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把金鑰匙:運用會議決定
不論是正式的還是不拘形式的,是一組組的,還是一對一的,討論都要讓員工自由地說出想法和所關心的問題。團隊領導者起好主持人的作用,就能使討論目的明確、富有建設性。
作為領導者,你應該定期召集團隊成員開碰頭會,收集反饋意見,產生主意,并做出決定。重要的是,即使舉行非正式的小型討論,心中也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時間概念。讓每個人有時間準備,并確保與會者有機會暢所欲言,鼓勵坦率地交談,防止離題,注意把話題引向待議事項。如果會議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者為已經決定的事宜把人召集起來蓋橡皮章是毫無意義的。現在很多崗位的工作都很忙,老讓員工呆在會議室里開會,或者老讓員工等待領導來開始,這可不是一件好事。它不但會折磨員工的斗志,而且降低整個團隊的工作成果。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做”怪象。
我經常走訪很多企業,聽到大多數領導者都有感到許多時間花在開會上的壓力。但是又有多少會議真正有用呢?作為領導者,在安排會議前總應該考慮它的有效性。是否值得你和別人去花時間?例如,你召開每周的團隊例會,是解決問題的,還是純粹出于習慣?所以我建議:
首先是會前三問:這個會議是否有:明確界定的目的?明顯可測的結果?完全起作用的與會者?這三個問題可以幫助你決定是否召集會議。如果你擬召開的會議不能通過這三個問題的測試,它就是不必要的。輕率召集會議,會減少你起領導作用的機會,開不做決定的會,將延誤決策,沖淡責任。凡個人能解決的問題,切勿開會。
其次是每次參加會議都應帶上你想完成的計劃,同時要承認開會就意味著改變你自己的設想。除非是緊急會議,要做到在會前妥善分發所有文件。會議主席的作用就是:讓討論有秩序地進行,每個人都能暢所欲言。結束會議要作總結,總結時要提出實行的計劃,其中應包括每一步驟完成的期限,以及每個人的職責。
最后一點需要切記的是避免延誤,即不要讓會期固定的例會損害工作。有一個例子可供學習。一個小家電企業允許業務主管對商場提出的價格調整建議自行做出決定,而其競爭對手則要把所有這些決定送交每周一開的小組會討論。結果就有四天的延遲,從而造成競爭上的慘敗。因此,應盡可能把一些類似的權力委托給個人。
第五把金鑰匙:分析問題真相
問題可能是一次性的,如是處理一次危機公關。它也可能是經常性的,如怎樣控制支出。不論哪種情況,都請自問:我希望回答哪些問題?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例如探究上述控制問題,你就會知道下列問題的答案:現行控制系統的成本是多少?改變后會帶來什么效益?別人采取什么系統?新的設計系統由誰來設計,誰來管理,有什么困難?有什么替代方案?繼續這樣問下去,直到問不出。回答這些問題,將提供與解決有關的基本事實。缺少這些事實,不要指望能產生最佳的解決方案。比如,有一天我看財務報表的時候,發現公司最近一個月日常辦公用品的費用比以往幾個比突然高了好多。我立即叫來財務主管問:這是怎么回事?財務主管說,最近一個月沒有什么特別的事,各項事務都和平常一樣。這就怪了,那么這些多出的費用都用在哪些地方去了。我們把費用清單拿來對帳。發現這個月的衛生紙領用得特別多,而且都集中在幾個人身上。然后我們又把這幾個人叫來,為什么這個月領用這么多衛生紙?都用什么去了?原來,問題出現在洗手間衛生標準出臺以后,要求每天的洗手間衛生標準是必須用拖把拖干凈,而且潮濕的程度是一張紙放在地面上不能被沾濕。所以,很多衛生員就用衛生紙來吸地板上的水。天啊,拐了這么個大彎才找出問題的根源。如果我沒有追蹤問底,這些事情肯定繼續下去,并且會一直像啞謎一樣的,永遠沒有人去了解它、發現它、改變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