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結果”;其唯一的權威就是成就。——德魯克 管理好的企業,總是單調無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那是因為凡是可能發生的危機早已被預見,并已將它們轉化為例行作業了。
培訓安排:2014年12月20-21日上海 2015年1月10-11日深圳 課程費用:3600元/人,5800元/2人(包括資料費、午餐及上下午茶點等) 授課對象:主管,經理,部長,副總,及高層領導
【課程收益】 一、養成系統思考的習慣,掌握解決一切問題的思維技能(計劃多杈樹); 二、掌握6項管理工具,并能立即落地運用(《任務承諾書》《行為改善通知書》《業務看板》《本月貢獻自我評價》《部門協作任務流轉單》《周計劃周報告》); 三、現場解答工作中的疑難困惑,給思路,給方法,給工具
【培訓專家】薛燦宏 先生 清華大學總裁班特聘講師,曾任紅豆集團管理顧問,曾任江蘇科行集團管理顧問。 培訓企業:萬達集團、三一集團、高露潔、中建五局、華北油田、紅豆集團、海信集團、遠東集團、廈門象嶼集團、揚子江藥業、華潤集團、報喜鳥、泰爾茂(日資)、山西經緯紡機、三得利啤酒、青島聯通、貴州工商銀行、浙江橫店集團、淮陰卷煙廠、成都明珠集團、蕪湖郵政局、南方電網、長城潤滑油、三星電子、山東杏林學院、桂林供電局、常州中國銀行、天士力藥業、無錫交通實業總公司、中電集團、安徽交通集團、廣州云星房地產、江蘇光芒集團、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著有《中層經理怎樣當》(經濟日報出版社),《中層變革》(北京大學出版社,光盤),《執掌團隊》(經濟日報出版社)。 部分客戶評價: 薛燦宏老師很務實,很低調,用工匠精神研究管理;認識十年,感慨一如既往。——紅豆實業股份公司總經理 周宏江 我們這樣的日企(世界500強),對培訓老師很挑剔,但薛老師確實很優秀,所以連續請他講課好幾次。——廈門TDK培訓經理 程愛華 術業有專攻。薛老師是管理方面的行家,聽他的課,受益匪淺,很有用。——上海德濟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宋冬雷 我們集團全球有500多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體系,但薛燦宏老師介紹的一些管理動作,總能讓我們耳目一新;我們的管理實踐,需要從他的課程中汲取營養。——中化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進
【課程大綱】 第一章 結果(我們究竟要什么) 1.如果沒有目標,世界多么無聊(偉大的公司總有偉大的愿景) 2.因為有目標,所以談結果(成王敗寇,只以結果論英雄) 3.不講結果的常用語:我不清楚(沒頭腦) 4.不講結果的常用語:不關我事(鼠目寸光) 5.不講結果的常用語:我已經做了(走過程) 6.不講結果的常用語:我已經盡力了(自欺欺人) 7.案例討論:積極主動的員工辦錯了事情,要不要承擔責任? 8.講原因,講理由,就是不講結果(公司里推卸責任的四種怪現象) 9.什么是執行力?做到位。 10.結果要“有時間”(沒有時間感的人,就是混日子的人) 11.結果要“有價值”(雞能生蛋也能拉屎,考核蛋還是屎?) 12.結果要“可考核”(具體的是指有標準,可衡量是指有數字對照) 13.從現象中分析想要的結果(群體性錯誤集中引導,重復性錯誤重點警示) 14.哪些因素導致了不好的結果?(把所有變量設定在掌控之中) 15.嚴謹的流程是為了確保好的結果(關注細節,環環相扣,才能成功) 16.養成系統思考的習慣(小目標是大目標的條件,大目標是小目標的結果) 17.管理工具:計劃多杈樹 18.計劃多杈樹訓練(說出下階段一件最重要的工作,用多杈樹畫出來)
第二章 責任(誰來對事情負責) 1.目標的分解,就是責任的分解(用腦子打仗,而不是憑力氣打仗) 2.管理工具:部門績效如何設定?(部門績效,視同部門長的績效) 3.管理工具:個人績效如何設定?(KPI是方向標,是驅動器) 4.管理工具:計劃推進表 5.責任明確落實到具體人頭(大家負責,就是誰也不負責) 6.目標與責任人一一對應(不討論目標本身,只討論如何實現目標) 7.案例討論:為什么一幫經理管不好一個廁所? 8.對上級應該承擔什么責任?(匯報工作談結果,請示工作談方案) 9.對平級應該承擔什么責任?(上游給下游供“產品”,下游給上游打分) 10.管理工具:《任務推送單》《跨部門流轉單》 11.對下屬應該承擔什么責任?(杜絕官僚主義,不做甩手掌柜) 12.管理者的定位:做教練而不做警察(沒有教不會的徒弟,只有不會教的師傅) 13.管理工具:《承諾書》(明確所要的結果,明確接受的獎懲) 14.管理者的代價:為下屬的錯誤買單(連坐) 15.案例討論:心慈手軟的領導面對犯錯的下屬,不愿下手,咋辦?
