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職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最近,一段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廣州某公司的員工因嫌做表太累,將公司內部數據上傳至AI平臺,企圖借助AI完成工作任務。結果老板發現后直接"破防":"天塌了!誰干的?今天起一切工作禁止用AI!"。
無獨有偶,三星員工在使用ChatGPT調試代碼和轉錄內部會議時,意外泄露敏感源代碼及會議內容。盡管公司曾發布禁令,但仍有員工違規使用,導致2024年5月多名涉事員工被解雇。這一事件折射出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勞動用工管理面臨的新的挑戰和問題。
AI 工具既是效率革命的推手,也是勞動糾紛的催化劑。當 AI 開始接管越來越多的工作任務,勞動關系的調整不能陷入 “非此即彼” 的二元對立 —— 既不能因技術恐懼而否定工具價值,也不能因管理便利而犧牲勞動權益。
如何平衡AI技術的應用與員工權益的保護,如何建立有效的AI使用規范和管理制度,成為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如何通過完善員工手冊等合規管理措施,來規范AI的使用,防范法律風險,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
AI依賴碰上制度缺失,員工手冊的重要性凸顯
若公司以 “嚴重違反規章制度或嚴重失職造成重大損害” 解雇使用 AI 導致問題的員工,但未在員工手冊或勞動合同中明確 AI 使用規范,如禁止生成關鍵代碼、限定工具類型等,也未公示制度,解雇行為可能被認定無依據。而且,若損害后果難以量化,如代碼有瑕疵但未造成實際損失或客戶流失,解雇理由同樣站不住腳。
AI應用中企業合規管理的三大實操路徑
企業應積極構建合規體系,全面應對 AI 依賴導致的泄密問題,先科學評估,再針對性培訓或崗位調整,避免簡單解雇或信息泄露,合法處理問題,平衡勞資利益。
01.數據安全維度,筑牢信息防護堤壩——完善員工手冊,明確AI使用規范
①禁止性條款明確:企業《AI使用規范》對AI使用場景、審核流程及違規后果作出量化規定。例如:
②明確允許使用AI的具體場景:例如,數據分析、代碼編寫、文檔初稿撰寫等。
③精準界定禁止使用AI的情形:例如,涉及關鍵商業決策、高度機密信息處理、需要高度創造性或專業判斷的任務等。
④詳細羅列禁止行為:例如,利用AI生成虛假信息誤導受眾、炮制侵權內容引發法律糾紛、將核心業務決策完全交給AI系統等。
⑤針對每一項違規行為,清晰闡明相應的后果:例如,警告處分、績效扣分、培訓、調崗直至解除勞動合同等。違規行為對應“書面警告-扣發獎金-解除合同”階梯處罰。
⑥要求AI生成促銷文案必須經至少兩級人工審核(部門主管+法務合規部);
⑦數據分級管控:條款示例:禁止向未通過企業安全認證的AI平臺(如ChatGPT免費版)上傳客戶個人信息、交易數據等核心資產,即便數據已脫敏仍須經首席數據官審批。
⑧痕跡溯源機制:條款示例:使用生成式AI工具必須完整保存操作日志(包括輸入指令、生成內容、修改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項目結束后2年。
⑨監督與評估
企業應當建立AI工具使用的監督與評估機制,定期對員工的AI工具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具體措施包括:
a.建立AI工具使用記錄系統,記錄員工使用AI工具的情況
b.定期對員工的工作進行評估,確保工作質量和員工能力的提升
c.對違反AI工具使用規范的員工進行相應的處罰
02.知識產權維度:厘清成果權屬邊界
侵權責任分配:條款示例:員工或用戶使用AI工具生成的內容如侵犯他人權利,需承擔初步舉證責任(如提供訓練數據來源證明),否則視為工作過失。【參考案例:(2024)浙01民終10332號】
03.流程規范維度
(1)設定使用AI辦公協作紅線
場景分級管理:條款示例:
①綠色場景(AI主導):會議紀要整理、基礎代碼編寫等低風險作業
②黃色場景(人機協同):市場分析報告需標注AI貢獻度(如“數據分析部分70%由Python腳本自動生成”)
③紅色場景(嚴禁AI):裁員名單擬定、薪酬決策等涉及重大權益事項
(2) 培訓與教育
企業應當定期對員工進行AI工具使用培訓,提高員工的技術合規意識。培訓內容應當包括:
a.AI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b.AI工具的倫理使用原則
c.相關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制度
d.通過培訓,幫助員工正確認識AI工具的作用,避免盲目依賴,確保自身專業判斷與職業道德底線不受侵蝕
(3)證據鏈完整性
操作留痕:企業留存了AI生成文案的原始文件、員工未提交審核記錄的系統日志、虛假宣傳導致的客戶投訴數據及行政處罰決定書。
因果關系證明:通過對比同期促銷活動數據,證明虛假文案直接導致訂單取消率上升35%。
(4)程序合法性
制度制定履行民主程序(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并通過全員簽署《AI工具使用承諾書》、OA系統強制彈窗提示等方式完成公示。
結語:在技術狂潮中筑牢制度堤壩
當AI開始改寫職場規則,企業合規管理必須從"被動防守"轉向"主動建構"。員工手冊不應是束之高閣的裝飾品,而應成為AI時代的用工憲法——既要劃定技術應用的禁區紅線,也要保留人性化管理的彈性空間。唯有建立"技術向善"的制度生態,方能在效率與安全、創新與合規之間找到黃金平衡點。
本文作者:王夢方
勞達laboroot 律師、合伙人、咨詢顧問,鄭州大學法律專業,勞動關系協調員,高級企業合規師,企業高級咨詢顧問。
曾任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書記員,擅長勞動法、人力資源合規、用工風險體系防控與搭建、規章制度審查與修訂以及培訓、人員優化方案設計及勞動爭議案件代理服務。
典型客戶: 京博控股、瑞康集團、博格華納、得益乳業、富海集團、龍大集團、落基偉業、泰和新材、 德威保安、正展精密、綠地泉物業、勝道電子科技等多家企業提供勞動法律顧問服務及人力資源法律風險合規體系搭建。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