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者的戰略幼稚病
盛大盒子戰略制定者的思維方式,與德隆、格林科爾的戰略制定者所采用的思維方式極其相似。這種思維方式是:在從事不同業務的產業之間構造一種上下游的合作關系,形成一個相互借力的新的產業鏈條,從而迅速做大做強。他們往往從此出發,去尋找可以整合的產業,并構思出具體的產業鏈(如:德隆的紅色產業鏈,格林柯爾的制冷產業鏈)。在中國,持有這種戰略思維方式的,絕不只是上述三家,而是有一個相當大的企業家和準企業家群體。
這種思維方式有道理嗎?直到今天,也仍然有不少人認為:像德隆、格林柯爾這樣的企業,其產業整合的戰略思維本沒有錯。它們的失敗,只是因為中國的金融環境使它們沒能真正實施其戰略。
不能輕率地斷言這種戰略思維方式完全沒有道理。因為諸如盛大網絡這樣的公司,在一定階段所取得的成功,確實與此有關——盛大發家史,確實是一段整合產業資源而獲得成功的佳話。
筆者也承認:許多企業的成功,確實與進行產業整合有關。但是由此并不能推導出:這些企業的成功,僅僅是因為進行了產業整合;更不能推導出:通過產業整合,企業一定能夠做大做強。
以盛大網絡為例,當年通過整合游戲提供商、電信運營商和網吧的資源,能夠獲得成功,是因為通過這種整合為消費者創造了一種新的價值:電子游戲的“人與人互動性”。傳統的電子游戲都是人跟機器玩,而盛大提供的網絡游戲則是人與人玩,而且是多人互動。這就大大提高了游戲的刺激性。
顯而易見,戰略思維的起點和終點都應該是降低成本和創造價值,而不應當是產業整合。產業整合僅僅是實現上述目的的手段之一。而因為一次整合成功,就把整合當作是戰略制定的出發點——我們不妨將這種缺陷稱為“整合者的戰略幼稚病”。
提高戰略思維水平“五要”
那些還在迷信產業整合的中國企業家,如何才能提高戰略思維水平呢?我的建議是:
1.戒狂妄自大與經驗主義。一些企業家因為階段性成功,而自我神化,排斥任何與自己不一致的意見。如果不戒除這種自大心態,顯然就很難從個人經驗的局限中走出來。
2.戒迷信執行。產業整合者往往提出宏大的構思,當這種構思不能實現時,就將其原因歸結為執行不力。事實上,一個優秀的戰略,本身應該是容易明白和容易執行的。那些面臨過多的限制,難以執行的戰略,其最終的失敗不應歸結為執行,而應該歸結為戰略本身。
3.戒急功近利。事實證明:從構建一個產業帝國出發,去進行的產業整合,絕大部分都以失敗而告終。而從創造價值和降低成本出發所制定的戰略,盡管可能難以迅速使企業做大,但其成功率卻往往更高。
4.戒相信吹鼓手型理論家。當今的一些理論家,在企業成功的時候,為其搖旗吶喊,收取傭金;一旦企業出現問題,便溜之大吉,一聲不吭。偏偏是許多企業家迷信這些吹鼓手型理論家,以為一經他們肯定,自己的戰略就更加顛撲不破了。
5.扎扎實實地學習戰略理論。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企業家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制定戰略。先進的戰略理論不能代替戰略思維,也不一定能夠保證戰略的正確性,但至少可以幫助企業家規避一些低級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