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原色影院_免费av在线_中文字幕最新精品_久久精品视频99

歡迎訪問企業培訓網!本站提供優質培訓課程和培訓服務!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將本站設為首頁 | 將本站加入收藏夾

任正非走向“無為而治”的五大舉措

來源:中外管理雜志

任正非逐步走向了“無為而治”。這種境界,也是很多管理者孜孜以求卻又感到難以企及的。任正非提供了一個典型范本,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翻開其講話集可以看到,他從1998年開始多次論及“無為而治”,回顧華為發展史不難發現,他采取了五大措施逐步走向“無為而治”。

措施一:制定規則

華為的前幾年,任正非忙于開疆拓土,無暇顧及組織建設。但是,隨著隊伍的擴大,“公司內部的思想混亂,主義林立”。于是,著名的《華為公司基本法》于1998年誕生了,使華為人的所有行為,都變得“有法可依”。

通過華為現在實行的輪值董事長制度,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規則設計是多么嚴密。

除了股東會的“立法權”、董事會的“行政權”,和監事會的“監督權”相互獨立之外,該制度還有以下三大優越性:
其一,最高領導者實行“輪值”,而且當值者每屆任期僅半年,這就有效避免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現象。

其二,董事長受常務董事會的集體輔佐與制約,所有文件需要經過董事會全委會表決通過,這就有效地避免了“成敗系于一人”的風險。

其三,董事長卸任后仍留在董事會,而董事并無任期限制,這就有效地避免了董事長和董事會的短期行為。

措施二:構建流程

華為管理經過1987-1995年的草創階段、1995-1998年的基本法階段之后,就進入了流程化階段。

其動因在于,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窩工”“內耗”等大企業病就出現了。要進一步提高公司運作效率,必須依靠更科學的管理。為此,任正非不斷走出國門,向西方著名實業企業“取經”,同時向著名管理咨詢公司求教。

華為最初被建議使用GE的事業部制,任正非擔心這種模式容易形成“山頭”,選用了矩陣式管控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過,這種模式逐漸暴露出一個非常明顯的弊端——管理層級過多,機構臃腫、人浮于事,阻止了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現在,華為是一個全流程型的公司,把企業所有的活動納入到了十六個一級流程里面,構建了企業業務運行的堤壩。至此,華為建立了堪稱最正規化的流程管理系統。

華為的流程化組織究竟有哪些優勢?從任正非的講話中,至少可以歸納出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打破了以部門為管理結構的模式,轉向以業務流程和生產線為核心的管理模式,從而把公司粗放的管理,逐步細化到一個個具體的項目當中;

其二,從對人負責變成對事負責,逐步改變權力中心組織模式,淡化功能組織的權威;

其三,流程體系是固定不動的,從而避免了因員工或管理者流動,影響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

其四,在流程中設置監控點,便于由上級部門進行檢查控制。

我國企業在借鑒西方現代管理方法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不適配的問題,看看華為的做法,也許會有啟發。

措施三:授放權力

據任正非說,在華為前十年,在很多事情上他讓各地負責人自行決定,公司高層幾乎沒有開過辦公會,這應是華為創造的紀錄之一。

1999年任正非放棄了董事長之職,從此再也沒有擔任華為最高領導職務。

華為2013年開始實行輪值CEO制度、2017年開始實行輪值董事長制度時,任正非都不在候選人之列,他只是一名普通董事。

不戀權,是任正非的秉性。創立華為之后,他一直在下放權力,最后基本上放棄了華為的管理權。在公司決策上,即使保留了否決權,他也幾乎將其束之高閣。

那么,任正非靠什么引領公司呢?據華為董事會首席秘書江西生介紹:任正非主要就是靠他的講話和文件,對公司產生影響。任正非自己說:“我那時最多是從一個甩手掌柜,變成了一個文化教員。”

任正非做“甩手掌柜”的重要原因,是他認為自己“在時代前面,越來越不懂技術,越來越不懂財務,半懂不懂管理”,甚至認為“也許是我無能、傻”。于是,他要充分發揮“各路諸侯”的聰明才智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任正非的自謙,其實不是。兩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說明了他的低姿態。
有一次,任正非前去技術部門參加立項評審會,卻被鄭寶用“轟”了出來。

還有一次,徐直軍竟然當著重要客人的面說任正非對于IPD變革一竅不通。

對于這些事情,任正非都是一笑置之,從來不往心里去。換了別的公司領導人,“秋后算賬”可能難以避免。不過,任正非所言的“不懂”是參照全球最高標準的,這一點我們不要誤會。

企業老板一般都很累,很多人其實也很想放權,讓下屬分擔重任,但為什么做不到位呢?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擔心下屬做不好,因而不敢放權。

