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寫文章,很多人覺得自己提起筆能寫兩篇,說起公文,卻是提筆四顧心茫然,空有一顆想寫好的心,可偏偏不得要領。
想寫好公文,做一支成熟的“筆桿子”,需要深厚的功力,多年的打磨。比如各級黨政機關和各部門、各單位里那些才華橫溢,下筆如有神的文字秘書們,長年深耕。他們往往寫作功底扎實,博學多才,曉古通今,黨政財文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均有涉獵,并且在某個領域有較深的造詣。
這樣的人數極少,更多的人寫作水平普通如我們,遇到到公文焦頭爛額,寫出來的公文多半被領導打回,直接被否。
凡事都講究方法,寫公文也有套路。只要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少走彎路,快速提高公文寫作水平。不過無論何種技巧與方法,最基礎的態(tài)度一定要立好。
“三勤”
寫作重在積累,寫公文也是如此。想寫好公文,要做到三勤:勤積累、勤練筆、勤比較。
·勤積累
積累資料不僅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寫好公文的必要手段。我們需要把學到的,看到的有價值和東西積累起來。這里的積累不僅僅指頭腦中的積累,還指真實的積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這樣也方便日后查閱引用。
寫好公文,需要積累的東西涉及很廣。我們可以大致把他們分為五大類:
第一類,大的政策方針,以及重要的政策言論。無論寫何類型的文章,大的方向一定不能錯。
第二類,格言、佳句。文采怎么體現,很多時候就在于起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
第三類,發(fā)生的在大事,要事。不僅包括現代社會的,也應該包含歷史進程中的,涉及話題要廣。
第四類,物質與精神文明建設中出現的,先進典型和經驗;比如代表人物。
第五類,公司的基本情況與工作運行情況。
不同部門的公文側重點會有所不同,可以根據情況對有需要的領域有意識的多積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肚子里有足夠多的貨,才能夠產生筆下如注的效果。
·勤練筆
熟能生巧,寫作一定要多加練習。寫作并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它不僅僅是把知道的內容通過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還需要有清晰的邏輯思維對其進行加工捋順。可以說,思維結構就像文章的筋骨,文章無筋骨不成形。
而寫作的思維訓練必須通過紙筆,通過思考變得清晰,最后成文。可以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到深,逐步練習。
·勤比較
多與優(yōu)秀的公文進行比較,行文思路,用詞用語,反復研讀。尤其是那些被領導或者是優(yōu)秀的公文寫作者改過的稿子,逐行逐段、逐寫逐句進行對照分析,尋找自己與別人間的差距。
勤這個字,是一切學習的通關秘訣,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這三勤。
“三不”
三勤針對的是方法,三不則針對的是心態(tài):不怕失敗,不固步自封,不三心二意。
·不怕失敗
很多人會說自己不擅長寫作,沒有天賦,在一開始接觸公文寫作的時候已經采取放棄態(tài)度,又或者嘗試過一次被打回,自信心受到極大打擊,從此放棄公文寫作。
有一個偉大的作家曾經說過,寫作的第一稿就像在大風中建草房子。寫作下筆難,絕大多數時候并不是天賦問題,而是必須面對的常規(guī)挫折。能不能寫好,關鍵就在于后期的修改與堅持。
所以寫作,尤其是初學寫作階段,要有丑媳婦不怕見公婆的勇氣,大膽地寫,刻苦地練,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寫作功底亮出來,每一次失敗,都意味著下一篇會更優(yōu)秀。不少同志愛面子,怕寫不出來沒通過,寫起來縮手縮腳的,這樣非常不利于寫作。
還有不少同志,上交的公文在經歷過領導大刀闊斧的修改之后,垂頭喪氣,對自己失去信心,同樣不可取。小學文憑的莫言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對于寫作成功的評價,也不過是努力而已。賈平凹同樣如此,列夫托爾斯泰同樣如此,世界上諸多偉大的作家都是如此。
·不固步自封
說的是不要滿足于一時之得,一尺之進,而要不斷學習,向更高目標前進。有不少同志,開始覺得寫作有些心得體會之后,便開始自得,覺得自己已經不用再學習。寫作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永遠沒有最好,也永遠有人比你寫得更好。
·不三心二意
寫作非常重要的一點叫作專心,尤其是公文寫作偏嚴謹嚴肅,因此在寫的過程當中要做到心靜,寫作者心靜,讀者讀來方覺心靜。
三勤與三不是公文寫作的基礎心態(tài)與寫作態(tài)度的建設,當你做好這些準備工作之后,需要輔以更加實際的操作技能,也就是寫作技巧。不同類型的公文具體要如何寫?又有哪些規(guī)范?
我公司特意邀請擁有多年公文寫作經驗的閻金岱老師,在6月4日晚19:30,教授大家如何進行公文寫作。大家花1個半小時聽完這堂課,將收獲公文寫作技能、各類公文要點、請示匯報技巧,在公文寫作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歡迎使用微信直接掃描以下二維碼進入學習!如需幫助,請致電/微信13718601312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