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是指參與的雙方和多方進行比較而體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它是一種相對指標,必須通過競爭才能表現出來。
我們再舉一個關于不做競爭需求管理的案例。
大家都知道是摩拜最先推出的共享單車,那么它剛推出來的時候,大家覺得除了用起來方便之外,都認為這是一輩子用過的最差的自行車,又笨又重。
在此之后不到半年時間ofo推出來了小黃車,這個車我們覺得是心目中一般的自行車,騎起來還是比較舒服的。但是這種無人值守的共享單車最重要的就是需要經久耐用,不到半年時間,遍地都是損壞的ofo的小黃車。
這是由于ofo的研發和決策層沒有有效分析競爭對手,對市場當時已經領先的摩拜的競爭力需求沒有洞察,最后導致了慘敗。
這里有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是,很多企業在競爭需求管理上只限于對競品的分析,而且往往都是流于紙面上。
一般情況下都是在產品需要立項的時候,甚至在開發的過程中,才會對競品進行一些實際的解剖,有時候甚至沒有實際的解剖結果,只是把競品的一些規格的參數拿過來分析一下,用自己明天的產品來應對當前的競爭對手的產品。
也許這會取得一時的競爭優勢,但是一旦競爭對手推出了新的產品過后,產品就會很快的缺乏競爭力,導致市場失敗。
這些情況都是由于公司缺乏系統的組織和投入,沒有專職來做競爭分析造成的。
作者:馬老師,華為公司原無線產品線CDMA產品管理部部長;來源:喬諾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