對于一些事情,下屬的確沒有老板做得好。老板能做到100分,下屬只能做到70分,怎么辦?老板應當忍痛放棄這30分!這是培養下屬必須付出的代價!否則,下屬得不到鍛煉,很難成長。結果,公司無法建立強大的團隊,老板無法“解放”自己。

措施四:分享利益

任正非認為:“只有員工真正認為自己是企業的主人,分權才有基礎。”因此,他們與企業必須形成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我只不過用利益分享的方式,將他們的才智黏合起來。”他說。

于是,創立華為之后,任正非就開始面向全體員工分配股權。這種做法在是很超前的,因為當時一般只有核心管理層才有資格享有公司股份。

任正非說:“華為的成功主要是‘分贓’分得好。”沒人能否認,中國企業界的“吉尼斯紀錄”——最多持股人數、最大員工持股比例、最高員工平均收入,與“中國最大民營企業”之間,一定具有強相關的因果聯系。

任正非揭示了這樣的管理哲學:賺錢不一定是老板的主要工作,但分錢一定是。有些企業努力學習華為“狼文化”但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像華為那樣“以奮斗者為本”,利益分配不到位。

措施五:倚重組織
         
1、任正非更多是做托起組織的工作

人感知自己渺小的時候,他的行為便開始變得偉大。任正非創建華為后,自己不再是做專家,而是做組織者。“如何組織起千軍萬馬,這對我來說是天大的難題。”他說。于是,我們看到了以上幾方面的行為。這是一項體系性、基礎性的宏大工程。

“要使管理者回到默默無聞、踏踏實實的工作上去,使英雄難以在高層生成”。任正非似乎從來沒有將自己放在組織的頂部,他做的更多是托起這個組織的工作。他重視組織的成就遠遠超過對自己的描述。

不求名,又是任正非的秉性。

2、讓華為“自組織”和“自進化”

任正非一直以來被外界視為華為的靈魂人物。但是,今天的華為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等于任正非。

他通過依靠團隊解決了“誰來做”的問題;
通過分享利益解決了團隊“為什么做”的問題;
通過制定規則解決了團隊“怎么做”的問題;
通過構建流程解決了團隊“如何做得更快更好”的問題;
通過授放權力解決了“誰負責”的問題。

因此,華為的力量來自于組織整體,這是華為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

有人問任正非,如果有一天他離任了,華為將會如何? 任正非自信地回答:華為的未來不用我想,我們下面的人就應該想得比較清楚。實際上,現在的華為不用任正非“下達指示”,更不用他親力親為,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猶如河床上晝夜前行的水流一般。

任正非稱這種狀態為“靜水潛流”。

從系統論角度看,任正非一直致力于將華為打造成一個“自組織系統”。這種系統具有兩大核心功能,一是自動運行,二是自動進化。

任正非在《由必然王國到自然王國》中說道:“只有當一個企業的內、外發展規律真正被認識清楚,管理才能做到無為而治。”創立華為33年來,他一直殫精竭慮,篳路藍縷,追尋并實踐著這些規律。

在此過程中,不戀權、不貪財、不求名的秉性,不僅賦予他洞察真諦的一雙慧眼,而且賦予他變革華為的巨大勇氣!不經意間,任正非生動地詮釋了很多人感到難以理解的一個成語——無欲則剛。

老子在《道德經》里說過一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最好的領導者,人們覺察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領導者,人們親近他、贊譽他。再次的領導者,人們畏懼他。最次的領導者,人們輕侮他。

無疑,任正非已臻于最高層面,這正是“無為而治”之化境!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20-6-15 20:54:43)
金錯刀爆品戰略總裁營
版權聲明:
1、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培訓導航
·按培訓課題:
企業戰略
運營管理
生產管理
研發管理
營銷銷售
人力資源
財務管理
職業發展
高層研修
標桿學習
認證培訓
專業技能
·按培訓時間:
一月課程
二月課程
三月課程
四月課程
五月課程
六月課程
七月課程
八月課程
九月課程
十月課程
十一月課
十二月課
·按培訓地點:
北京培訓
上海培訓
廣州培訓
深圳培訓
蘇州培訓
杭州培訓
成都培訓
青島培訓
廈門培訓
東莞培訓
武漢培訓
長沙培訓
最新培訓課程
年度培訓計劃
企業培訓年卡
企業培訓專題
爆品戰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領導執行
戰略規劃
學習華為
項目管理
工業工程
產品經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管理
精益生產
現場管理
車間管理
倉儲管理
營銷創新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技巧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客戶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
薪酬管理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內部培訓
檔案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培訓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產培訓
中層經理
商務禮儀
溝通技巧
班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訓需求 | 網站動態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企業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進步,助力企業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58232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