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瞬息萬變,一些巨頭因為沒有把握產業轉型的機會而倒下,而另一些巨頭能抓住變化浪潮,用擊中消費者痛點的產品一躍成為產業龍頭。
如何解決產業轉型不成功、開發大量產品卻無爆品的問題?
華為從2012年決定做手機品牌開始,7年時間通過榮耀、Mate、P系列產品組合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這背后,產品規劃及執行的機制和秘密是什么?
6月15日-18日,來自通威股份三大產品線以及興匯電力董事長、總經理、研發、市場、財經和人力資源等核心高管團隊齊聚成都,一起研討和交流華為產品致勝背后的機制——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產品開發)。
IPD和傳統研發思路的不同在于,傳統組織思路存在大量“三拍“現象:先拍胸脯定需求,再拍腦袋定銷量,最后產品上市失敗拍拍屁股走人了。
而IPD的本質是機會到商業變現,是以商業成功為目標的產品投資管理理念,始終有崗位對需求管理出問題負責。IPD強調產品開發需要從策略、流程、組織三個方面進行系統性思考,在產品規劃前期就已經跨研發、營銷、供應、市場等部門進行協同論證,確保每款產品的商業必然成功。
在華為公司原產品線解決方案總經理、喬諾咨詢研發管理首席專家劉老師,華為公司原企業BG產品質量部部長董老師,華為原無線核心產品管理部部長楊老師等專家老師的帶領下,各企業團隊通過 “訓”“戰”結合的方式,深度學習了“市場洞察”、“產業戰略”、“產品路標”、“需求管理”、“高質量立項”、“組織協同機制”等IPD核心主題。
產品高管研討班上,老師觀點犀利,金句頻出:
·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商業成功為目標。
·行業領先者要管理行業變化點持續領先,行業落后者要利用行業變化點去超車。
·技術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哪一種更能滿足客戶需求。
·洞察客戶需求時先忘掉自身產品,再看市場,而不是先開槍再找靶子。
·如果讓研發對產品需求開發有一票否決權,那么他們瞄準的不是客戶是否真的有這個需求,而是他們能不能做出來。
·做好競爭雷達圖的一個突出優勢,讓客戶記住我們;做好全包圍優勢,讓客戶忘掉競爭對手。
·我們要建立一個防火墻似的產品防住競品,但不一定圍繞著它去打。
通過3天2夜的產品高管研討班,大家都充分意識到IPD并不是一套簡單的研發、開發流程,而是把產品開發作為投資管理,其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意識的轉變;其蘊含的最核心理念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商業成功為目標”,端到端貫徹商業組織內部的“以需求為導向的產業戰略與產品路標”,“面向市場與客戶的全面需求管理”,“高質量的產品開發立項管理”等各個方面,同時圍繞著商業成功,拉通規劃、研發、營銷、供應鏈等環節,構建重量級團隊,各個模塊之間形成互鎖,達到“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讓打勝仗成為一種信仰。
參訓企業的收獲和心聲:
·通威股份總裁郭異忠點評:在通威產品線管理模式進展的當下,這三天兩夜的訓戰及時高效地為管理團隊的思維、思路全面賦能,期待能助力管理經營邁上新臺階。
·興匯電力CEO郭琳云點評:喬諾的培訓讓整個團隊意識到一套好的機制,才能把“以客戶為中心”扎根在組織土壤深處,贏得商業上的成功,而不是僅靠高管責任感和停留在企業文化培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