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原色影院_免费av在线_中文字幕最新精品_久久精品视频99

歡迎訪問企業培訓網!本站提供優質培訓課程和培訓服務!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將本站設為首頁 | 將本站加入收藏夾

TUP:華為激勵模式背后的重大變革

TUP很簡單,為什么要TUP卻很不簡單
    古往今來,物質激勵的兌現方式從時間維度上可分為二種,一種是即時兌現,另外一種就是延期兌現。一般而言,勞動方式越簡單,即時兌現就越普遍,如勞務工、操作工的計時或計件工資等。越是復雜的勞動,其價值認可與兌現的時間就愈加長遠,大多需要采取短期與中長期結合的方式支付總報酬。如科學家、藝術家、設計師、高級管理者等等。諾貝爾獎就是延期兌現的一種經典范例——驗證價值后的杰出貢獻獎。藝術家梵高就更有意思了,其真正的價值兌現居然會是在身后許多年。
    TUP(Time Unit Plan)——時間單位計劃,即現金獎勵型的遞延分配計劃,屬于中長期激勵模式的一種,除了分配額度上參照分紅和股本增值確定之外,其他方面與涉及所有權性質的股票沒有任何關系,更接近于分期付款:先給你一個獲取收益的權利,但收益需要在未來N年中逐步兌現。華為采取的基本模式為:假如2014年給你配了5000股,當期股票價值為5.42元,規定當年(第一年)沒有分紅權。
    2015年(第二年),可以獲取5000*1/3 分紅權。
    2016年(第三年),可以獲取5000*2/3 分紅權。
    2017年(第四年),可以全額獲取5000股的分紅權。
    2018年(第五年),在全額獲取分紅權的同時。還進行股票值結算,如果當年股價升值到6.42元,則第五年你能獲取的回報是:2018年分紅+5000*(6.42-5.42)。同時對這5000股進行權益清零。
    可以看出,華為采取的是五年期(N=5)的TUP,前四年遞增分紅權收益,最后一年除了獲得全額分紅收益之外,還可能獲得5年中股本增值的收益。
    實際上,TUP在國際上已經非常成熟,毫無創新可言。但是,分析華為原有長期激勵方案的執行效果就會發現:實施TUP只是表象,其背后的確另有玄機。

長期激勵是一把鋒利無比的雙刃劍,華為絕不會長期沿用一種模式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激勵不難,難的是持續激勵。華為從1990年吃長期激勵的這只螃蟹,率先實施內部集資股,之后華為長期激勵模式經歷了四次重大變革。目前依然采取的虛擬受限股,是從2002年開始正式實施,已經沿用了13個年頭。隨著實施時間的積累和企業生存環境的變化,這種模式的弊端也逐漸增大,到了必須“做手術”的時候了。
    全球化的華為,必須解決外籍員工的長期激勵問題。現行的“虛擬受限股”,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不能得到所有國家一致的法律認可,導致華為在激勵模式上無法與國際接軌,不僅對一大批外籍員工的激勵效果欠佳,也會對華為人才全球范圍的有序流動帶來障礙。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家伙們躺在股票收益上混日子的問題,也到了非收拾不可的地步。眾所周知,與互聯網新貴們相比,華為的工資和獎金并沒有任何優勢。就物質回報而言,虛擬股權的收益才是華為人真正看重的東西,特別是那些2000年之前就加入公司的老八路,他們的工資和獎金就只是零花錢,買房子、移民、子女教育等大宗消費均來源于股權收益。這其中的一部分人,要么已經失去了繼續奮斗的動力,要么不再具備與時俱進的能力,成為了典型的“食利者”階層。由此導致內部分配的嚴重不公,背離了華為“以長期奮斗者為本”的核心價值觀。從2007年開始,華為就在不斷清理這些歷史遺留問題,但是由于虛擬受限股固有的制度缺陷,這個老大難問題,也就是任正非所說的“拉車的人在不拉車的時候的分配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治”。
    2004年,華為開始實施提前退休政策,當時規定工齡滿八年,年齡45歲以上并符合其他相關條件的老員工可以不用退股辦理退休手續。其用意相當不錯,既騰出許多中高級位子,解決了新老接替的一大障礙,又能讓退休員工老有所養,顧及到了他們“扛過槍、渡過江”的歷史性貢獻。但隨著提前退休人員規模的日益增大,公司每年收益中支付給這批退休人員的比例也在增大,不斷地攤薄了在職員工的貢獻收益,這個沉重的歷史包袱必須逐步卸載,也就是要解決“拉車的和坐車的人的分配公平性問題”。
    自2003年開始,華為最大的人才流失去向就是以騰訊為首的互聯網企業,單騰訊一家就挖走了數千名骨干,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給錢多多。面對BAT(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祭出的三高式(高薪、高位、高成長)人才掠奪政策,華為需要大幅度強化對新員工的長期物質激勵和職業發展激勵,并營造更加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

