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念
首先要明白職業經理人和老板之間的觀念是有很大差別的,甚至是完全沖突的。有的老板認為甲方永遠是甲方,老板永遠是老大,不把員工當成一回事,可以任意宰割員工。這在今天聽起來是多么的荒唐,都什么時代了,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呀,可是有的老板(如果進行調查的話,我想——沒有調查,只能想——這種老板可能不下于80%)的確是這樣的。
其次是對企業本質的認識,95%的老板都認為,商人就是講包包里頭有,講賺錢,其他的什么都是假的,什么為消費者服務,他們已經完全忘記在腦后了,這是很難溝通的。如果你要講為消費者服務,他們肯定把你當成書呆子甚至瓜娃子,因為他們的起家就是帶著某種土匪式的“原罪”發展的起來,他們已經認定了這是真理。
其它的觀念可能都好溝通,唯獨這兩點,是根本性的沖突,很難調和的,但是作為職業經理,要想有一個好的發展必須要面對這兩個問題,并且很好地解決它,除非你遇到了一個一心只想治亂安民的劉皇叔。
2、利益
和老板相處,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利益沖突的問題。在筆者見過或聽說過的職業經理人中,因為利益沖突與老板鬧僵的,占80%以上,知名的有原小霸王的老總現在步步高的老板、中華轎車的一幫高層管理者等,不知名的不計其數,現在跳槽的人主要原因也是和老板的利益關系處理不好。因為利益的不公,所以要另謀它就。可是這種情況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樣存在的。怎樣和老板處理好利益關系,這是一門學問。老板們最喜歡諸葛亮這種當了一輩子丞相,家產也只相當于一個小地主的人。假如你當了十年總經理,也只有一個中層干部的收入,老板肯定歡喜得不得了,可是你干嗎?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還得依靠國家出臺一些相關政策法規。但是在國家還沒有政策法規之前,你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
3、業務
對業務的理解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矛盾,老板請一個職業經理人來,他最想要的就是不給投入,不給薪水,讓你自己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有個老板的兒子對我說,老板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平臺,如果我們做什么事(廣告、資料等)都要先付款的話,老板會認為我們操得孬。自古老板都是這樣的心腸,而我們職業經理人肯定不是這樣認為的,什么都不投入,怎么做生意?可是老板會回答你,我當初起家時,不也是一分錢沒有嗎,不是什么都沒有嗎,現在你們有了這么好一個平臺,還做不來?
另外,職業經理人面臨的行業可能和老板以前從事的行業相差很遠,比如現在很多做絲綢、房產、工程、行政的老板投資紅酒、白酒、高科技,這些都是他們完全沒有做過的行業,但是它們無一例外的會用他們原來的經驗來指導新的行業。一個做紅酒的老板說,為什么現在經銷商不做我們的酒了,就是因為價格做穿、做亂了,沒有投機的空間了,所以經銷商沒有積極性了,我們的產品酒不好賣了。如果你告訴他不是那么回事,而是我們對消費者服務太少,沒有打動消費者,所以市場上走量很少,老板會告訴你,難道你還會比我更懂市場,比我更會做生意,我們那個時候都……!?
解決之道
當前的職業經理人怎樣邁過這三代坎呢?
1、建立管理之魂。
2、管理規范化、員工職業化。
前面在談到團隊建設時,已經說過要建立企業管理之魂和做到管理規范化、員工職業化,這兩點這里不再贅述。
3、關系、利益要契約化。
和老板的關系、利益最好協約化,現在大多數的企業喜歡口頭上說,但是口頭上的約定不具有法律效應,所以很多老板就想變就變,打工的只好用跳槽來對付老板,形成了當今這種“破爛的營盤流水的兵”局面。但是老板們只會埋怨,如今的人,唉,靠不住,卻從來不會反省自己的。心里還在罵,走就走嘛,人多的是,不少你一個。
所以,怎么辦呢?只有一種辦法,把關系和利益都契約化。也許老板很不愿意這樣做,因為這樣你在很多事情上就把他框住了,他不好隨意變動,不能隨意拍桌子!但是你必須堅持這樣做。如果我們大家都有了這種意識,都要求契約化,很多老板也就只好就犯。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讓我一起來向著這個方面努力吧。
4、溝通目標化、標準化、程序化
和老板溝通成為至關重要的事情,怎樣和老板溝通呢?除了平常注意和老板建立感情之外,以下幾個方面一定要注意,否則說來說去,還是老板指一下,你動一下,工作是難以做好的。
(1)溝通目標化
每一次溝通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而不是想到哪里說到哪里。一般情況下,老板一說開頭都會說過沒完,你肯定見過老板在開會時長篇大論,可是下面卻小聲嘀咕:老板真能講!因此不論是老板找你還是你找老板,都必須明確目標。
如果是老板找你,你最好在三句話之內明白老板找你談話的主題,如果他在三句話內沒有說清楚目標,你一定要巧妙地詢問:老板,你的意思是不是XXX?然后弄明白老板要達到的目標。
如果是你找老板,你一定要在三句話內向老板說明白今天的主題和想要達到的目標,使雙方都有明確的目標,溝通才能更加有效。
(2)目標要標準化
在明白溝通目標后,對目標一定要建立標準,第一是達到目標的程度,是100%,還是80%;第二是達到目標的細則,比如本月的成本控制,需不需要按周或者按天計算,每天的成本如何支付,最好不要很粗糙地說一個數字了事,3萬嗦,好就3萬。只有標準化,大家才好控制,否則也會出現不必要的爭執,而爭執的結果往往是不歡而散。不要等到老板在本月剛過了20天就來找你,你怎么搞的,才20天就花了29999元,這個月的成本你怎么控制的?你可能還會叫屈說,我就是計劃的在20天時間花3萬的嘛!可是老板不會買帳,這句是因為沒有標準化。
(3)溝通程序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