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柴福洪 【摘 要】成人,一般都要從事一種職業,在職業活動中,是否能稱得上人才,人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我國目前采用的是官階與職稱、榮譽稱號等三大社會規范來評價,但標準卻不統一,在不同行業、不同時間段經常發生變化,這不利于中國社會文明建設,也不利中國經濟社會的轉讓型升級,社會風氣的好轉。 【關鍵詞】人才標準 職業操守 專業能力 敬業精神
人才,應該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當代中國人才標準的三個基本條件是“操守、專業能力和敬業精神”。即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品行端正,清正廉明;要有高水平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業績;要有敬業精神,對事業充滿熱情,忠誠于組織。 能夠稱為人才的人,不能僅僅是學術水平高,技術、工作能力強。
一、良好的職業操守,品行端正,清正廉明 1、良好的職業操守。職業操守是指人們在從事職業活動中必須遵從的最低道德底線和行業規范。它具有“基礎性”、“制約性”特點,凡從業者必須做到。 職業操守既是對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要求,又是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一個人不管從事何種職業,都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否則,將一事無成。 職業操守的底線包括:誠信的價值觀、遵守法律法規、確保組織利益安全、誠實地報告工作、不泄密等。 職業操守的基本規范還包括:文明禮貌方面,儀表端莊、語言規范、舉止得體、待人熱情;辦事公道方面:堅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遵紀守法方面,學法、知法、守法、用法,遵守組織紀律和規范。 良好的職業操守最低的底線是對人類有益性。如勞動產品必須是對人類有益無害的,像藥品的副作用,在不可排除的情況下,必須明確注明,防止對食用者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如新聞、小說、圖畫、影視等作品,對受眾必須具有正向引導作用等。產品質量必須是高品質的,在經濟利益與質量需要權衡情況下,取質舍利即為操守良好。 2、品行端正。品行是指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和規范行動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或傾向。 品行端正,是個人的道德修養。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社會組織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 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古人講“先修身而后求能”,還有一句古訓叫做“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無德。”說的都是修養、品行端正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沒有良好的人品做底子,是干不了大事的。馬克思曾經說過:“不可收買的是最高的政治品德”。所以,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證,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做官才有正氣。 一個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許能夠上升到一定層面,但最終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品行端正至少包含兩層意思:第一要正直。一個正直的人,會體現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這個“人”字寫正了,才會有服眾的底氣和被尊敬的資格,真正做到“不誘于譽、不恐于誹”。第二要嚴謹。嚴謹是對生活負責任的一種態度,是遵守客觀規則的具體體現,也是對我們修身的更高要求。體現在工作上,嚴謹是務實、高效、追求完美的一種表現;體現在生活上,嚴謹是潔身、克欲、自律的一種手段。 品行端正的最低的底線是對美色的追求限于法制規范和道德規范,以及符合當地、民族公俗良習的兩性交往與婚姻。 3、清正廉明。清,清白、清楚;正,正直,無私;廉,廉潔,無染;明,光明磊落。清正廉明是指襟懷坦蕩,公正無私。一般用于形容領導或是品行端正,為人正直廉潔的人。因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人們常用荷花來比喻清正廉潔的人。 清正廉明的最低的底線是對物質的追求限于社會法制與財務規范范圍內,不貪不占。
