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鵬飛老師
前言:2008年,90后的高中或技術畢業生;2011年,90后的大專畢業生;2012年90后的本科生;2015年90后的研究生。越來越多的90后出現在了企業中,他們的諸多行為深刻地影響到了企業的變化,面對他們,我們不應是指責或回避,而應是更多地了解與改變。
2014年,我總結了一下,90后新生代的課程上了四十多天,課程上得越多,接觸的員工層面越廣,感觸也更深。所有的管理者都在問著同一個問題,如何改變90后,如何更好的管理好他們,卻很少人真正從自已的角度,如何去改變自己,如何更好的適應90后的行為。管理者總是固守著自己的思維與行為,說我們這樣就是對的,因為我們的領導從來都是這樣對我們,我們沒有問題憑什么90后就有這么多的問題。
我曾經在某本雜志上看到過一個關于現代人知識更新的論點,說在互聯網時代我們五年就需要把知識全部更新一次,也就是你五年前學到的東西,在五年之后可能已經沒有用了。如今我們面對的90后,再不改變估計我們真就要OUT了,比如最簡單的溝通。
1、內容的清晰。很多6070后的管理者們,習慣在工作中采取模糊的工作法則,他們認為員工應該主動積極,應該有悟性,能夠揣摩上級的想法,他們甚至認為這是一個優秀員工的基本功。所以,在工作中無論是跟下級談話還是布置任務,他們總是盡量隱藏自己的觀點,說話總是說一半留一半。領導認為,這就是我的領導水平呀,也給了下級提高的機會。如果下級是6070后,這沒有問題,這些下級會花心思去猜領導的想法,并想法設法去迎合。但面對90后,估計他們就不會給你面子了,往往很多員工會當面跟你說,“領導,你到底想說啥,想要我干啥,你能不能說清楚,不要讓我去猜”。90后的員工們更欣賞那種說話清楚,布置任務明確的領導,因為他們可以把更多時間與精力放到工作中,而不是放到無休止的人際糾紛中。
我曾經在高鐵上碰到一個剛從國企離職的90后,在四個小時的車程中我們談了社會、談了夢想,也談到了他為什么離職,他說他之所以離職首先是不喜歡國企這種按資排輩的氛圍,他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熬出頭,想趁自己年輕時出來闖一闖。再有一個原因就是討厭他的上級,說每次工作指令都不清晰,讓他自己去琢磨,經常反復做無用功,感覺自己特別沒有價值。
2、過程的有心。90后的員工是享受到父輩爺輩無窮盡的愛成長起來的一群人,他們在工作中也同樣希望領導能代替他們的父母,讓他們感受到領導發自內心地對他們的關注與愛。很多管理者一定會問,我這里是企業又不是家庭,怎么能像父母那樣去照顧,都像父母一樣,我們企業還要不要競爭,要不要成長了。其實,溝通的有心并不是真像父母關懷,而是在溝通的過程中傳遞情感,表達對他們正向關懷。比如你一個員工不勝任目前的工作,你可以直接說他不行,讓他滾蛋,也可以說他的優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但目前的工作剛好用到的是缺點,建議他找一份更能體現他長處的工作。雖然,你都是讓你的員工走人,但顯然后一種90后員工會更接受一些。
3、形式的雙向。“我最討厭的就是領導常要我們提意見提意見,但提了之后三個月都沒有任何反應”,“前不久我給領導的方案他說很滿意,但很久我都沒有看到后續動靜”,“我給領導寫了一個提議,領導沒說好也沒說不好,只說他看看再說”。類似的反饋在給90后員工做培訓前的調查中,我看到了許多,甚至有的直接在我的調查表上寫道,“你們這調查表是走形式的,我有也不想說”。
90后的特點是他們的學習能力快,思維靈活,有激情有想法。因此,領導在溝通的形式中一定要注意雙向的互動,有很多下級的方案確實站在上級的位置不可能去實行,但上級也要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是對90后工作的一種尊重與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