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絕大部分的企業都在做組織績效考核和激勵,并且也認識到了這個事情的重要性,但依舊不知道該怎么去設置考核指標,也不知道該去參考哪些依據。
1、第一個原則,就是組織績效管理的核心,是自己跟自己比,不斷地改進,牽引各個組織發揮最大的潛力。
為什么是自己跟自己比?因為沒有一個組織,沒有一個業務是相同的,所以我們要求這個組織必須每年都需要有改進。自己跟自己比是華為在組織績效管理中比較管理的手段。
華為是把這個方法運用得最好的公司,在組織績效管理中間一共有四個比較:第一是跟自己比,第二跟友商比,第三跟周邊部門比,第四跟公司期望比。
所以華為組織績效管理始終把組織放在一個比較管理中間,去找到差距,去牽引整個組織的改進。
2、第二個原則,是聚焦核心戰略訴求,精簡KPI數量。從2014年開始,華為就要求每個組織最多你只能設置15項考核指標,并且讓每一個主管聚焦到最重要的指標上。
3、第三個原則,是聚焦簡化管理,而不是讓管理更復雜。
其實在華為早期也犯過錯,為了考核客戶關系指標,當時衡量的方法就是跟客戶吃了多少次吃飯,簽了多少個戰略協議回來,所以我們一線的銷售人員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收集這些證據,本應該去做業務的時間,去思考客戶的時間,卻用來了應對公司的考核,最后效率非常低下,也導致管理過于復雜。
4、第四個原則,是均衡短期長期組織目標,同時也要做好周邊的協同和拉通。
其實華為早期也沒有經驗,牽引的主要幾個指標是訂貨、收入、回款和利潤。但是公司的發展和壯大也在整個行業中有一定地位的時候,也開始思考自己的戰略,以及怎么讓各個部門去承接,開始借助組織績效管理的工具。
5、第五個原則,是差異化的考核,考慮不同組織職責、業務特征和發展的階段。
每一個部門的發展階段都是不一樣的,你對于新產品考核競爭力你絕對是考不出來的,所以你要考核,產品什么時候推出上市,什么時候在市場上應用。所以對于老產品,你就要關注到是你的產品競爭力是不是持續在打造,更加強?盈利能力是不是更加的厲害了?
對于區域也一樣,有的區域還沒有開拓出來,如果你去考他的訂貨、收入,回款、利潤,顯然是不合理的。這個時候可能更多地需要去關注客戶關系的建立,產品什么時候賣進去?高層什么時候來總部參訪?
如果你想做好組織績效考核,以上五點是需要去參考的。
信息來源:喬諾之聲;作者:龍小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