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講師宇宙里,他有自己不會退讓的堅持。跨越和上升的故事越來越少,階層難以流動的當下,想要實現商業跨度,王群祥被看見的過程幸運卻漫長。
很多關于軍人歸來的故事,大多都有一個擺脫雷厲風行,重獲自我的結尾,如果說這段經歷帶給了王群祥老師什么,那大概是不會留戀固化生活。他要去的是更值得冒險的領域,尋找不斷可以創造價值的事情。
王群祥老師近年接受的采訪中最常回答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決定從集團副總裁轉型走向商業講師之路,他的回答是:因為自身經歷過從基層、中層到高層的成長,積累了十余年的管理經驗,希望把這些分享到中國的各個企業,希望讓大家在管理過程中避免踩坑,少走彎路。
其次,他從小的夢想便是渴望與一天走向講臺,毫無保留地將自己鋪開。當我們再次扛起攝影機,他的專業也再次感染了在場旁聽的每一位工作人員。
本次我們就三個關于團隊管理的問題采訪了王群祥老師:
其他部門不配合工作怎么辦?
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第一是管理體系問題,對于企業來說,它需要一個良好的管理體系、流程機制和文化,如果沒有,就會造成小團體主義出現,導致部門之間不配合;
第二主要是團隊之間的溝通問題,我們去溝通一些問題的時候,需要團隊管理者,或是溝通者本人的話,通常需要做到這幾個點:
首先呢,要具備兩種心態:
彼此的客戶意識,或者叫客戶心態 。
與自己級別高的溝通時,要做到主動并且積極承擔責任,總希望別人去聽你的,是肯定不對的。一直以來,我們國家都有軍銜而治,它出現的目的就在于當一個團隊被打散之后,誰軍銜高就要聽誰的。這個東西不服不行,要么就會違背基本原則和條例。
當然,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具備三方面處理問題的方式:
你負責我服從,你不負責我負責。
做某件事情時,資源最佳的來負責主導。
要講究溝通的技巧,尊重對方,爭取實現共贏。
如何巧妙化解團隊沖突?
團隊中的沖突是一種常見現象,然而沖突并不見得全部是壞事。有的時候呢,沖突也是需要去我們營造的,這么講的原因是,沖突可能會對一個團隊帶來活性或者年逾效應。此情況發生,我們可以通過四個方面去解決。
第一是可以充當裁判員的角色去解決這件事,就好比拳擊賽場里當兩個人抱在一起就會違反規則,通過溝通將兩人分開就可以。
第二是擁有系統思維,從源頭,也就是當開始出現口徑不一的情況時,就要提起足夠重視,以免發生質變。
第三,有的沖突來源于成員與成員間的競爭,當企業里沒有一個良性競爭機制的話,那必然就會形成惡性的競爭。無論是企業或者團隊內部,管理者應根據企業的業務情況分不同的階段,建立良好的團隊競爭體制。
第四,作為團隊管理者,要營造良好的團隊溝通氛圍,實現團員之間能力互補以及彼此認可度,可以通過定期團建活動,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同時也要注意三個點:
實現裸心的點。實現甜蜜的點。實現溝通的點。具體來說,可以在團建賦能的這門課上,巧妙使用情感過山車工具,提升團員凝聚力。
新晉管理者如何管理比自己資深的下屬?
這也是大多數企業經常會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尤其是對于新晉管理者,新的中層領導,是他們的對下屬的管理當中會面臨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當一個員工由基層到中層后,他內心最焦慮的一件事便是員工不聽話,不服從管理,這個時候要做到的就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其次便是維護與老員工之間的關系。
首先要做到對老員工尊重。作為老員工最怕的是,一個新的領導者比他資歷還低,那么個人的這種尊嚴存在感,就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場合下,要他們多參與一些事情的討論,多參加一些項目,或是在過程把控時,多聽取其意見,這樣老員工的工作意愿便會有相應的提升。
其次,要重新賦予其使命,尤其是對于技術性崗位,工作時間長了,老員工就會出現羚羊效應,而這個時候,幫他們找回價值和目標尤為重要,中間過程可以“好漢提當年勇”為其建立信心。
然后,我們再跟他說第二句話:“看你的某某某,我項目還得你來,什么的項目還得需要你牽頭”。這樣的話往往讓他建立起自己的價值感,而這種新的使命感呢,往往會讓他找到新的方向。
最后,讓新老員工多多交流,新員工學習老員工優秀的經驗,老員工學習新員工適應新的知識與變化,看到90后新力量的閃光點,來去平衡自己的內心,從而認識自身不足,反思而進取。
人很多時候回看自己的選擇,往往發現遵從內心的才不后悔。狹小的書房沒有直射的窗戶,到了中午依然昏暗,王群祥老師始終面帶笑容,一絲不茍講述自己的思想理論。
通過這種方式,他也能越來越懂自己,這是整件事最有意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