主,教育下一代的問題可能和企業經營一樣重要,需要花心思。例如:一位出差在外的家長,因為孩子習慣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不得不定點給家打電話完成“任務”,否則孩子很有可能上學遲到。另一位家長無需坐班,眼睜睜看著孩子在鬧鐘響過依然沉睡,一直睡到兩節課過后自然醒來,面對孩子的驚慌失措,家長平靜地告訴他:自己的問題就得靠自己解決。孩子從此再沒有將自己的事“分攤”給大人。中國家長教育研究所所長齊大輝教授曾遇到一個地產商,多大的買賣都能舉重若輕,對教育自己的兒子卻很苦惱。他兒子現在上初中,有一回要買一雙800多元錢的耐克鞋。他覺得孩子這么小就不知道節省,不能慣出這個毛病,但是孩子根本不聽!拔医ㄗh他給孩子寫小紙條,做非語言的交流。父親寫道:‘兒子,爸爸不是不給你這個錢,爸爸希望你是中學生的時候就像中學生的樣子。你認為中學生應該是什么樣呢,爸爸認為應該有一個適當的標準,這個標準你可以自己定,但爸爸希望你懂得節儉、珍惜錢財!鋵嵈蟮览砗⒆佣,就是不滿意父親語言交流時指責的態度,這樣一寫孩子就理解了,最終買了一雙200多元的鞋。”生活條件太優越導致占半數的富二代們往往不思進取、坐吃山空,很多學業未完成,大多家業都破產了。據了解,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最早擁有10億美元資產的巨富,但他對子女的零花錢卻卡得很緊。臺灣塑膠大王王永慶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不許亂花1分錢。調查顯示,90.0%的人贊同這樣的教子方式,表示應該讓子女做個“窮孩子”。
總之,要改變富不過三代、甚至二代的宿命,首先要從一代開始改變。如今有許多培養優秀企業家的總裁班,不妨開設一些如何栽培下一代的課程,這不只是讓富過二代、三代的問題,更是中國家族企業走向基業長青的基礎。
作者簡介:蔣小華,中國執行力培訓專家,現任戰略與執行研究院院長,華略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培訓師,清華大學、浙江大學EMBA總裁班特約講師,多家培訓機構特聘講師,多家媒體雜志專欄撰稿人。獲中國管理咨詢行業十佳杰出人物,被業界譽為“最佳執行教練”。著作《為結果而戰:打造以結果為導向的執行模式》,郵址:hualue2008@126.com QQ:622000564
來源:博銳管理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