二、高水平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業績 1、高水平。高水平是指具有道德高尚和才智高深的風格或性質。高水平一般是指思辨力、觀察力、分析力、概括力、技術力、技巧和方法等超出同類人處于高端狀態。 高水平,是一個相對、比較中的狀態描述,它分高端、中端、一般三大類。一國之內的高水平,是國家級最高水平,全人類的高水平是世界級最高水平。國家級和世界級高水平人才稱為高端人才;在一定區域內,如市域、省域同業高水平人才稱為中端人才;本單位、縣域內同行高水平人才稱為一般人才。 高端,也體現在所在群體的高端性上,如國家社會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院、國家各行業研究所,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家頂尖研究型大學的研究型教師等,既是本單位的高端人才,又是國家級高端人才。 高端人才又分為學院型和實踐型兩大類,學院型偏重于理論研究與學科規范,實踐型偏重于工程技術研究與系統集成。如科學院院士是學院型,工程院院士是實踐型高端人才。高等教育培養人才也分成學術型和技能型兩大類。 2、專業能力。專業能力是指從事某種職業特殊需要具備的知識、經驗和技能。行業不同,對專業能力要求也不同,不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就不能承擔并做好某一職業工作。 專業能力包括專業思維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兩個方面。專業思維能力主要體現在解決問題的策劃、制定方案的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方面,專業技術能力主要體現在解決實際技術問題與實際運行的效率、效果方面。 3、技術能力。技術能力往往稱為專業技能素質。專業技能素質是指在長期實踐中,通過學習練就的超過一般人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和技巧,以及日漸形成的操作技巧和思維活動能力。 4、業績。業績是指最近及以往在專業領域內所做出的成績和成果。 5、良好的業績。良好的業績是指最近及以往在專業領域內所做出的突出成績和成果,而且是在一定區域內同業崗位比較排序中是良好以上的好成績或成果。
三、敬業精神,對事業充滿熱情,忠誠于組織 1、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指專心致力于職業或工作,是人們基于對一件事情、一種職業的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中樞神經的永久持續狀態、精神境界。其本質是奉獻精神,也是社會對人們工作態度的一種道德要求。它的核心是無私奉獻意識。低層次的敬業精神是功利目的的敬業,由外在壓力產生;高層次的敬業精神是發自內心的不計成本的投入,把職業當作人生舞臺、事業來對待。 敬業精神包括職業理想、立業意識、職業信念、從業態度、職業情感、職業道德六個方面。 職業理想:是指人們對所從事的職業和要達到的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它是成就事業的前提,能引導從業者高瞻遠矚,志向遠大。 立業意識:是指確立職業和實現目標的愿望。其意義在于利用職業理想目標的激勵導向作用,激發從業者的奮斗熱情并指引其成才方向。 職業信念:是指對職業的敬重和熱愛之心,表示對事業的迷戀和執著的追求。 從業態度:是指持恒穩定的工作態度。勤勉工作,篤行不倦,腳踏實地,任勞任怨。 職業情感:是指人們對所從事職業的愉悅的情緒體驗,包括職業榮譽感和職業幸福感。 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實踐中形成的行為規范。 2、對事業充滿熱情。對事業充滿熱情是指在職業活動中,有主人翁責任感、事業心強,追求崇高的職業理想;工作態度端正,認真踏實、恪盡職守、精益求精;力求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努力成為本行業的行家里手;并能擺脫單純追求個人和小集團利益的狹隘眼界,具有積極向上的勞動態度和艱苦奮斗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和務實苦干的精神,把對社會的奉獻和付出看作無上光榮;自覺抵制錯誤的思想認識,以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和調控職業行為。 3、忠誠于組織。忠誠是指人的言行誠信、守信和服從。即真心誠意、盡心盡力,沒有二心。忠誠也稱效忠,效忠的對象有國家、人民、事業、上級、服務的組織機構,效忠的自然人有朋友(盟友)、情人(愛人)或者親人(親戚)等。 任何人從事一種職業,除個體職業勞動者外,一般都要參與一個組織,服務一個機構,對組織機構的忠誠,是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對組織機構的忠誠,包括對組織領導者個人的忠誠,對事業的忠誠,對職業的忠誠三個層次。對組織領導者個人的忠誠是低層次忠誠(因為領導者個人有可能犯錯,甚至品行不端),對事業的忠誠是中等層次的忠誠(因為事業有興衰),對職業的忠誠才是高層次的忠誠。 忠誠,一般體現在被管理能力上,被管理能力,是指有較強的職業能力的前提下,能夠長期、穩定地得到上級和各方面領導層信任的程度。信任度高的人,就是被管理能力強;信任度低的人,就是被管理能力低。領導對下屬中信任度越高的人,越是容易被管理的人。這樣的人,就容易得到領導的重用和提拔。 被管理能力強的人,最難能可貴的是當自己的意見與領導不一致時,仍然竭盡所能把領導下達的任務做到令領導滿意。任何一位領導,不愿意重用一個很不好管理的人。除非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的一種無奈的暫時選擇。 一個只能在優秀管理者領導下才能充分發揮才能的人才,實際上價值有限。這樣的人只能說明他的管理者有價值,只能說明他的上司是管理人才,而他自己再有才,也不是很有價值的人才。因此,被管理能力強的人,不一定是有用人才,若同時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認真負責、忠于職守、勤于思考、吃苦耐勞的人,才是高價值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