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金錯刀,作者云搖。
身材內卷的風,終于吹到了男生身上。
椰樹椰汁憑一己之力,在飲品界掀起了一波健康肌肉風。
書亦燒仙草、望山楂、瑞幸都緊隨其后,掌握了變裝猛男的流量密碼。
狂賺20億《封神》不僅讓老當益壯的費翔翻紅,還帶火了“質子團”。
在大家對肌肉猛男的熱情下,健身房也從低氣壓中走出來了。
刀哥發現,在連鎖健身房接連倒閉的時候,有一家網紅健身房過去3年持續盈利,估值近百億。
這個堪稱賺錢王的健身房,就是樂刻健身。
2015年,樂刻第一家店杭州開業時,沒有一點健身房的樣子。
店鋪藏在辦公樓里,連個大門臉都沒有;面積只有200平,還沒傳統健身房的一間教室大;最夸張的是它消滅了賣卡制度,包月只需要99元。
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樂刻不僅沒虧錢,2022年雙11線上就賣了3億。
樂刻還在全國開店1200家,吸引了1000萬會員。
野路子出家的樂刻,真的能干翻傳統健身房嗎?
一個外行理工男,卻8年開店1200家
開健身房、開咖啡館、開花店并稱為“創業三大坑”。早在10年前,中國的5000多家健身房,就有80%基本在維持或虧損狀態。
危機之下,一些健身房的“黑暗人格”全面爆發,倒閉跑路成了常態。
因此,開健身房早就淪為成了一門費力不討好的生意。
有網友說:有些健身房開業就是為了跑路,圈一波就走。
樂刻健身房能夠出圈,純粹是靠它親爹瘋狂“偷師學藝”。
樂刻的創始人韓偉是個互聯網大佬,在阿里干了7年后,想自己創業搞個大的。
2015年開始各類共享經濟萌芽,各行各業都開始共享,從單車到雨傘甚至籃球。
韓偉從美國旅游一圈回來后,憑借互聯網老炮的直覺,把目光放到了健身房上,并定下做“健身界Uber”的目標。
在創立樂刻之前,韓偉是個純粹的外行人。
為了開好健身房,韓偉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究,甚至自己考了教練資格證。
然而當第一家樂刻開業時,看起來還是很“外行”。
首先,開店的位置很“外行”。
傳統的健身房大多開在購物中心,最差也是寫字樓的一二層,顯眼的大招牌是標配。
而樂刻卻開在銀泰一個寫字樓的高層,顧客需要刷卡坐電梯上樓,真真是大隱隱于市。
不僅如此,樂刻的面積也很反傳統,只有220平。
第一家門店在裝修時,還被裝修隊嫌棄:“你們這哪是健身房?健身房,應該是對面那樣的。”
他們對面是杭州最老牌的健身房,占地2000平。
門店不起眼就算了,樂刻的設備也很“簡陋”。
和傳統健身房比,樂刻的運動器材少,不僅片沒幾個,深蹲架和臥推架都沒有。
最關鍵的是樂刻沒有洗澡堂,客戶鍛煉完一身汗還得回家洗澡。
要名氣沒名氣,要設備沒設備,樂刻卻把這一手爛牌打成了王炸。
新店開業僅一周,就吸引了500多名用戶,僅用了兩個多月時間,就實現了盈利。
能快速出圈樂刻的兩個師傅功不可沒,他們分別是Uber和便利店。
韓偉除了學Uber的共享模式,還學了一個殺招:低價引流。
樂刻主打的是99元包月,平均每天3塊錢,不過一個甜筒的價格。
這招直接把價格打到谷底,吊打傳統健身房動輒上千的年卡。
樂刻還學習便利店,門店24小時營業,只掃碼就能進門健身。
靠這兩招,樂刻很快吸引了大樓里的年輕白領,10個月開店100家。100家是什么水平?在樂刻之前,即使是國內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品牌,也只有60多家門店。如今樂刻在全國開店1200家,有近1000萬多用戶,想不賺錢都難。
健身大佬跑路,不賣卡的它卻越混越好
2017年,瑞幸咖啡的誕生,中國人開始了“咖啡平權”運動,打破了外國人賣咖啡的規矩。
從此之后,中國人可以喝到9.9的咖啡,也能喝到各種“中式咖啡”。
2022年,樂刻的一場發布會上,韓偉提出了“健身平權”,即打破傳統健身房的規矩。
樂刻首先打破的就是健身房必賣卡的規矩。
要知道傳統健身房里,辦卡和私教課的兩項收入,在健身俱樂部的收入結構占比中占到了89.3%。
辦卡是健身房利潤最高的業務之一,樂刻卻把它砍掉了。
奇怪的是,那些把教練逼成金牌銷售的健身房大佬,在活著和倒閉的生死線上徘徊。
砍掉賺錢業務的樂刻,非但沒有賠錢,卻越混越好,有些加盟商表示干得好能年入百萬。
打破了健身房不賺錢的魔咒,樂刻有兩個絕招:
1.和傳統健身房對著干,搞定社恐年輕人
傳統健身房中,教練=銷售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有教練表示:“在健身房里最抬得起頭的不是會上課的私教,而是最會賣課的私教。”
逼著教練當銷售,不僅教練痛苦,很多社恐的年輕人因此不敢踏進去。
在很多年輕人眼里,不管是理發師Tony,還是教練強哥,只要他們一動嘴,再好的技術也會打折扣。
樂刻是第一個主打“無推銷”健身房的品牌。
只要交了99元進門費,不管是教練還是團課,全靠自己預約,主打一個自助健身。
這不僅大大降低了健身的門檻,還讓很多社恐年輕人走進健身房。
