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東
近日國資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外,還有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要退出房地產業務,出臺此舉的目的在于遏制目前房地產價格過高的態勢。這個政策一頒布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大家最關注的還是這78家央企退出房地產對房價的走勢到底能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到底能否逼退不斷上漲的高房價。在我看來,國資委的這個舉措對房地產的價格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不會逼退高房價,甚至可能推波助瀾加快房價的上漲。要想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本質,我們得層層剝絲。跟之前的很多政策一樣,這個政策根本不可能被執行,國資委除了要讓這78家企業退出房地產,沒有其他任何的配套政策。怎么退出、什么時間退出、分幾個階段退出、如果不退出將有什么處罰措施等都沒有明確的規定。政策如果沒有細化,就有鉆空的可能性,執行性就很低。為了防止變為一紙空文,國資委又要求78家企業在15個工作日制定出有序退出的方案。在我看來,這個政策更可笑,這就像裁判讓選手自己制定規則一樣,每一個選手都會制定有益于自己的規則。如果每家企業都制定出不同的方案來,每家企業都有不同的退出時間表,那這個政策還有什么強制性,沒有強制性的政策能有什么效果?!
再來看這78家央企在房地產的市場份額以及所創造的利潤。據統計,2008年,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相關房地產企業共227戶,約占中央企業全部三級以上房地產企業數量的60%,但銷售收入僅占到15%,利潤也只有可憐的7%。從這個數據就可以判斷出最近幾年房地產價格的上漲與這78家企業關系不大。即使這78家央企現在即刻退出房地產市場又能怎樣,根本不會改變房地產價格上漲的趨勢。78家企業退出房地產市場可能產生一個更為嚴重的后果,那就是那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會更加強大,在土地轉讓市場中表現的更強勢,政府調控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如果他們不肩負他們應有的責任,不嚴格落實中央的各種調控政策,這是很可怕的,最終受害的只會是廣大低收入的群體。
在我看來,房價的高低與多少家央企沒有多大關系,不管這些央企主業是不是房地產。可以說國資委的這個政策是治標不治本的,要真想逼退高房價就應該采取一些刀刀見血的狠招:一是利用物業稅來調控,加大持有房子的成本。如果擁有第二套房子就征收100%的稅,誰還還會去利用房子去投資。炒房人所得的收益遠遠大于持有的成本,這是他們愿意投資房子的根本原因。要想抑制投機,就得加大他們投機的成本讓他們無利可圖甚至是虧損。二是收縮銀根,加大房地產企業的貸款難度,提高他們的貸款成本,要求他們的自有資金與貸款的比例最低1比1甚至2比1,從而抑制他們的投資沖動。實施這兩個狠招其他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無論是國四條國八條還是國十一條,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本源,因此不要期待這些政策能對房價產生多大的抑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