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華若中,不知道他的無錫興達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但當你拆開電視機、電冰箱等家電,或者精密儀器、玻璃器皿等易碎品的包裝時,你沒準就是華若中的客戶——包裝箱里作為緩沖性物品的泡沫塑料就是興達集團主要產品EPS的一種,還有另外一種則用于建筑和絕熱材料行業。
資料顯示,興達集團的“錫發”牌系列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5%以上,也就是說,每三個包裝箱中,就至少有一個使用的是華若中的公司生產的泡塑材料。
2007年,華若中的公司實現銷售收入近80億元、利稅額達2.5億元。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88位。2008年,即使面對金融危機,興達集團也依舊排在了福布斯中國頂尖企業榜上的第94位。
目前市場上通行的《創業板150公司名單》中,興達股份的名字赫然在目。一旦真的在創業板上市,創業板公司至少高達40倍的PE值將使華若中的身家膨脹數十倍。
他將成為當之無愧的“泡塑大王”。
20萬元貸款起家
浙江、江蘇當地的許多富豪都是依靠化工產品起家,比如紹興的柯橋工業區里和蕭山當地的化纖巨頭們。這一地區的化工產品一般沒有過高的技術含量,更多的是依靠當地的一些優惠政策、較早的市場經濟環境以及長江三角洲眾多小企業作為下游支撐的優勢。
和他們一樣,華若中起步時的門檻并不高。1992年1月8日,已經42歲的華若中依靠銀行的20萬貸款成立了無錫縣興達泡塑材料廠。在此之前,他是當地鄉鎮企業的廠長,只有中學文化,不具備任何化工領域的經驗。而他起步的第一桶金,也是來自銀行的20萬貸款。
1992年,無錫縣興達泡塑材料廠興建,該廠的年產能為3000噸。正如華若中所料,興達泡塑材料廠的產品與進口產品的價格優勢在一開始便顯現出來。1992年,興達的客戶蜂擁而至。產量從3000噸擴大到1萬噸,仍供不應求。1992年,投產的第一年,興達便實現了盈利。1994年,以20萬元起家的華若中已有能力投資2300萬元,建設了占地50余畝,年產能3萬噸的新廠。
1995年底,興達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EPS專業生產企業。
“泡塑大王”
斗轉星移,僅僅過了17年,華若中的資產已今非昔比。昔日靠20萬元貸款和一塊地起家的鄉鎮企業廠長,成為了一個年產值超過80億元的集團的董事長。最初只是為了“不進口”目的生產的產品轉而開始出口。如今的興達集團,做到了該行業里的國內第一,全球第二。
隨著企業的發展,華若中已不僅僅是當初的農民企業家,也不單單滿足于企業的低價戰略。1998年,他首次前往印度新德里學習,并在此后開始研究國際的先進技術。阻燃型聚苯乙烯樹脂國家專利的取得,最終奠定了興達業內老大的地位。
奠定行業地位之后,興達開始了一些收購擴張的舉動。一直在一個行業勤勤懇懇的華若中,擴張也絲毫沒脫離自己的主營業務。2005年,興達集團在常州成立了江蘇誠達石化工業有限公司,又出資收購了常州緊鄰誠達公司同樣生產EPS的企業——常州明諦樹脂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權,從而使興達在常州的年實際產能擴張到目前的32萬噸,實現產值約45億元。2006年,興達投資8億元在廣東惠州成立了年產18萬噸級的惠州興達石化工業有限公司。此后,華若中便暫時停止了國內的布局擴張。
“泡塑大王”的新出路
早在2007年,華若中就曾對人透露,正在與中東一些企業談及合作問題,“整體收購、控股、參股都可以”。按照華若中的計劃,興達泡塑新材料原本是要在2008年實現上市的,IPO的中斷使此事擱置。
值得注意的是,華若中的兒子華嘯威在自己的家族企業里也發揮了不少的作用。1999年,南京理工大學畢業的華嘯威做了一名警察,在27歲便成為錫山市刑偵大隊二分隊指導員后,華嘯威開始自主創業。
2004年,華嘯威借款在無錫成立了無錫三強鋼構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當年的銷售收入達到7000萬元。2005年底,華嘯威加入興達集團,作為副總經理負責整個公司的進出口業務,同時兼任興達子公司江蘇誠達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華嘯威的促進下,興達泡塑新材料和南京理工大學共建高分子聚合發泡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而他負責的出口業務也業績不俗。2006年,興達外貿出口銷售額達6000萬美元,而2007年興達實現了外貿出口收入1億美元。
來源:牛津管理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