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了情報信息就是控制了企業的命運,失去情報信息就失去一切。
情報事件:力拓間諜門
在已經遠遠超時的今年鐵礦石價格談判拉鋸戰中,有突然出現“力拓間諜門”。
武漢晚報7月12日報道 澳大利亞力拓集團駐上海辦事處的胡士泰等4名員工涉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被拘,震驚業界,堪稱自2004年鐵礦石談判為公眾矚目以來,最大之花邊新聞。而隨著首鋼國際貿易工程公司礦業進出口公司總經理譚以新涉嫌商業犯罪被拘,此次“間諜門”背后的情報交易鏈條也逐漸清晰。國際礦山巨頭為拉攏收買中國鋼企內部人員,曾組織“奧運觀光團”,包下著名女歌手溝通感情。
新華網北京7月14日電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14日表示,澳大利亞力拓集團員工涉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一案不會影響中國與外國企業的合作。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說,這一案件是一起司法個案。力拓有關人員通過不正當手段竊取中國的國家秘密,嚴重危害中國的經濟安全和經濟利益,所以有關部門依法對他們采取行動。“但這并不是說我們現在要限制外國企業在中國的合作,也不是要限制中外企業間開展合作。”他說。
情報比導彈更重要
“情報比導彈更重要”,這是美國在“9·11”事件后深刻而沉痛的反思。在一項對國內3539位企業經營者的權威調查數據顯示,企業發展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里“決策失誤”以39%的選擇比重排列第一位,遠遠高于以22%名列第二的“用人不當”、經濟問題(11%)、獨斷專行(10%)、生活腐敗(10%)、政治問題(3%)、弄虛作假(2%)和其它(3%)等因素。
作為成功的CEO,李嘉誠每天9時-10時專心閱讀秘書為他找的有關競爭對手、大客戶和媒體對自身的新聞報道;戴爾公司的麥克爾·戴爾是依靠收集、分析大量外部信息來制定企業決策的CEO典范,每天都有專人為他收集整理競爭對手、客戶反饋、媒體對其公司評價等信息情報并通過仔細研究以分析競爭對手和行業的動態,為企業短期和長遠經營戰略決策服務。
中國企業在競爭情報方面的不足
過去講“大魚吃小魚”,而今是“快魚吃慢魚”。發展的快慢決定了企業的命運。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及時掌握市場信息、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清楚競爭對手的優勢與劣勢,不能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那作為“慢魚”的企業必然為作為“快魚”的企業所吃掉。
據廣州市澤華市場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陶穎怡介紹,在中國,汽車、制藥、通信、化工、鋼鐵等領先行業已有1000多家企業地高層管理者開始使用競爭情報及時把握競爭對手的動態情報,云南紅塔、青島海爾、中國一汽、聯想集團、中國電信等國內領先企業已成功地把競爭情報應用在他們的商戰前沿。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與歐美已經近在咫尺的日本企業相比較,我國企業的競爭情報意識以及獲取、分析能力普遍差距較大。這從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海信等眾多中國企業商標被西門子在國外搶先注冊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在競爭情報方面的落后。而日本的汽車、摩托車、攝像機、電視機、手表等產品能成功進入并占領歐美市場,首先就要歸功于得力的情報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副研究員張繼焦認為,與跨國企業相比,國內企業在對待信息和情報上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如企業領導人不重視競爭性情報調查、企業競爭性情報管理機制、競爭性情報不全、企業缺少情報人才等等。
建立競爭性情報管理機制
在2005企業競爭對手分析實務操作培訓班里,記者見到許多來自珠三角企業管理層的學員。廣州市澤華市場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陶穎怡向記者介紹,許多學員參加培訓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確實感受到了競爭情報對于一個企業發展的需要,通過參加培訓可以令他們有能力對變化的商業環境做出快速靈活的反應,更為重要的是培養起他們長期使用情報的意識。“不過,競爭情報在企業的應用,不應僅僅是簡單地只有董事長、總經理等少數的幾個人在操作,而是要建立起企業的競爭性情報管理機制,培養企業的情報人才,”陶穎怡進一步補充道。
確實如此,據了解,目前全球500強的國外知名企業中,有90%以上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競爭情報系統,幾乎所有企業都設有專門部門負責競爭情報的研究。其中絕大部分企業都已實行了信息主管機制,形成技術主管、財務主管、信息主管“三駕馬車”的管理模式。而每年信息部門都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顯而易見,中國企業確實有加快建立競爭性情報管理機制的必要。
來源:牛津管理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