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安排:2014年4月25-26日(上海) 培訓費用:4200元/人(含資料、中餐、證書) 培訓對象:研發副總、技術副總、總工/技術總監、研發經理、系統工程師、項目經理、研發骨干、各部門主管等。
課程收益: 學習系統工程的整體觀點和方法,學習從系統工程的角度看待產品研發 找到解決企業在產品開發中遇到的涉及系統工程的典型問題的原則和思路 學習系統工程在研發活動中的結構化思想,掌握系統工程活動的層次遞進和關注要點 掌握運用系統工程的系統觀點進行需求分析,掌握需求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掌握功能分析和設計綜合的思路和分析方法 了解跨部門合作的工作分解,使跨部門系統工程組織團隊有效合作 學習領先企業在實施系統工程方面的實踐經驗 了解系統工程師的技術要求和職責范圍,如何有效培養系統工程師 課程背景: 系統工程作為一門新興發展起來的學科,在國內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系統工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還沒有得到全面的認識和認可。專業工程師都是專注于各自領域,如軟件、硬件、機械、電氣等,互相之間交流和協作很少。系統工程與其它工程學科的不同是它跨越多個學科和專業,按照產品目標進行權衡,起著技術“膠水”的作用,使各個學科/專業共同運作,完成達成產品目標的關鍵屬性綜合平衡的集成系統。 隨著產品越來越復雜,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已經成了趨勢,同時企業向著集成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升級也需要研發的再次升級來支撐。系統工程的有效實施,將幫助企業解決產品研發面臨的如下問題(不僅僅限于下述所列): 1、產品需求的理解、分析不充分,產品始終難以定型 2、對產品概念開發過程重視不足,關鍵技術、關鍵器件分析不充分 3、產品功能分解、系統架構設計分析不充分 4、缺乏充分的系統設計運行分析,各自系統沒有達成有效共識,各自為戰 5、沒有有效的需求管理機制,技術、市場、維護等需求得不到統一管理 6、缺乏有效的需求分層分析,需求分析大而粗 7、缺乏有效的技術評審規范,技術評審執行靠經驗 8、缺乏基線管理,需求和接口變更隨意 9、技術平臺、產品平臺建設緩慢,CBB(共用構件模塊)化困難 在國內,華為公司在IBM的指導下引入IPD和實施系統工程,使產品研發周期、產品競爭力、企業競爭力大幅度提升,系統工程無疑在其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產品保持旺盛的產品核心競爭力的訣竅之一,系統工程師則是產品系統工程實施的具體執行者。 本課程從針對上述困惑和問題進行深入和透徹的講解,以幫助企業正確理解和應用系統工程方法,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幫助企業轉型升級。 培訓特色: 系統性:針對當前國內外成功企業的產品系統工程實踐及理論,從產品戰略規劃、研發組織平臺、研發流程等方面,結合系統工程全流程,對如何建立高效的研發前端分析進行系統的闡述和研討。 針對性:專門針對當前企業的系統工程方面的實際需求和特點,結合系統工程思想精髓,對實踐中的要點、難點進行重點剖析。 實踐性:通過分析講師大量實踐經驗,結合國內外企業的研發實踐,輔以豐富的案例分析,通過實際項目演練,使課程具有突出的現實性和實戰性。 專業性:資深研發項目管理專家,資深系統工程專家,具有多個不同領域產品全流程研發和研發管理經驗,具有豐富的系統工程實踐,具有豐富的產品研發、研發管理和研發管理咨詢經驗。 培訓講師:孫豪亮,高級講師,高級顧問 專業背景: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北京大學管理碩士,PMP。具備13年產品研發、研發管理和研發管理咨詢經驗。在華為工作近9年,歷任研發工程師、技術主管、項目經理、系統工程師等職位,對IPD和敏捷有著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作為項目經理在光網絡嚴格按照IPD流程進行端到端全流程產品研發,在中央研究部也有著IPD+敏捷開發的超大型軟件平臺端到端全流程產品研發實踐;參與華為第一代光網絡智能光傳輸產品(OSN系列)和多個全新產品(如PTN/ATN等)全流程研發和研發管理,包括華為新一代公司級IP技術平臺VRP和第一代智能光交換技術平臺ASON等多個技術平臺的設計和研發;在華為多個大型產品和平臺采用系統工程進行系統設計。積累了豐富的集成產品開發(IPD)、敏捷開發和研發管理經驗。 咨詢背景:參與多個研發管理咨詢項目,內容包括:研發戰略、研發組織設計、研發流程與項目管理、研發績效管理、產品平臺規劃等。部分研發管理咨詢服務客戶:歐維姆、良信電器等。 