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企業培訓網 > 管理學堂 > 成功故事 > 代表德國模式的是寶馬,不是大眾 |
代表德國模式的是寶馬,不是大眾 |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15-10-19 10:20:36
|
|
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李稻葵
很多人認為大眾汽車是德國制造的代表,而大眾集團是德國第一大公司,因此代表著德國制造和德國企業精神。這一點我并不認同。 最近,我與德國著名經濟學家、羅蘭貝格公司創始人羅蘭·貝格先生一起編著了《德國市場經濟模式》一書,專門探討了德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其中有一章專門談到德國的企業。我們發現,德國企業的主流群體是家族長期控制、職業經理管理、有企業各層級參與的現代化企業。按照這一分析,大眾汽車其實是一個異類。 大眾汽車是一家準國有企業。它總部所在的下薩克森州擁有大眾汽車約20%的股權,而且根據極其復雜的投票權設計,下薩克森州對其股東大會決議擁有投票否決權。再者,從股權結構看,大眾汽車長期以來已經沒有家族的影響。事實上,大眾把保時捷、奧迪收入麾下之后,保時捷創始人費迪南•保時捷患有輕度自閉癥、但極有謀略的外孫費迪南•皮耶希則一直想上演“蛇吞象”的游戲,想反過來控制大眾,卻一直沒有成功,并在幾個月前的高層斗爭中敗給了在“尾氣門”事件后辭職的大眾集團CEO文德恩。德國首相默克爾對這一結果曾隱含地表示認可。 從大眾集團的歷史看,它曾經是一戰結束后德國快速工業化的標志,一度被希特勒政府樹立為典型的政府型企業。“甲殼蟲”就是當時希特勒親自參與并推廣的一個成功車型,具有結構簡單、機械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等賣點。所以,大眾汽車在德國是一個為國民生產高性價比產品的準國有化企業。 最近幾十年以來,大眾汽車也不斷得到德國政府和高官的關注和重視。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就是大眾汽車最重要的支持者,他把自己的座駕從奔馳專門改成輝騰,以力挺大眾。在大眾與中國合資這一問題上,施羅德也極為盡力,但這并不能改變大眾不是德國企業主流的事實。 德國企業的典型代表,應該是寶馬、漢高、博世這一類家族控制的企業。它們多由家族長期控制、精心管理,但是在管理層面,家族成員并不親自出面,而是請職業經理打理,工會和職工則通過監事會制度化地參與管理。這種機制保證了公司具有更長遠的目標,而不是追求短期銷量,更沒有搶占世界第一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在研發方面,這種公司更具有前瞻性,重視根本性、長期性的創新。 公司個性完全不同。大眾積極進取,內部管理等級森嚴。奔馳是一個散戶大規模持股的上市公司,所以在上個世紀末,奔馳與克萊斯勒合并,想走一條強強互補的道路,結果非常失敗。這一并購案經常被德國企業界評論,有人挖苦說,奔馳之所以這么做,就是因為高層想學美國,通過與美國的公司合并,獲得超高的工資和獎金。的確,德國三大車廠中,奔馳老總的工資遠比其他公司要高。 相比之下,三大車廠中,寶馬更能代表德國企業的主流。過去幾年來,寶馬已經超越奔馳,成為豪華車銷量上的領跑者。這家典型的德國家族企業,由匡特家族于二戰以后精心管理,招聘專業人員從事第一線管理,但是家族絕不是袖手旁觀,在重大問題上,家族總是站在公司長遠發展的角度,精心研判。更重要的是,寶馬通過鼓勵內部職工大膽創新,提出不同甚至與上級相左但有利于公司長期發展的意見,不斷超越自己。 在技術創新領域,寶馬最近幾年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比如,過去寶馬把后輪驅動作為立身之本,但其最近已經宣布開始生產前輪驅動車;寶馬并購Mini和勞斯萊斯的運作之高超、定位之精準,也令人贊嘆;再有,寶馬汽車過去恪守的是自然吸氣,但是看到節能減排是大趨勢,迅速轉向渦輪增壓,又從渦輪增壓轉向用碳纖維打造i系列電動汽車,再推出電動摩托車,這一系列運作,頗讓人佩服其創新力和前瞻性。 寶馬與大眾不同,它不一味追求市場占有率,盲目擴張市場份額,而是認真把握自己的市場定位。我與寶馬高層交流時,他們反復詢問我一個問題:寶馬在中國銷量如此快速地增長,會不會傷害寶馬品牌的含金量,會不會抑制寶馬未來的成長。不管答案如何,能有這樣長遠的考量就十分難得,這與家族長期謹慎控制是密不可分的。 另一家經營狀況非常之好的德國企業——博世,比寶馬的家族控制色彩更濃。這家企業由博世家族長期控制,堅持不上市,注重永續發展,把創新放在第一位,擁有大量的研發和技術后備。雖然全球各車廠之間的競爭十分熱鬧和激烈,而在核心技術和零配件方面,博世卻是遠遠超越競爭對手,獨步天下。這種超然的地位與它秉持長遠眼光、堅持研發、不為短期利潤波動所左右是密不可分的。 同樣的德國企業還有漢高和很多不為中國百姓所熟知的家族企業,它們才是德國制造的精髓。 |
 |
版權聲明: |
1.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 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