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研究生課程(博研理論)高級班
在哲學的高度俯瞰企業 在智慧的境界圓滿人生
【卷首語】
百年基業成就的不僅是一個企業,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智慧。時代需要有思想、精謀略、富智慧的管理大師,需要能夠反思文化屬性的政、商精英。現代管理既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更是文化與哲學的匯通。管理者既需要有卓越的領導力,更需要具備管理智慧、文化底蘊及人格魅力。今天的企業家在經過了中、西方管理理論與思維模式的洗禮后,更迫切需要從哲學的視角重新審視傳統經營方式、競爭手段和發展模式。
北大,思想的殿堂。北京大學管理哲學課程以俯瞰東西方文化的全新視角,采用系統講授與專題研討相結合的形式,從西方哲學、東方哲學、及管理學三個方面全面闡述管理哲學的思想精髓,把西方理性思維和中國國學智慧思想有機結合,充分融合西方邏輯哲學、西方經濟學的嚴謹和東方哲學、中國國學思維的人文底蘊,在宏觀上,對世界文化進行全面了解;在微觀上,對各家各派進行深度解讀。橫向緊密結合西方管理哲學,縱向系統梳理東方哲學文化,將東、西方哲學思維融會貫通,在博古通今的基礎上達到管理哲學的合璧。
敦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海內外多家一流學府的首席教授,以及國家級智囊專家組成豪華授課團隊,代表中國最高級的教學水平,為政、商領袖精心設計的最精品課程。其體系和諧而完整,剖析現代文明中人的睿智脈絡,導引中外最高智慧,剖析經典個案。透過人文的視角,透視管理之“道”。讓人在學習中得到思想的碰撞、觀念的交融、智慧的對話、資源的對接、精神的共鳴,以成就具有深厚人文底蘊、歷史縱深思維度和全球視野廣度的新一代政、商領袖。
【項目理念】
傳統的管理學是指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而管理的主體是人,管理哲學的意義就在于在人的屬性這個層面上去探討管理的終極意義。其目的就是“在哲學的高度俯瞰企業 在智慧的境界圓滿人生”。管理與經營為什么需要哲學?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在它的《經營為什么需要哲學》一書中有詳細的探索。稻盛和夫在它的京瓷企業管理中,全面而立體地展現了其經營哲學思想應用于實踐的深遠影響。稻盛和夫認為:“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京瓷經營判斷的基準,不是“作為京瓷,何謂正確”,更不是“作為經營者的我個人,何謂正確”,而是“作為人,何謂正確”。因而它具備了普遍性,就能夠與全體員工所共有。京瓷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此,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原因”。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另外一個側面就是:立足于宇宙的本源以及人心的本源來展開經營活動。
企業經營的變革從根本上講是一種思想的變革,一種哲學思維的轉變。管理哲學課程作為管理學的一個終極方向,將從哲學的高度去研究企業發展的終極目的,并以此為方向幫助企業決策者,形成戰略思維的思考習慣,從宏觀大勢和人性的角度入手,規劃和調整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
【項目收獲】
■政商領袖的國際化視野; ■政商領袖的歷史縱深思維度
■政商領袖的人文藝術修養底蘊; ■政商領袖的中國國學智慧
■政商領袖的西方思維理念 ■政商領袖的分享與感悟
【課程特色】
1、一對一輔導:按北京大學培養博士教育的體系和方法指導學員,匯集了國內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及美國新加坡等地的頂尖級博士生導師。
2、小班教學:課上師生互動性強,課下組織小組討論,真正實現思想的碰撞與智慧的啟迪。
3、高端同學人脈圈:本課程將采用推薦制入學,并設置入學面試環節,確保優秀學員參學。
4、高端論壇:每年組織大型論壇年會。數千同學同場交流。以當年經濟發展為主題,遍請最優秀經濟學家,政府高級官員,為同學們把脈來年經濟發展的脈搏,把握宏觀經濟走勢。
5、更多安排:建立班級同學會,組織學員座談,沙龍研討、集體考察,同學聯誼酒會等活動;
6、經申請審核,學員博士課程論文將由出版社出版論文集;
【教學模式】
■明師傳道:互動式教學講授與討論相結合,雙向與多向溝通。專題論壇,課題研討,主題沙龍。
■同學分享:課程結束時,學員進行課程分享,將書本上的概念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
■同門互訪:學員間的企業互訪。分享企業發展經驗,把脈企業管理問題,探討管理哲學在企業中的應用。
■海外游學:組織美國、新加坡或歐洲游學,了解國際最前沿的資訊。
【師 資】
均為國內著名經濟、管理學家,北大、清華等著名高校博士生導師,以及美國著名大學教授。
引入導師負責制,課后導師一對一論文輔導。結緣明師,受益終生!
