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馮鑫經歷了波浪起伏的五年,中間吃過的苦頭,碰到的磨難和低谷,是很多人想不到的。馮鑫今天的位置來自于前面的積累,他里面也有自己的抉擇和判斷。當時面對收購,他沒有接受,如果有,也許也就沒有今天。
起這個標題的初衷在于,馮鑫認為,在創業之初他是一個很“猛”的人,往往想的都是如何迅速出利器打倒對手。但隨著公司的增長,這期間也遇到過層出不窮的困難時,他發現最終帶領他們走出困境的,反而是那些可能不那么求快,也不那么銳利的行事風格。踏踏實實做好每一步,堅持下去,反而可能更容易到達。 有很多看上去是運氣,但其實有很多很細層面的思考和十字路口的抉擇。以下是來自于馮鑫在經緯內部分享會的發言: 說到做產品,我以前在公司里是有一些理論,但自己也一直都在反省,理論也會隨之變化。我相信創業在一段時間之后,每個人可能對自己三、四年前所秉承的觀點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甚至有時候是相反的。 我這兩年其實覺得這個事情是我想做的最多,我把它整理出來。整理出來最大的東西,我覺得過去我做東西是屬于用競爭思維做事情。這是什么意思?我看到有一個很大的需求,有人做了一個A產品,我覺得我可能比他做的更好,我就去做了,爭取比他做的更好。后來他推廣做不好,或是別的地方做得不好,我怎么比他好,我覺得我應該干掉他,基本上這是一種競爭性的思考。 現在我覺得我會去想終點是什么東西,說實話這兩年最大的變化還是拜雷總所賜,金山幫我奠定了工作基礎。后來雷軍成立小米的時候,確實讓你完全看不懂。我當時是金山最老一波人,跟雷軍走的最近一波人,我們當時感覺自己特別愚蠢,為什么干成這樣,我們苦哈哈這么干。 我找雷總兩次問這個問題,后來雷總指出我三個毛病,第三個問題我真的忘了。第一個問題是說你沒有選擇一個足夠大的市場。第二個問題你沒有找到足夠好的人幫你。 這兩條說的很好,大市場比較容易理解。第二個問題沒有足夠好的人幫你,我說什么是足夠好的人?有三個標準,第一個標準是專業程度要過關,聰明程度大家都差不多。最主要是兩個,一個是責任心,一個是感恩心。我覺得很土,他覺得有責任心就意味著你不用去理他,他也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第二有感恩心,他和你之間不存在互相猜忌的問題,他對你有基本的感恩之心。 聽完雷軍的話之后,我自己也有反思。我看到自己過去的兩個問題: 第一個不同的是我過去打工那么長時間,創業那么長時間,始終我們感覺資源不夠。你完成那些事情你總是感覺自己沒有拿到充足的資源。我的競爭對手一年花幾千萬,我是花幾百萬,你永遠是在資源不夠、錢不夠、人不夠這樣的情況下做事。你會有一種英雄主義,我做的比你少的錢,還要做的比你好。 這個思維導致你要求你底下的人也要這么干。他們說:“老大,我們資源不夠,我們缺錢。”你會說任何時候資源都不夠,就是因為資源不夠才需要你去創新努力把這個事干了。這么講了很多年,這是我們前面提到的競爭型思維。 現在我覺得,如果依靠個人英雄主義,你如果這么管公司,管底下的業務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基本上經常會面臨失望。你總是覺得沒問題,因為總是定更高的目標,在更嚴苛的條件下讓團隊去完成,你總會失望。失望的結果創始人你要自己承擔。 你應該讓團隊條件充足,比對手無論是身上的武器、裝備都好,即使如此都不見得能做起來。何況是條件不足呢,我是檢討過去自己的想法和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自己知道我有一個錯誤。我剛創業的時候很猛,2005年年底的時候,有投資機構過來找我希望投資,我當時沒感覺。那時候月收入已經超過一兩百萬,我不指望他們,我要自己賺錢。2005、2006年時我去要錢很容易,當時你有一個心態就是不能要這么多錢,要了將來怎么管?這其實是因為沒見識,會有這種心態。 在資本的事情上,當我們要錢非常難的時候,我常講一句話,遇到困難的時候,唯一能抓得住的東西就是回去把自己的活干好,不要依靠他人,不要依賴任何人。 我后來想這是因為你害怕被別人否定,被別人駁回。這可能是你必須要的東西,重要到如果你今天跟他要不到,你就不能干了。 如果到今天我會怎么做這個事情呢?我給大家舉個案例,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去看這個事情的終點哪里,大概最后市場有多大。