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是近幾年中國企業引進后辯論的最多的一個話題,原因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一直在到底是先計劃還是先市場的選擇中猶豫不決,喪失了很多機會。那時候的執行多是被動的命令,而不是現在主動地去做。
關于執行力的書,業內翻炒最熱的是《沒有任何借口》(是不是盜版未做鑒定),當然還有數也數不清另類的執行力圖書充斥坊間。在繼續這個話題之前,我得先聲明一下,沒有任何借口或強調執行力沒有錯,錯的是我們很多家電企業在灌輸戰略的同時本身忽略了執行方向的問題,也就是你的這個戰略的科學性和適用性是不是經得起檢驗,如果執行的方向錯了,后果只有一個:你不是在計劃怎么成功而是計劃怎么失敗。因此執行的前提必須是戰略的科學性、正確性和適用性,執行方向不能含糊不清、不能錯誤。
海信總裁周厚健說,執行力低下是中國企業管理中最大的黑洞,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執行后才能夠顯示出其價值。而企業執行力差,將會直接導致在貫徹企業經營理念、實現經營目標上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團隊的斗志,破壞了工作氛圍,影響了企業的整體利益。既然執行方向沒有偏,企業再出現競爭力不足或者企業破產,那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執行力差。日本松下幸之助談到對質量的執行力時說:對于產品質量來說,不是100分就是0分。沒有任何的商量!戰略確定了,就看執行力,沒有執行力就沒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是動態的,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雖然今天你有了,而明天就可能演變成被淘汰的能力,甚至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核心障礙。因此在執行前,要弄明白執行什么、為什么執行、如何創新的執行以及用什么來保障、監督執行的一系列問題。
工如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說的是做正確的事用正確的方法,用兵打仗必先有目標,有能擊潰對手的策略和武器。這實際涉及到一個執行技巧的問題,你必須充分思考,思考如何完美執行、創新執行,因為思考是全世界最困難的事情,又是最有價值的東西,惟有系統的思考才能有系統的進步。而眼下中國企業的生存環境中,危機四伏,切不說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覬覦良久和其周密科學的進攻策略,單是中國企業自身的一些問題就往往使執行錯位、缺失,被人抓住了小辮子,譬如你的人力資源沒有前瞻性的發展規劃和合理儲備,沒有讓合適的人去做合適的事,譬如你的組織機構復雜化內耗嚴重,執行效率低下,執行成本過高,譬如你管理授權存在弊端,皇室家族意識風行,不能掌控風險,等等等等。有這樣的“利器”,你怎么能“善事”?!你沒有調動團隊執行的激情與手段,而只是在埋怨員工執行力差,你怎么不去深究原因?!我曾經對自己說過,自己從事的這個職業一定要時刻銘記,一定要在業界保持好聲音,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在行業的論壇、會議、媒體上闡述品牌的觀點與策略,樹立品牌的觀點旗幟,并且不余遺力去捍衛它。遺憾的是當前很多企業的領軍人物都去低調處理了:我不應該太張揚,我只顧埋頭做事,不管市場變化。而實際上,這是品牌病變甚至退化的征兆,你連對樹立自己企業品牌形象的戰略工作都不感興趣,不愿意帶頭去執行,下屬怎么去執行?消費者會自愿為你埋單嗎?不可能的!
華南理工大學的博導陳春花告誡中國家電企業,在今天有三個制勝的關鍵因素必須關注——速度、創新、全球化。我所理解的這個速度就是對市場應變速度、執行力的效率和水平,創新不僅僅是技術的創新更是執行力的創新,全球化需要企業的活動去圍繞著產品與渠道、團隊與流程展開,你的執行力是不是超前于市場和競爭對手,你的執行效率、質量和價值是不是可以掌控和評價,這相當重要。所以說,作為執行層也一定要站在經營的高度上去創新地執行,而不僅僅是部門個體的執行。當前,中國家電的營銷如不將個體思維轉化為組織思維,不將個人能力轉化為組織的能力,不將個人的理性與激情轉化為組織的理性與激情,不將個體的創新轉化為組織的創新,在今后的營銷道路上,你只能做減值營銷,靠拙劣的促銷和透支未來資源的方式殺雞取卵,你只能潰敗于個人英雄主義的理想,因此,提高整個團隊的有效運做、注重執行質量和效率,不僅是企業高層思考的事情,更是執行組織中每一個分子思考并付諸行動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