【學習對象】
1、企、事業單位在職高層管理者;
2、八年以上工作經驗,其中不少于五年以上管理經驗的優秀企業家及處級以上政府官員;
【課程設置】
(一)、 東方哲學方向 |
第一單元 |
中國哲學史 |
中國哲學是世界幾大類型的傳統哲學之一。它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間的關系和古今歷史演變的規律,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自然觀、歷史觀、人性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特別重視哲學與倫理的聯系。 |
第二單元 |
哲學導論 |
哲學源出希臘語意即愛智慧。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哲學的任務,就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人類追求真理的努力所成就的分門別類的學問中,哲學總是戴著神秘的面紗。然而,正是在哲學家的自我懷疑中,我們看到哲學因其最深刻的誠摯而擁有的高貴。哲學家在他有可能向眾人解釋何謂哲學之前,已經無數次地拿這個問題考問了自己。 |
第三單元 |
儒學概述 |
內圣外王——儒家思想概述。儒家思想的主體思想與核心價值。儒者的基本精神與終極歸宿。
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極處:就是內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極處,就是外王。 |
第四單元 |
儒家哲學 |
《儒家哲學》讓人既能掌握靈動的知識,又能得到人生的啟迪,從界定儒家哲學入手,講述儒家哲學的學習方法、研究方法、發展變遷等重要問題。 |
第五單元 |
道學概述 |
道法自然,道家的無為而治。無為大道,和諧生命。修身以道,善攝生也。天人合一,身國同構。自然無為,化成天下。 |
第六單元 |
佛學概述 |
佛法要義,佛教源流。追逐外緣,墮入六道,終不得自在。猛醒立誓,修習正道,得極樂涅槃。靜坐修禪,明心見性。 |
(二)、 西方哲學方向 |
第一單元 |
西方哲學史 |
哲學乃是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個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經有各種體系盛行過的各種社會性格的產物與成因。
柏拉圖指出:哲學是由驚奇而發生,在其注目之下,萬物脫去了種種俗世的遮蔽,而將本真展現出來。亞里士多德認為: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驚奇而開始哲學思維的。一個感到困惑和驚奇的人,便自覺其無知。黑格爾認為:哲學以絕對為對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愛因斯坦這樣談論哲學: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么,哲學顯然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 |
第二單元 |
古希臘哲學 |
古希臘哲學,又稱古希臘羅馬哲學,是西方哲學最初發生和發展的階段。古典希臘哲學,或稱早期希臘哲學,集中在辯論與質詢的任務。在很多方面,它同時為現代科學與現代哲學鋪設了道路。
古希臘歷來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搖籃,是歐洲乃至西方哲學的故鄉。古希臘哲學在很多方面為現代科學與現代哲學鋪設了道路。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學的討論范疇,他們提出了有關形而上學,知識論與倫理學的問題,至今依然。某些現代哲學家認為,直到今日的哲學理論依舊只是在為他們三人做注腳而已。 |
第三單元 |
基督教哲學 |
羅馬基督教會的一種意識形態,是以神為核心、信仰為前提、《圣經》為基礎的宗教唯心主義思想體系。基督教從誕生之日起就與希臘哲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中世紀,基督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占據了統治地位,哲學成了神學的婢女,它的作用是為信仰作理性的解釋。宗教是理解文化的關鍵,西方文化確實與基督教結下不解之緣。有的西方學者甚至說:“如果基督教不存在了,我們的整個(西方)文化也將消失。 |
第四單元 |
德國古典哲學 |
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的德國資產階級哲學。創始人為康德,黑格爾為集大成者。它提出
了包括認識論、本體論、倫理學、美學、法哲學、歷史哲學以及政治哲學等領域的各種重大問
題和范疇,標志著近代西方哲學向現代西方哲學的過渡。 |
第五單元 |
藝術哲學與美學 |
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藝術,但不研究藝術中的具體表現問題,而是研究
藝術中的哲學問題,因此被稱為“美的藝術的哲學”。美學的基本問題有美的本質、審美意識同
審美對象的關系等。 |
第六單元 |
科學哲學 |
科學哲學是20世紀興起的一個哲學分支。它以科學活動和科學理論為研究對象,探討科學的本質、科學知識的獲得和檢驗、科學的邏輯結構等有關科學認識論和科學方法論方面的基本問題。
