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廣商學院首席培訓講師譚小芳,預定譚老師精細化管理辯證法課程,請聯系13733187876)
譚小芳老師在咨詢和培訓過程中,發現很多民營企業,甚至市場份額已經在同行業位居前列,但基本上是依靠核心團隊的能征善戰得到的,管理水平嚴重滯后,很多核心團隊竟然沒有管理的概念。因此,對于絕大多數企業來說,提升管理水平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有些創業者正好與上面的相反——他們擁有高等教育經歷,在注重經營的同時非常重視管理,甚至在創業初期就將管理擺到了和經營同樣重要的位置,期望有完善的管理體系和很高的管理水平。譚小芳老師認為,這就進入了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因為管理水平并非越高越好,而是要和企業的發展階段和現狀相適應。
一般來說,做生意都是為了賺錢、盈利,但盈利是有前提條件的,比如:銷量的提升、成本的控制、管理的加強、正確完整的規劃等,從理論上講,精細化營銷會使營銷步驟更加清晰,內耗減少、能有效利用資源,增加執行力、提升銷量、增加盈利。但事實上筆者所見到的一些企業在采用精細化營銷以后,并沒有達到增加盈利的預期效果,反而陷入了泥潭,象綁住自己的手腳一樣,脫不開身!
首先,企業在創業階段需要的是靈活性和快速反應,只有如此才能夠做到靈活機動地調配資源應對競爭。如果在這樣的企業建立起完善的職責分工體系,可能會因為協作不夠而失去靈活性。
其次,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很多企業只看到管理精細化的結果,而看不到管理精細化背后的成本和投入,而資金緊張是大多數創業企業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
第三,創業企業需要的更多是激勵而非約束。創業企業處在求生存的階段,這就要求組織能夠集中資源去爭取更多的訂單,這就要求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重正向激勵輕負向約束,組織成員在“失去的只有鎖鏈,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的巨大感召下沖鋒陷陣。
那么,精細化營銷到底可不可行呢?可行!譚小芳老師認為,但要根據市場特點去執行,譚小芳提醒各企業在執行精細化之前,應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避免犯一些常識性錯誤。
1、細化到什么程度?
2、誰來策劃、管理及解決精細化過程中出現的市場問題
3、除細化管理市場外,人員的細化管理(客戶與員工)
4、先做樣板市場,不能一步到位,精細化路上的步子應放小一點,謹慎一點。
總之,做生意就是為了盈利,我們不能為了精細化而精細化,要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情況而定。筆者認為,任何的營銷戰略都應該對企業盈利有所幫助,不能光讓別人看到我們市場做的好,更要讓大家看到我們企業有很好的盈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