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黎帆老師,總經理出身的經驗萃取專家,與培訓崗位出身的經驗萃取老師們有很大不同。多年只專注研究一個課題——創新與經驗萃取,原創研發《科學研究式 經驗萃取與創新©》微咨詢培訓項目。
道,即理念。理念指導行為,好的理念往往可以四兩撥千斤/事半功倍
這一節分享的理念是:己所未用,不施于人。己所先用,再施于人。
很多培訓部小伙伴,在企業內開展經驗萃取項目之前,其實自己并沒有用過,只是耳朵聽過一些經驗萃取的課、只是眼睛看過一些相關書籍、只是心里覺得經驗萃取有價值,雖然發心是好的,但是如果這就開始搞經驗萃取項目了,那是對業務部門、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己所未用,不施于人。己所先用,再施于人。
假如培訓部自己,先用經驗萃取改進了培訓部的工作,事實證明經驗萃取對自己很有幫助,之后對業務部門才更有說服力,而且那種自信心是由內而外的,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盲從外面培訓老師,被天花亂墜的宣傳給忽悠了(何況大多數老師出于銷售目的會過度包裝,其實兌現不了自己的宣傳文案)
此外,培訓部小伙伴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一個嚴肅的問題——經驗萃取比培訓上課難多了——羅老師切身體會是:不論是訪談式經驗萃取,還是工作坊式經驗萃取,難度是培訓的至少3倍以上!
為什么這么說?容我幫大家分析一下:
培訓,說穿了,絕大多數時間是一個老師的獨角戲,老師只需要盡心盡力把課程內容、課程活動提前準備到滾瓜爛熟就可以了。最差最差的結果,無非是臺下的人不聽老師講課罷了。培訓結束后填反饋問卷時,學員礙于都是同事,大部分人不會對培訓打特別低的分。
經驗萃取,不是獨角戲,是雙人舞(一對一訪談式萃取)、或是交響樂(工作坊萃取時,老師是指揮家,但是美妙的聲音需要下面的績優專家們配合發出)。所以第一個難度是業務部門的配合,第二個難度是還要大家主動把最核心的看家本領分享出來,第三個難度是工作坊結束后,評價這個工作坊好壞的標準不再是“培訓反饋打分表”了,而是“萃取的成果質量”!業務部門領導可不傻,你說好了要把我手下最牛員工的核心打法萃取出來,那我就等著看萃取成果的質量。
難歸難,怎么破局?還是那句話:己所未用,不施于人。己所先用,再施于人。
羅老師分享三個參考的實操做法:
第一個參考做法:
培訓部的小伙伴,可以先從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做一次經驗萃取。比如工作中做成功的、自豪的項目,或者生活當中的優點、生活當中自豪的地方,也可以做萃取。比如自己做飯做得很好吃、比如說自己處理家庭關系很好、夫妻關系很和睦,親子關系,都可以做萃取。再比如教育孩子,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你有什么心得?再比如說減肥,數據上統計只有7%的人能夠真正實現減肥而且不反彈,假如你成功減肥了,這都是很有價值的萃取主題。再比如說你游泳很厲害?或者打羽毛球很厲害?或者登山很厲害?只要比一般的水平高一點點,就都值得做萃取。
不僅自己,也可以嘗試對愛人做一次萃取?比如另一半在某個單位,咱就可以拿另一半“練手”做小白鼠。可以萃取他工作當中為什么做得好?
經驗萃取好就好在對公/對私都有價值,從私人的角度,對伴侶工作中某方面做了一次萃取,對于提升他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是有幫助的。(經驗萃取的“羅氏四級評估”:傳承、復制、精進、創新),對于他以后在公司內部不論是做表達做presentation還是做別的展示,都是有好處的,萃取完了以后,他自己心中更有數了。哪怕以后換工作的時候也有價值,獵頭面試的時候,具象化的材料往桌上一擺,都不用開口,材料的重量時刻透露著一個訊息——我就是專家,我就是水平高。還有什么價值呢?萬一以后不在公司里工作了,離開職場以后,水平這么高,也可以在同行圈子里做一些分享,做培訓老師或者咨詢師,萃取的材料就是“現成的產品”
不僅對伴侶,其實對孩子,也可以做經驗萃取,比如他某一個學科為什么成績好?可以做萃取啊!這樣做的話,孩子會極大增加自信,心情也開心,得到了爸爸媽媽的欣賞和認可,所有人都需要“自我效能感”,孩子則更需要這樣的鼓勵——人都是在說自己得意的地方,會越說越得意,未來也會越來越強化,越來越深化優勢——做為家長,可以把萃取小孩優點/成功事件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引導孩子固化強化自己的優勢。
有位知名心理學家說過一句話:你是在有意識的復制,還是在無意識的重復?
假如孩子某一個學科成績好,幫他萃取出來了以后,孩子自己也知道了自己為什么成績好,那么他在未來就可以繼續有意識的復制和增強。如果只是無意識的重復,那么未來換個老師,或換一個環境,成績就下去了。這個就屬于無意識的重復、不穩定的。甚至孩子打游戲打得好,父母都可以做萃取,會化被動為主動,問他為什么這個游戲打得好,讓他說出幾個原因來,會讓孩子養成一個學會做復盤和思考的習慣。(玩游戲上癮是不好,但是如果能引導孩子往“游戲設計”角度思考,何嘗不是一種培養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我們都知道,游戲公司里都有一個崗位叫“游戲策劃”,收入還挺高挺熱門......)
第二個參考的做法:可以先從培訓部內部入手
先不要在別的部門宣傳經驗萃取,也不要一興奮就大張旗鼓引入公司,咱可以先干再說嘛。
比如學完了羅老師的經驗萃取線上微課之后,先在培訓內部入手,萃取一下某一門課程為什么開發的好?
萃取一下培訓部某一個培訓項目為什么做的成功?
萃取一下某幾位內訓師為什么授課那么受歡迎?
萃取一下某個同事為什么成長快?
萃取一下培訓部內部某個同事為什么出了本書?怎么就能那么快出了本書?
這是第二個參考做法,先從培訓部內部入手。己所不用,勿施于人,咱們只有用了以后才知道水深水淺
根據腦科學的理論,人們親身實踐之后,有了“認知---情感---行為”三合一之后,再去跟業務部門接觸,渾身上下都會散發由內而外的信心、心中有數的把握度也更高。
第三個參考做法:培訓部自己學會萃取技術之后,先從人力資源部練手
去萃取負責薪酬的同事,公司薪酬是怎么設計的?萃取出來了以后,可以作為今后新同事入職的學習材料啊。(所以并不是純粹練手,而是的確有實用價值的)
去萃取招聘的同事,為什么同樣的幾個同事在做招聘,為什么你做的就是比其他的人要好呢?為什么你招來的人穩定度、績效都更高?
人力資源部里面六大模塊也好,三支柱也好,各個不同崗位,都可以做一些小的萃取項目,哪怕是一個做成的小事,都可以萃取——以小見大嘛
綜上所述,先在自己身上、自己部門內部做了一次,把整個流程都走一遍, 知道經驗萃取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再走出培訓部,走出人力資源部,再去跟業務部門做經驗萃取,成功率會大增、自信心也大增,把握度各方面都已經心中有數了。
己所未用,不施于人,己所先用,再施于人。
作者:羅黎帆老師,總經理出身的經驗萃取專家,與培訓崗位出身的經驗萃取老師們有很大不同。多年只專注研究一個課題——創新與經驗萃取,原創研發《科學研究式 經驗萃取與創新©》微咨詢培訓項目,如需預約羅老師講課,請致電13718601312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