培訓大綱: 1.系統工程概述 本單元學習目標:了解系統和系統工程的基本概念;了解系統工程方法論;了解系統工程流程。 1.1.產品研發系統工程方面的常見問題 1.2.系統和系統工程的定義 1.3.系統工程扮演者技術分配和集成的角色 1.4.系統工程和傳統工程的區別 1.5.主要的系統工程方法論 1.5.1.霍爾的三維結構 1.6.產品開發流程中的系統工程 1.6.1.系統工程的主要概念 1.6.2.系統工程相關組織結構和角色職責 1.6.3.主要的系統工程方法 1.6.4.系統工程流程概覽 2.需求分析 本單元學習目標:了解需求分析的意義;掌握產品概念開發方法;掌握設計需求分析方法;掌握設計需求變更控制流程。 2.1.需求分析概述 2.1.1.為什么要進行需求分析? 2.1.2.需求分析的層次及分析對象 2.2.技術可行性分析 2.3.產品包需求分析和整理 2.3.1.產品包需求 2.3.1.1.什么是產品包需求? 2.3.1.2.產品包需求分類 2.3.1.3.需求描述的五原則 2.3.1.4.高質量產品包需求的標準 2.3.2.誰來完成產品包需求分析和定義? 2.3.3.產品包需求分析 2.3.3.1.需求分析方法 2.3.4.產品包需求整理 2.4.產品概念開發 2.4.1.什么是產品概念開發? 2.4.2.產品概念開發流程 2.4.2.1.產品概念生成 2.4.2.2.關鍵技術分析 2.4.2.3.產品概念選擇 2.4.3.演練與討論:產品概念開發 2.5.設計需求分析 2.5.1.設計需求和產品包需求的區別 2.5.2.設計需求因子 2.5.3.設計需求分析的活動 2.5.3.1.確定操作方式 2.5.3.2.明確系統的設計約束 2.5.3.3.定義技術性能指標(TPM) 2.5.3.4.形成設計需求 2.5.4.設計需求分析方法 2.5.4.1.場景分析法 2.5.4.2.QFD 2.5.4.3.UCD 2.5.4.4.原型機 2.5.5.如何輸出完備的設計需求分析文檔? 2.6.建立產品包需求到設計需求的映射 2.7.演練與討論:產品包需求到設計需求 2.8.技術評審1 2.9.設計需求基線化 3.功能分析 本單元學習目標:了解功能分析流程,掌握功能分析方法。 3.1.設計需求如何轉化為設計規格? 3.2.功能分析概述 3.2.1.功能分析流程 3.3.功能分解 3.3.1.功能分解活動 3.3.1.1.定義子功能 3.3.1.2.子功能接口分析 3.3.1.3.故障模式和影響分析(FMEA) 3.3.2.功能分解工具 3.3.2.1.功能流框圖(FFBD) 3.3.2.2.層次圖(HD) 3.3.3.形成功能分解備選架構 3.3.4.備選架構選擇 3.4.功能驗證 3.5.功能分析的輸出--功能架構 3.6.演練與討論:演練功能分析 4.設計綜合 本單元學習目標:掌握設計綜合方法;掌握需求分解分配方法;掌握設計規格分析方法。 4.1.設計綜合概述 4.1.1.設計綜合的意義 4.1.2.設計綜合流程 4.2.架構設計 4.2.1.架構設計要素和原則 4.2.2.功能分解和物理分解相輔相成 4.2.3.物理架構分析工具 4.2.3.1.概念圖(CDS) 4.2.3.2.示意方框圖(SBD) 4.2.4.備選物理架構 4.2.5.物理架構方案決策 4.2.6.軟件系統架構“4+1視圖模型” 4.3.設計驗證 4.4.演練與討論:演練架構設計 4.5.需求分解分配 4.6.設計規格分析 4.6.1.系統運行分析 4.6.2.接口設計 4.7.漸增測試計劃 4.7.1.什么是漸增測試 4.7.2.如何制訂漸增測試計劃 4.8.技術評審2 4.9.設計規格基線化 5.系統工程支撐管理 本單元學習目標:掌握基本的系統工程管理活動;了解系統工程組織結構劃分和相關角色職責。 5.1.系統工程管理 5.1.1.系統工程管理概述 5.1.2.需求管理 5.1.2.1.需求屬性/分類 5.1.2.2.需求編號 5.1.2.3.需求跟蹤 5.1.2.4.需求管理庫 5.1.2.5.需求變更 5.1.3.風險管理 5.1.4.質量保證 5.1.4.1.系統工程活動的健康指標--質量目標 5.1.4.2.如何制訂質量目標? 5.1.4.3.怎樣才能達成質量目標? 5.1.5.接口管理 5.1.6.性能管理 5.2.技術評審 5.2.1.技術評審流程 5.2.2.技術評審角色職責 5.2.3.如何讓技術評審有效的執行起來? 5.3.變更管理 5.3.1.變更控制委員會(CCB) 5.3.2.變更流程 5.4.產品數據管理 5.5.配置管理 5.5.1.配置管理組織結構 5.5.2.基線管理 5.5.3.配置庫管理 6.系統工程師的職業發展 本單元學習目標:了解系統工程師和項目管理、設計專家的區別;了解系統工程師的作用和特質;探討系統工程師的培養和職業發展。 6.1.系統工程師的現狀 6.2.系統工程師的職責 6.3.系統工程師和PQA的職責區別 6.4.系統工程師、項目管理者和設計專家的區別 6.5.系統工程師的挑戰和吸引力 6.6.系統工程師的技術發展通道 6.7.系統工程師的培養和職業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