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百年,在幾十代管理者智慧和勤勞的努力中,寶潔積累了從管理體系到業務流程的大量的模型,并以其實戰經驗證明了這些模型的有效性以及寶潔人才的優秀。
當前中國企業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從寶潔出來的人才,也竭盡所能為各個領域的企業奉獻著自己的智慧。他們運用的,正是從寶潔學習,領會,并發揚的方法或模型。同時,這也證明了寶潔成功模型的可復制性與跨界應用的適應性。
跨界學習,標桿學習,學習成功經驗和管理模型。是解決很多企業自身存在問題的有益借鑒。
【課程概述】
胸中有“數”,這是說,對情況和問題一定要注意到它們的數據方面,要有基本的數據的分析。——毛澤東
我們都說寶潔的銷售人員很專業,那到底專業在何處?其中有一條,就是他寶潔人的銷售數據分析能力。寶潔的銷售數據分析方法,可以幫助你解決以下問題:
“面對一大堆各種數據究竟要要分析到何種程度,才算分析的透徹了?一般來講,要對數據進行哪幾方面的分析呢?”
“如何利用現有數字說話? 怎樣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提出建議并讓他們接受?”
“如何通過數據深度分析制定下一步的業務計劃?”
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列出很多很多,這門課從分析“視野-結構-方法-洞察-經驗”幾個方面,環環相扣,對銷售數據分析的核心工作方法進行學習。
視野提供了來源于傳統思路又高于傳統思路的數據分析角度;結構則能夠是幫你厘清基礎數據結構,以便能夠進行快速高效的分析;五大數據分析方法則完全可提供多難度多層面的抽絲剝繭的工具;洞察則是將方法深入化、結果化,以得到最關鍵、最核心的結論;最后數個實戰案例將會全面與實際工作結軌,提升實實在在的應用能力、掌握數據分析的規律和再次拓寬數據分析的視野。
【課程時間】2014年3月15-16日 北京市
【課程費用】6960元/位(包括學費、茶歇、午餐和所有教材)
【課程規!50人(按報名先后順序排座)
【課程對象】消費品行業為主的,中高級銷售人員、中高級市場人員,中高層管理人員,專業分析人員
【課程目標】
幫助學員提高基于數據的生意分析能力,從而支持生意決策。
掌握數據分析的步驟
能夠搭建合理的指標體系,掌握市場和銷售的不同常見指標
掌握對數據的辨別和基本的整理能力
掌握5種數據分析方法,特別是對比方法
了解數據洞察的5種方法,特別是差異分析
【課程內容】
一、關于數據分析
1.測試你的數據敏感度:你的洞察力?
2. 這個管理者到底偷換了什么概念?
3. 銷售/市場數據分析三類常見問題
4. 銷售/市場數據分析模型
二、視野篇:指標體系
1. 寶潔的領先概念:市場是如何運作的
2. 寶潔如何考核銷售人員--銷售部的三大過程性指標
3. 寶潔如何考核市場人員—市場部的四大過程性指標
4. 剖析銷售部過程性指標:
5. 什么是銷售視野:要從“我的立場”到“你的立場”
6. 對行業特點的把握決定了分析的準度
三、結構篇——數據來源與加工整理
1. 兩類數據的不同來源和作用
2. 優化數據結構的原則:三變一不變
3. 優化基礎數據的結構
4. 復雜數據的第一步工作:整理數據清單
5. 寶潔強調的整理數據清單的五個實用工具
四、方法篇——數據分析五大常見方法
1. 處理數據的方法與思路
2. 對比分析方法
3. 統計分析
4. 相關性分析
5. 時間序列分析
6. 流程-結構分析
五、洞察篇——深入挖掘數據
1. 洞察力:數據還是見解?
2. 獲得洞察的途徑1-差異分析
3. 獲得洞察的途徑2-象限分析
4. 獲得洞察的途徑3:相關性分析
5. 得洞察的途徑4:五個為什么
6. 獲得洞察的途徑5:獲取第一手資料
7. 分析模型與模板的力量:定位問題的SAWS模型
六、實戰篇
1. 綜合練習:生意回顧中的銷售/市場數據分析
2. 綜合練習:銷售預測
3. 綜合練習:零售渠道生意評估中的數據分析
4. 綜合練習:區域生意拓展中的數據分析
5. 綜合練習:經銷商客戶管理的典型應用分析
本課程將開拓學員的經驗,并期待您的積極參與。課程授課方式以案例研究與小組討論等互動學習為主,鼓勵學員在課堂上踴躍提問和互相交流。
【課程講師】王驪棠
7年寶潔客戶管理經驗(現代/傳統渠道),負責多個國內外重要零售客戶和分銷商
3年英博啤酒銷售副總監,負責華東區的銷售和渠道營銷管理工作
5年某企業市場總監
4年寶潔(中國)內部講師
亞太管理訓練網授權培訓師;
亞太咨詢管理系統(CMS)認證咨詢師
著作:
《向寶潔學習:品牌管理實戰》,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提出市場管理風車模型
《螺絲釘--世界500強的最愛》,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提出高效人員飛機模型
《共贏――大客戶管理》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提出大客戶管理金字塔模型
七大經典課程:
銷售數據分析與洞察
市場數據分析與洞察
思維模型與哲理--全面提升你的總結力
新•問題分析與解決
經典銷售技巧1234567
顧問式銷售--贏取老板的心
雙贏談判--做大做強不如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