涉及科學理論的結構、科學說明、科學檢驗、科學觀察與理論的關系、科學理論的選擇等。 |
第七單元 |
后現代哲學 |
后現代主義廣泛存在于藝術、美學、文學、語言、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倫理學、哲學等意識形態的諸多領域。它以否定、超越西方近現代主流文化的理論基礎、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為基本特征,是當代西方社會的經濟、政治、科學技術狀況在觀念上的反映。 |
(三)、 管理哲學方向 |
第一單元 |
商業倫理學 |
倫理學的西方歷史十分悠久,其源頭可以在最古老的史詩與神話中考究。是對人類道德生活進行系統思考和研究的學科。它試圖從理論層面建構一種指導行為的法則體系,即“我們應該怎樣處理此類處境”,“我們為什么/依據什么這樣處理”。倫理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也稱為道德哲學或道德學。
倫理學與哲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哲學是倫理學的理論基礎,人們的世界觀和歷史觀對人們的道德實踐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倫理學與美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教育學等學科也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商業倫理學則是將商業和倫理學兩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培養企業的道德思維和道德推理能力。 |
第二單元 |
管理哲學 |
管理哲學是對一般管理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總稱。作為管理學與哲學的交叉,管理哲學兼具二者的特性。它是從世界觀的高度,對人性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所做的哲學概括。通常認為所謂管理哲學是指最高管理者為為人處事之基本信仰,觀念及價值觀等
人們在實踐中體驗到改進企業的有效途徑:高層應有管理哲學素養,中層應研究管理科學方法,低層應具備企業經營技術。使知識傳播積累形成的管理哲學,凝聚成為企業高層的決策,而中、低層則形成管理實務,以牽動管理的成效。 |
第三單元 |
世界經濟史 |
主要講述了地理大發現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史。中世紀的很多變化已經為地理大發現、商業革命和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地理大發現將世界連成一體,并引發商業革命,為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經濟增長的路徑,人類社會由此開始邁向工業化、現代化。此后,世界經濟飛速迅速,但這種發展是參差不齊的,世界至今還不能完全實現“和諧”,各種沖突仍然存在。 |
第四單元 |
管理經濟學與邏輯學 |
管理經濟學與邏輯學為經營決策提供了一種系統而又有邏輯的分析方法。這些決策關注于既影響日常決策,也影響長期計劃決策的經濟力,它為決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 |
(四)、 精彩講座 |
1、大國崛起啟示錄;
2、宗教的歷史觀;
3、世界文化遺產欣賞。 |
【學習要求】
1、教務教學組要求學員課前提前準備學習內容,提供參考書目,課后溫習所學內容。每門課程結束,需提交課程總結。
2、要求學員課堂踴躍提問,并將課堂表現計入考核內容。
3、每天學習結束時,要求學員當場分享學習感受,將學與思相結合,學與用相結合。
【授課地點】北京大學
【證書獲得】
課題研究:根據學員各自具體情況,提出研究課題。
論文寫作:根據課題報告,提交不少于一萬五千字的博士課程理論研究論文
導師輔導:論文撰寫采用導師制。每位學員的畢業論文將由博導老師輔導,并出具推薦報告。(導師指導費用另計)
證書獲得: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及論文寫作,獲得《北京大學博研理論(博士課程)高級研修班》結業證書
證書統一編號,加蓋北京大學鋼印。建立學員檔案,成為北京大學終身校友。
【學 制】
1、學制16個月;
2、時間:在職學習,每2月集中學習3-4天。
【學 費】
學費9.8萬元(含資料費、授課費、證書費)
【增值服務】
高端人脈資源:加入燕園(北大)企業家同學會,坐享數千企業家精英網絡資源,迅速建立高端人脈。
展示自我風采:搭建班級及全國各地區的同學會組織,展示學員企業風采,創造合作商機。
結交同道之友:不同班級、不同地區的同學聚會,為同學們打造一個高質量的學習交流圈,讓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北大校友論壇年會】
組織參加每年度大型高端經濟論壇年會。經濟論壇年會以當年經濟發展為主題,遍請最優秀經濟學家,政府高級官員開壇授課,為同學們把脈來年經濟發展的脈搏,把握宏觀經濟走勢。數千同窗,集聚一堂,同場交流。一起聆聽最高端、最前沿思想,分享信息與資源。 組織參加年會嘉年華晚會:每年一度的北大校友嘉年華晚會更是學員廣交人脈,展示自我的最佳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