TUP的短期與長期價值,華為激勵模式的變革遠未終結
    TUP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現金遞延激勵,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障礙。因此從短期看,TUP的實施,可以直接解決全球不同區域、不同國籍人員激勵模式的統一問題。兌現任正非所堅持的獲取分享制,只要你拉車而且能拉好車,則你的價值必須在分配中得到體現,與你的膚色、國籍、資歷沒有關系。其二,也更好的解決了工作5年之內新員工激勵不足的問題。按照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的一般性周期:員工入職2年內屬于投入期,之后才是投資回報期,這個時間優秀員工的離職給企業造成的損失最為慘重。華為采取的5年制TUP模式以及“遞延+遞增”的分配方案,恰好可以對沖這種局面,當你滿2-3年,翅膀硬了想離職高飛的時候,卻因為機會成本過高而選擇放棄離職繼續干下去。而工作5年之后,對于其中TOP30%(前30%)的優秀員工,其他更有效的激勵方式
    從中長期看,隨著TUP實施范圍和力度的逐漸增加,原虛擬受限股收益占總收益的比重就會逐漸下降。持續實施下去,對“拉車人——公司價值的主要創造者”的激勵比重就會逐步趕上甚至超過對“坐車人——食利階層”歷史性貢獻的認可,從而逐步糾正原股權激勵制度由于實施時間太長,導致過于強化歷史性貢獻的不合理一面。
    從短期影響看,由于TUP的收益稀釋作用(占用了部分可分配利潤),原來受限股的分紅比重會下降,對不再繼續拉車的老員工必然帶來沖擊,但這種沖擊的力度和影響面都很有限,因為真正優秀老員工的原虛擬受限股擁有量很大,而且TUP的授予會補充一部分收益進來。只有那些無法繼續成長的老員工,才會感受到長期收入減少的壓力,這當然也是管理層和優秀員工所期望看到的一種局面。
    二十多年來,華為一貫采取積極而穩健的持續變革模式。可以預計,短期內一定不會對原虛擬受限股進行大規模的強制兌現。未來則會選擇性的拿那些不能在公司長期奮斗的人開刀,以此來不斷激活員工的斗志。繼續踐行“以長期奮斗者為本”的核心價值觀。
    因此,華為采取TUP模式,完全是基于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在激勵機制上的配套變革,與是否上市無關。其中最大的獲益者就是那些長期奮斗的人才,既包括優秀新員工也同時包括優秀的老員工。而最大的受損者就是躺在股票上數錢的人士,主要包括擁有大量股票但不能拉車或不想繼續拉車的老干部。至于提前退休人士,華為會讓他們繼續享有股權收益,但是會控制好收益額度的上下浮動區間,相當于高息型的存款收益而已。
    有人說,華為會將現在的虛擬受限股全部轉換為TUP,這顯然是對不同長期激勵模式作用理解上的無知。TUP雖然有諸多的好處,但其弊端也非常明顯,最大的問題就是其與企業長期發展的捆綁力度不足,屬于偏中期、普遍性的激勵模式,不是針對少數核心層——事業合伙人的最佳激勵方案。因此,TUP不可能成為華為唯一的長期激勵模式,它與現行虛擬受限股的結合,可以階段性的體現長期激勵模式的組合拳效應,揚長克短。
    可以判斷,華為長期激勵模式的變革仍將繼續。正如埃通加.曼格爾所言:“文化是制度之母,制度是文化的載體”。任何長期激勵的制度設計,都是利弊兼有的階段性安排,一旦發現其開始背離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該制度就到了需要改革的時候了。華為的這次實踐,又為中國企業激勵機制的改革提供了先行范例。會接踵而至。

來源:長青視野;作者:吳建國

【相關鏈接】向華為學習TUP股權激勵機制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21-2-24 16:18:29)
績效考核暨KPI與BSC實戰訓練營
版權聲明:
1、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培訓導航
·按培訓課題:
企業戰略
運營管理
生產管理
研發管理
營銷銷售
人力資源
財務管理
職業發展
高層研修
標桿學習
認證培訓
專業技能
·按培訓時間:
一月課程
二月課程
三月課程
四月課程
五月課程
六月課程
七月課程
八月課程
九月課程
十月課程
十一月課
十二月課
·按培訓地點:
北京培訓
上海培訓
廣州培訓
深圳培訓
蘇州培訓
杭州培訓
成都培訓
青島培訓
廈門培訓
東莞培訓
武漢培訓
長沙培訓
最新培訓課程
年度培訓計劃
企業培訓年卡
企業培訓專題
爆品戰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領導執行
戰略規劃
學習華為
項目管理
工業工程
產品經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管理
精益生產
現場管理
車間管理
倉儲管理
營銷創新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技巧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客戶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
薪酬管理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內部培訓
檔案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培訓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產培訓
中層經理
商務禮儀
溝通技巧
班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訓需求 | 網站動態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企業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進步,助力企業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58232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