樂刻的數據顯示,大概40%的用戶第一次走進健身房。
再加上24小時的超長營業時間,使得樂刻不缺流量,就連凌晨2點都有人健身。
2.變態級摳門,把成本壓到極致
很多健身房店難逃短命,最大的原因就是缺錢。
樂刻能活下來卻越開越多,最核心的點在于,它開店的錢可能都是房東掏的。
疫情期間,健身房房租、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客流完全撐不起門店生意,使得很多店無奈破產。
樂刻主打一個摳門,別的健身房都卷豪華、卷器材時,它直接躺平。
最小的店只有120平,器械只有史密斯機、杠鈴啞鈴、跑步機,多了沒有。
店里沒有前臺,一家店只配一個店長,打掃清潔的活也是店長干。
沒有洗澡間不僅省地,還省水電。
樂刻靠“流量發動機”的人設,讓很多房東降租甚至免費提供場地。
像阿里巴巴、小米、愛奇藝、亞朵酒店、以及部分地產企業,都將自己的健身房或閑置空間交給樂刻運營。
這些公司員工,就是樂刻現成的流量。
這兩招搬走了過去壓倒傳統健身房的兩座大山:重資產、低復購。
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過去三年,健身房行業集體受創的時候,樂刻還能持續賺錢。
越是反人性的生意,越要懂用戶
其實樂刻健身房有很多槽點:比如器材少得可憐,很多時候要排隊;店面太小,大家擠在一起屁味和汗味齊飛;不能洗澡的健身房,沒有靈魂。
這些問題,樂刻其實都能看到,為何堅持不改?
因為樂刻在創立初期,就定過兩個基本原則:一是要做90%的人的生意,二是要賺“用戶來”的錢。
做90%的人生意,決定了樂刻面對的用戶群是健身小白。
這些器材和團課,足以滿足小白需求,剩下10%的專業健身大神,根本不是它的目標用戶,不來也無所謂。
而想要賺用戶來的錢,就要足夠懂用戶。
健身房行業,這幾年口碑很差。
2019年,國內最早的連鎖健身房浩沙跑路,百萬會員投訴無門。
從今年5月,國內最大的健身連鎖一兆韋德,全國店面關門,北京僅剩一家店。
除了傳統健身房,北京三里屯不少網紅健身房,也難逃關門跑路。
有知乎網友說,健身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跑路速度。
先搞個熱門商圈,吸引一幫年輕人充季卡、半年卡、年卡乃至十年卡,讓教練玩命賣課,等資金差不多了,馬上跑路。
健身房和用戶之間,仿佛變成了博弈雙方:我賭你不來健身,你賭我不會跑路。
在這種背景下,樂刻能活得很好,并越開越多,其核心競爭力只有一個:用戶信任。
樂刻的月卡模式下,一次充一個月,就算跑了也不會太心疼,且因為門店夠多,你還能在別家續上。
僅不會跑路這一點,這就已經是對同行的降維打擊了。
就好像拼多多一樣,看似除了便宜沒什么優勢,但把這個點打透了,足以留住用戶。
過去,存在了20多年的傳統健身房預付費模式,決定了它是一個銷售型行業,而不是服務型行業。
樂刻能夠殺出重圍,獲得用戶信任,在于它在用服務的心態搞銷售。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樂刻會在運營上下功夫。
舉個例子,北京一家店的團課是6點開課,但每次只有不到10個人來。
店長經過調查發現,是公司CEO管的嚴,6點鐘下班,6點5分人才能出得去。
于是它把開課時間調成6點17,人流一下子就多了。再比如在地鐵附近的門店,知道地鐵11點停運,為了保證大家上完課趕上地鐵,上課時間調成9點45到10點45,留出15分鐘走到地鐵。
這些微小的運營調整,都能成為樂刻留人的鉤子。
不少人去過一個月就成了鐵粉,為后續的復購打下了基礎。
樂刻會員的月留存保持在60%~70%之間,在行業里已經相當高了。
從這個角度看,獲得用戶信任,比卷什么都有效。
當下的新媒體時代,流量和渠道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恰好是突破點。
樂刻在健身的賽道里,用零售的開店思路,再加上些微創新,讓其能夠脫穎而出。
結語:
健身行業是門反人性的生意,但反人性生意的另一面,是用戶的真實需求。
那去樂刻健身的人真實需求是什么?
無非是不跑路和性價比。
有網友說:活動的時候,兩百多開季卡,就這價格,我對它有高要求都想扇自己。
上次讓網友有這種護短行為的品牌,還是蜜雪冰城。
在到處都是健身房刺客的時候,樂刻用極致性價比降低了健身門檻,解決了信任危機。
隨著經濟回暖,健身仍然是爆火的賽道。
傳統健身房、線上健身、還有能和樂刻貼心肉搏的KEEP、超級猩猩等品牌,競爭只會越來越大。
未來,誰能真正殺出一條血路,就要看誰更懂用戶。
就像郭德綱說的那樣,能把別人都熬死了,你就是最牛逼的藝術家。
【課程推薦】爆品戰略導師金錯刀帶領大家模擬案例實戰,重點分享如何通過用戶精準畫像,發現用戶一級痛點,發掘產品尖叫點,并運用爆點營銷法則,強化和擴大用戶參與感,打造流量產品引爆用戶口碑,從而打造爆品引爆市場!
【課程鏈接】金錯刀《爆品戰略》總裁營:產品為王,爆品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