第三章 檢查(怎么確保不偏差) 1.檢查到位,結果都對(劫機犯是怎么混上飛機的?) 2.兩講三做(講結果,講后果,做標準,做檢查,做獎懲) 3.管理工具:《周計劃》《周報》(多不多,少不少,對不對,快了還是慢了?) 4.周計劃\周報中的常見問題(不可考核,沒承諾,沒重點,沒分解) 5.周報匯報話術(我的結果有幾項,沒完成有幾項,為什么,如何改) 6.周計劃匯報話術(我計劃的結果有幾項,重點工作是什么,意義) 7.匯報的工具(PPT,柱狀圖,餅狀圖) 8.管理工具:晨會(凝視聚氣,鼓舞人心,流程,主持人,主題) 9.管理工具:業務分析會(對照目標,分析問題,業務回顧,改善提升) 10.管理工具:工作日志(OA或看板,內容是否有價值?時間是否得當?) 11. 案例討論:張經理的半天在忙啥? 12.管理工具: 微信朋友圈(運用圖片\聲音\視頻的即時性,了解最真實動態) 13.管理工具:業務PK看板(目標上墻,進度上墻,數字上墻,照片上墻,獎懲上墻) 14.管理工具:《行為嘉許通知書》(即時,書面倡導某個行為,公開化) 15.管理工具:《行為改善通知書》(即時,書面警告某個行為,公開化) 16.管理工具:《本月貢獻自我評價》(列舉本月為公司做的做有價值的6件事情) 17.管理工具:《我為團隊,團隊贊我》(公道在人心,付出總有回報) 18.案例討論:創造性解決難題,為啥還要受批評?
第四章 激勵(如何讓人愿意干) 1.管理者的任務:讓下屬亢奮(跟“李云龍”學管理) 2.金錢激勵如何更有效?(對外的競爭性,對內的公平性) 3.如何用制度懲惡揚善?(對“壞人”的軟弱,就是對“好人”的不公平) 4.案例討論:管理執行力是如何喪失的?(犧牲一個孩子還是犧牲十個孩子?) 5.帶隊伍就是帶人心(情感激勵,成本最低,產出最高) 6.不再吝嗇自己的認可和表揚(當自己表揚力度不夠時,請領導幫助表揚) 7.能否讓干工作跟打游戲一樣好玩?(自主,PK,懸念,驚喜) 8.管理工具:即時獎懲(活在當下) 9.管理工具:自辦奧斯卡(形式比內容更重要) 10.減少命令指揮,增加協商溝通(正面進攻,還是迂回包抄?) 11.團隊文化建設(帶隊伍就是帶眼球,帶方向,帶注意力) 12.案例討論:企業文化導致員工什么樣的自覺行為? 13.案例討論:如何管理有“有野心”的員工? 14.案例討論:員工不思進取,怎么辦? 15.案例討論:員工不怕罰款,不聽教育,怎么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