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企業培訓網 > 管理學堂 > 成功故事 > 跟習大大去美國,互聯網江湖誰的座次更靠前 |
跟習大大去美國,互聯網江湖誰的座次更靠前 |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15-10-3 16:34:02
|
|
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信海光
對互聯網圈來說,在習大大訪美昨天的西雅圖行程里,有兩場會談尤其引人矚目:中美企業家座談會,和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 這兩個會有什么不同?分別有哪些企業家隨行?習大大都和參會企業家們交流了些什么? 其實在習大大正式赴美前,中美企業家座談會已經被國內輿論高度關注。從美國保爾森基金會公布了隨行赴美的15家中國企業名單后,這場由中國貿促會和美國保爾森基金會聯合籌辦的超一流商業對談就成為習大大整體訪美行程中的重點關注環節之一。 據媒體報道,該圓桌座談會量級頗重,中美雙方受邀者高度精煉,特別甄選了中美各15家企業,優中取優,均為頂尖商業領袖,全場僅數十人。而30家企業中,最后有機會在習大大面前正式發言的有6家,中美各三家,分別是阿里巴巴、中國銀行、聯想。 而互聯網企業中,只有阿里巴巴馬云,騰訊馬化騰,百度張亞勤(代李彥宏)三家參與。 該場座談會中,中美商界領袖的討論環節,由保爾森基金會主席亨利·保爾森主持。此君值得一提,當年曾是美國前財政部長,高盛集團前主席、首席執行官,可謂美國政商核心圈的關鍵人物。 而中美互聯網論壇,顧名思義,是純互聯網圈的“大咖會”,中美互聯網一線大佬悉數出席,參與者數百人,但商業量級理然不如中美企業家座談會。 隨大大訪美,互聯網大佬都有什么姿勢? 從小說里的宋江時代開始,中國人就喜歡排座次,水泊臉上一百零八名好漢因此分了三六九等,馬上馬下。 中國互聯網也是個江湖,充滿明爭暗斗,一般來說,彼此之間的重要程度要以市場地位來決定,所以會有BAT三巨頭(百度阿里騰訊)的說法、三大門戶的說法等等,但對于市場地位差不太多的企業之間又怎么劃分輕重呢?能否出席官方高規格活動,或者自高規格活動上的座次與排名則成為依據。 這次習大大出訪美國帶企業家隨團,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帶了一大批互聯網大佬,幾乎國內有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領導人都一網打盡,這充分體現出互聯網企業異軍突起,開始在經濟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互聯網企業成為中國對美交往的一張國家名片,對比去年習大大訪歐,就沒有帶互聯網巨頭出席。 而隨行的互聯網企業家也因為進入高規格的國家視野,而與有榮焉,把行程刷遍朋友圈和微博。以此看,在排位學的潛規則里,能夠隨行的企業家就比沒有隨行的企業家座次靠前,更有資格充當國家名片。 那么同為隨行企業家,他們之間的安排有什么微妙的區別嗎? 有好事的媒體以文章的形式研究了幾張被公布出來的座位安排、名錄排序等,得出阿里巴巴馬云最為突出的結論。 事實上,無論是習大大出訪前,由保爾森基金會發布的中美企業家座談會與會企業家名單中,排名第一的即是馬云。對于在美上市剛屆一年,風頭正勁的阿里而言,這個排名也屬正常。 而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企業家排名座次,我們也可以看出,馬云居中方企業家代表首位,其后依次是魯冠球(萬向)、馬化騰(騰訊)、楊元慶(聯想)等。 隨后,在中美互聯網論壇的合影中,中美互聯網大佬在美國搞了個“大Party”,圍繞習總,中美頂尖企業家的合影站序是這樣的: 中國去的幾位互聯網企業家有搜狐、百度、新浪、360、騰訊、京東、阿里巴巴等,在第一排習總兩邊是兩家美國企業,微軟和IBM,而再往外則是阿里的馬云,與中間隔一人,其他兩位是騰訊的馬化騰和京東的劉強東。 如果按照各個公司市值計算,這些參加中美互聯網論壇的科技大佬總計管理著2.5萬億美元,相當于中美兩國GDP(2014年數據)總和的近1/10,超越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巴西2014年的GDP總量。 圖中可以看出,習大大身邊分別是IBM和微軟的CEO,因系出訪,禮節上必須優先美國企業代表。而緊隨其次的3、4位分別是中央網信辦主任魯煒和馬云。 由此得見,隨行團中,中國互聯網企業家中,乃至在中國企業家中,地位最受重視的是依然是馬云。 事實上,習大大在西雅圖參加了兩個重要的論壇,中美企業家座談、中美互聯網論壇,隨行企業家中,這兩個論壇都參加的只有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馬云在兩個會議中都位于企業家首席,并均發表演講。 