第二個問題是誰應該贏得這場戰役,贏得這場戰役的人他應該長什么樣子,他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和資源。然后我再講我干這個事情怎么干。 把眼睛放開,不要認為自己缺金磚,缺武器,缺彈藥。把自己未來確定的方向想清楚,我到底需要什么東西,然后去爭取。今天我最想分享給創業者的事情就是可能我們缺斤少兩的情況下去創業,這個事情就可能非常難。也許為這個趨勢可以去要,這是我到今天為止最大的感觸。 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只要你想得足夠清楚,其他走出你的公司之外,外面所有的條件和錢都是為你準備。我們換一個角度想,只要想做這個事情,而外在的條件都是為你準備,這個事情最后一定可以做到。 回顧我當年創業的時候,我當時從04年年底的時候出來創業,當時整個互聯網都在做Web2.0,沒有人去做客戶端。我在雅虎的時候,發現如果把行業內的通用軟件互聯網化,比如壓縮,比如輸入法、瀏覽器,視頻播放器、音樂播放器,還有下載軟件有機會。 我當時覺得自己干不了,需要處理太多事了。我需要很多團隊,需要很多人同意,還需要很多錢,我一步步來,等把這些事干完了之后所有機會都沒了。 當時如果我有現在這樣的心態,我可能真會去掏很多錢,真的當時就是把金山軟件互聯網化。那個時間也許我會做更大的事情,當時不敢這么想,總覺得得慢慢干。這個事情讓我后來覺得真應該想清楚未來,然后以攻為守來做。 我們再來聊聊暴風上市的經歷吧。當時看到華誼兄弟啊這幾個公司上了,這是起因。我發現他在國內上市之后,普通人都知道這是明星股,品牌號召能力比較強。而可能有些在美國上市的、體量沒有那么大的公司,老百姓感覺你跟沒上一樣,不會認為你有品牌價值。所以我們當時看到無論是樂視還是華誼兄弟在國內上市之后所能獲得的品牌效應,影響力非常大。 只要是TO C的互聯網產品,理論上都應該在國內上市。這個品牌效應多大,你很難估量。互聯網不是講粉絲嗎,有一幫人拿錢買你股票的時候,這幫人影響力就是“鐵粉”。無論是廣告品牌還是用戶留存度,都是在發酵。 而同時我認為資本能夠幫助我繼續往上走,我需要更多的機會去孵化別的項目。 而當時經緯作為我的投資方也沒攔著我,退出了,讓我按照自己的方向走,大家還可以做朋友。這一點上我一直覺得張穎很有胸懷。他有利他主義思維,他做一件事一定是利他主義,這是張穎的優點。 在拆VIE回來A股的整個過程當中完全不能融資,也不能發期權。苦到沒邊的狀態。快崩潰的時候遇到孫陶然,孫陶然寫《創業36條軍規》那本書,我一看就是真正的創業者寫出來的東西。我因為那本書跟他深度接觸兩次。他說聊這件事干了完了,他這種說法,孫陶然的性格跟我性格匹配。聽了之后我再想這個事就是一條道跑到黑,那句話幫我盡早的決定了。 那時候也有人想收購我,開價2億、4億都有,最少也不會小于1.5億。我個人也能掙一些,我沒算過。那時候我真不清楚,我覺得賣公司非常無趣,這是個人興趣問題。我不缺錢,幾千萬對我來說沒感覺。我覺得對不起暴風,你有一天把它出賣掉了,那個心態不好,我不喜歡。如果有一家公司買我,投我們,是為了暴風更好更大我可以接受。但他如果是吸血的話,我不接受。 最后我們選擇了上市。一些公司,比如To B或者是概念特別適合美國的,可以選擇在美國上市。暴風上市完全是命運的選擇。任何一個人成功,你都不要認為這個成功可持續,巔峰不超過三年。正確的心態是你所有成功,第一反應就是不能認為成功是你干的,你干的是基礎,可能下次你沒那么火了。 這個命運是大方向,風水是需要條件,你可以選擇的。選擇A股這件事再怎么選擇都對,第一批一定能夠高于美國,大家再往下走也是在三倍差距。三倍差距就非常大了,想當然誰先上市,誰不上市,就直接把誰秒殺。三倍的差距足以,第二是品牌的效應還沒算。 唯一的問題是,張穎也講了你這個時間能不能熬住,做好這個打算,A股以后的時間,暴風現在很幸福,但是暴風也很痛苦,我們等待的這個時長。2011年開始干,拆一年,一直干到2015年。這幾年不能融資,不能發股票,不能違法違規。 證監會也沒那么多要求,兩到三年如果自己可以扛得住,當然回。你不回,你的對手先給你回,你就完蛋了。支撐我這么堅定的等下去的原因其實沒什么,我覺得可能跟人性格有關。我的性格是我覺得可能一切都會消失,你做的東西會回到原點。一旦覺得有這個,就會想要抓住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