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概念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席卷各行各業。一覽那些走在創新前沿的互聯網公司,會發現它們吸引了許多原本不屬于這一領域的人才。面對全新的領域、不同的專業跨度,他們不僅沒有“水土不服”,還發揮出了“1+1>2”的奇效。
互聯網時代“全才”觀 復合能力需從小培養
“互聯網+”打破了行業之間的界限,使不同行業的疊加和滲透成為可能,帶來商業模式的多樣化。因此,“互聯網+”時代,需要的是能同時理解兩個及以上行業商業邏輯、并能實現線上線下兩者求同存異的復合型人才。
可以發現,那些在新興互聯網公司擁有強大競爭力的人才,從學生時代起就已經展現出“全才”的特質,橫向上具備比較廣泛的知識修養,且在縱向的專業知識領域有較深的理解能力和獨到見解,集深度與廣度于一身。以“在線教育”這一新興行業為例,不僅需要對數字化領域的新概念、新趨勢有著靈敏的嗅覺和快速學習的能力,更需要對整個行業市場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在互聯網語言教育平臺vipabc,就有一位屬于“互聯網+”時代的人才典范。
陳如宏現任vipabc市場運營總監,主攻大數據,帶領數字化營銷發展。在此之前,他在世界知名五百強企業擔任亞太區市場財務經理,管理亞太區各個市場的活動及表現。除了優秀的職業履歷之外,陳如宏在學生時期就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學霸”。他曾以優異的高考成績同時被北大和港大錄取,并且通過了港大近乎嚴苛、注重綜合素質的面試,從近5000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最終陳如宏選擇了“魚和熊掌兼得”,他先在北大物理系學習了一年,又以獲得全額獎學金的優異成績轉到港大生物系深造。
接受過內地和香港頂尖學府不同的風格文化和教育理念,陳如宏對傳統注重學術的教育體系應付自如,同時也深受港大教育模式的影響,培養了注重創新的邏輯思維方式和多元化的視野。事實上,陳如宏在北大就讀時已經顯現出跨界的復合型能力:他曾帶領北大物理系辯論隊征戰四方,還曾獲得過北大“十大歌手”稱號;在港大,除了自己專業的課程之外,還主修過精算、統計學和金融等多種不同領域的課程,并在學生會承擔多項重要工作。
憑借在求學期間培養的大視野和思維模式,以及前一份工作所積累的經驗,陳如宏迅速領悟了長尾經濟在在線教育領域的重要性,也深諳如何借助大數據實現對每一個長尾用戶的精準營銷。今年三月,他帶領vipabc的營銷團隊獲得了國際搜索引擎營銷專家組織頒發的“最佳國際大數據營銷實踐獎”。
vipabc市場運營總監 陳如宏
“全才”投身在線教育 推動中國教育改革
對于“在線教育”這個領域而言,比“互聯網思維”更重要的,是對教育領域的深刻理解。也許是求學時期在內地和香港受到過不同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的感染,陳如宏對于教育的本質有著更深入的認識,因而也希望通過進入“在線教育”這一新興產業,改變目前國內應試教育的現狀。
陳如宏對國內應試教育的弊端深有體會,在應試教育的裹挾下,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乃至整個社會都以獲得高分為根本目的。學生只關心答案是什么,忽略了思考答案的過程以及對知識的探索能力。對于社會而言,這種學習理念不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而對于個人,做“標準答案”的奴隸對自己的人生毫無建設性幫助。因此,“解法比答案更重要”的學習觀才是需要被倡導的。
他認為,vipabc的企業文化中所提倡的是一種尊重教育規律、回歸教育本質的宗旨,這與他希望改變國內應試教育痼疾、改變教育面貌的抱負不謀而合。憑借創新的前沿科技,vipabc將“因材施教”的理念應用到語言教育中,通過大數據實現學習者與學習顧問、教材之間的精準匹配;更重要的是,vipabc一直堅持這樣一個理念——語言的背后所承載的是文化,通過語言這個橋梁,vipabc意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胸懷的學習者,幫助他們在現有的專業背景下提升眼界、開闊思維。
“當初我之所以選擇港大,是因為它有全英文的授課環境,在師資上也擁有更多具有國際背景的教授。這樣更有利于培養語言能力、思維方式和眼界,對今后的工作和個人發展都有幫助。”陳如宏說,“而現在,vipabc利用在線教育的平臺和顛覆傳統教育的理念讓更多的學習者實現了這樣的愿景,幫助他們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做到隨時隨地溝通交流。這讓我很有文化上的歸屬感,也更進一步激發了我對于改變教育現狀、讓更多人享受一流教育的抱負。”
關于vipabc
vipabc 由美國硅谷技術團隊研發創立,憑借獨家研發的DCGS 動態課程系統,將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80多座城市的外籍顧問與學習者精準匹配,并為學習者打造定制課程和教材。vipabc 是全球首個24/7/365全年無休的真人在線教育機構,擁有5,000多位外籍顧問。近年已提供超過1,000萬堂在線教育課程,客戶遍及全球135個國家和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