由此可以看出,至少在這次隨同習大大赴美過程中,中國互聯網江湖的綜合排名是這樣的:馬云、馬化騰、劉強東、楊元慶、周鴻祎、張朝陽、曹國偉......(百度李彥宏因未出席沒有計入排名)。 為什么馬云會成為互聯網大佬中的大佬呢?這固然跟阿里長期是中國市值最高互聯網企業的江湖地位有關系,但其社會意義與政治意義也是重要因素。因為這次帶互聯網企業家隨團出訪,除了將他們作為國家名片之外,還有促進中美關系的意味在內,哪家企業對中美經濟交流做得貢獻更多,則相對更受重視,在這一方面,阿里巴巴還是有優勢的,因為它的業務就是“干這個的”。 高度評價中美工商界 贊中國民企助力中美友好溝通 據媒體報道,在中美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高度評價工商界長期以來為推動兩國經貿合作、促進中美關系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習近平指出,中美經貿合作本質是互利雙贏的。美國企業在華活動和中美企業合作,為中國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美國企業也收獲了豐厚利潤和回報,推動了美國經濟發展。 習近平首先提到了美國的波音、微軟、星巴克等公司,這些美國公司在中國都非常知名,它們在中國的辦事處、工廠生產基地、研發中心、門店等超過數百個。隨后,習近平主席還特別提到了2家為中美友好做出貢獻的中國民營企業——萬向和阿里巴巴。習近平說,北美每3輛車就有1輛使用了萬向的零部件;而去年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為美國中小企業進入中國搭建了溝通的橋梁。 而在座談會上,習大大另外一句已被新華社等官方媒體廣為傳播的名言是:“中國開放力度將會越來越大,就像阿里巴巴的芝麻開門,開開了就不會關上。” 堪稱精妙的比喻。而此時的馬云,就坐在習大大手邊相隔幾人的中國企業家代表首席。 為什么一場座談會上,習大大接連兩次提到阿里? 因為“阿里巴巴是阿里巴巴是全球貿易貨通天下的最早踐行者”,美國人很重視能夠使美國加速經濟復蘇,帶來就業崗位的中國企業,在這方面阿里是重要籌碼。舉例:中美兩國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美國是農業大國和能源大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2013年,美國駐華大使請馬云幫助銷售西雅圖的車厘子。當時車厘子還長在樹上,阿里巴巴就做了預售,24小時內,8萬個中國買家就將160噸車厘子一搶而空,這幫了多少美國農民的忙,而一個農民就是一票。 馬云在中美企業家座談會上更用阿里巴巴數據力證中國經濟的強勁勢頭。他說,中國新經濟的增長勢頭絲毫不遜于美國。美國認為中國經濟有下行壓力,中國人就不消費了。但事實上并非如此。阿里巴巴平臺的消費者數據顯示,今年以后,中國的消費信心依然強勁,上升趨勢明顯,在投資和出口放緩的大背景下,內需消費不減反增。 他進一步舉例說短短12年時間,阿里巴巴網絡的消費規模可以比肩沃爾瑪全球的規模,這不是我們做得多么的了不起,而是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美國之行中,馬云還有一個“光榮頭銜”:世界婦女峰會其中的“女性賦權全球企業家領袖會議”的聯合主席。阿里方面透露,9月26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將舉行世界婦女峰會,其中的“女性賦權全球企業家領袖會議”,聯合國選了馬云做聯合主席,馬云還要向聯合國秘書長匯報全球婦女工作。 看樣子聯合國也深深知道,馬云的背后是全世界的敗家女人,所以選其為聯合主席。 最后再說一下,在這次隨行企業家代表團中,還有一位與馬云座次一樣的中國企業家:魯冠球魯老英雄,在中美企業家座談會上,魯冠球還是是中方第一個發言的企業家。習近平主席一見到魯冠球就說,“冠球,你來了,你在這里有很多企業,現在發展都挺好啊!”習總在致辭中也再次提到了萬向。 魯冠球是浙江萬向集團的掌門人,已經七十歲高齡,在中國商界德高望重,中國素有尊老的傳統,不管企業大小,有老一輩人在,年輕企業家肯定不能爭,必須讓出最好位置。但同樣重要的是,萬向在美國深深扎根, 2012年習主席訪美的時候,表揚萬向保住了3500個當地人就業,為美國提供了5000個就業崗位。這兩年萬向又進步了,2012年至2014年,萬向在美國清潔能源方面投資超過十億美元。現在,萬向美國公司有員工13500人,其中7000人在美國。 巧合的是,馬云和魯冠球都是浙商,分屬浙商里的上下兩代領軍人物。 |
 |
版權聲明: |
1.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 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