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一位在科技公司做中層經理的朋友聊天,他滿臉愁容地跟我說,現在當管理者太難了。市場變化太快,昨天還熱門的技術,今天可能就過時了;團隊里年輕人想法多,管理起來不像以前那么順手;上面老板不斷壓任務,下面員工又喊著要激勵,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其實,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困擾,而是很多中層經理在這個 BANI 時代面臨的共同挑戰。
BANI 時代:中層的新挑戰
彼得・德魯克說過:“管理者是企業的基本資源,也是最稀有的資源。” 在 BANI 時代,中層經理作為企業的中流砥柱,承擔著承上啟下的重要角色,卻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市場環境瞬息萬變
就像前幾年電商行業的發展,誰能想到直播帶貨會突然爆發,成為主流的銷售模式。很多傳統電商企業的中層經理,面對這一變化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調整團隊策略,導致業績下滑。某服裝電商公司的部門經理小王,在直播帶貨興起時,沒有及時帶領團隊轉型,還是按照以往的運營模式工作,結果團隊負責的幾個品牌銷量大幅下降,差點被公司邊緣化。
團隊多元化協作困難
現在的職場,90 后、00 后逐漸成為主力,他們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工作方式。有的喜歡靈活的工作時間,有的更注重工作中的個人成長。這就給中層經理帶來了難題,如何讓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員工高效協作呢?有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項目經理老張,團隊里有技術出身的 “直男” 程序員,也有創意十足的設計師,還有擅長溝通的運營人員。一開始,大家因為工作方式和理念的不同,經常發生沖突,項目進度嚴重滯后。
技術變革迅猛
AI、大數據等新技術不斷涌現,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模式。很多中層經理對新技術的應用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工具提升團隊效能。某金融企業的區域主管李女士,面對公司推出的智能風控系統,不知道如何在團隊中推廣應用,擔心員工不適應,又怕影響業務開展,整天焦慮不安。
人才激勵與保留挑戰重重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人才成為企業爭奪的焦點。中層經理既要完成工作任務,又要想辦法激勵和保留人才。可是,單純的物質激勵已經不能滿足員工的需求,精神層面的激勵變得越來越重要。某科技創業公司的部門經理小陳,為了留住一位核心技術人員,嘗試了很多方法,加薪、升職都用了,但對方還是動了離職的念頭,這讓小陳十分頭疼。
中層經理管理能力提升的關鍵
既然面臨這么多挑戰,中層經理該如何突破困境呢?其實,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實踐,掌握一些新的管理思維和工具,是可以有效提升管理能力的。
樹立正確的管理觀
什么是管理?管理者到底在管理什么?這是每個中層經理都需要思考的問題。管理不是簡單地發號施令,而是通過協調資源、激勵員工,實現團隊的目標。就像通用電氣前 CEO 杰克・韋爾奇說的:“管理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混亂的事情規范化。”
在 BANI 時代,管理者需要有三大挑戰意識:對變化的敏銳感知、對不確定性的從容應對、對復雜性的有效梳理。某制造企業的中層經理老王,在公司面臨轉型時,及時調整了管理觀念,不再一味追求流程的嚴格執行,而是更加注重團隊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帶領團隊成功完成了轉型任務。
提升學習能力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學習能力是中層經理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如何學習才能達到效果最大化?如何把管理知識落地?模型化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管理者元能力清單、學習金字塔、學習力四步驟等模型和工具,可以幫助中層經理系統地提升學習能力。比如,通過學習金字塔,我們知道,主動學習的效果比被動學習要好得多。所以,中層經理在學習管理知識時,要多參與討論、實踐,而不是單純地聽課、看書。某咨詢公司的中層經理小李,運用學習力四步驟模型,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每周抽出時間學習管理理論,然后在工作中實踐,定期復盤總結,短短一年時間,管理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做好角色管理
從業務精英轉型為管理者,是很多中層經理面臨的角色蛻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樹立正確的角色認知,從日常繁忙的事務中脫身,明確自己的核心角色。
角色轉變 VTS 模型、管理觀念轉變對照表等工具,可以幫助中層經理順利完成角色轉型。比如,根據 < 50% 原則,中層經理要把至少 50% 的時間花在管理工作上,而不是繼續沉迷于業務細節。某互聯網公司的部門經理小張,曾經是一名優秀的程序員,晉升為經理后,一開始還是習慣自己寫代碼,結果團隊管理出現了很多問題。后來,他運用角色轉變相關的工具和方法,逐漸擺脫了業務思維,專注于團隊管理,團隊業績也有了明顯提升。
中層經理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如何高效地管理時間,聚焦要事,是提升管理效能的關鍵。法約爾的經營管理流程模型、二八定律思維模型等工具,可以幫助中層經理理清工作重點,合理安排時間。
管理者最應該做的七件事包括設定合理目標、用人、把握行業動態等。比如,運用 SMART 目標設定模型,中層經理可以制定出具體、可衡量、可實現、相關聯、有時限的目標,讓團隊工作更有方向。某零售企業的區域主管小王,以前每天忙得團團轉,但工作效果卻不好。后來,他運用時間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每天早上花 10 分鐘列出當天的重要事項,按照優先級依次處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團隊業績也穩步上升。
加強關系管理
管理本質上是與人打交道的藝術,中層經理需要處理好與上級、下級、同事等各種關系。高效會議 ROAR 模型、贊揚的三個原則等工具,可以幫助中層經理提升關系管理能力。
比如,通過高效會議ROAR 模型,中層經理可以提升會議質量,讓會議更有成效;運用贊揚公式,真誠地贊美員工,可以增強員工的自信心和歸屬感。某科技公司的項目經理老趙,以前不擅長與員工溝通,團隊氛圍很壓抑。后來,他學習了關系管理的技巧,經常在會議上表揚員工的優點和成績,平時也主動與員工交流,團隊氛圍越來越好,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大大提高。
提升影響力管理
管理和領導是有區別的,管理側重于計劃、組織、控制,而領導側重于激勵、引導、愿景規劃。中層經理需要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通過 “推力” 和 “拉力” 驅動下屬,實現上下同欲。
管理者的“七種權力”理論,可以幫助中層經理了解自己的權力來源,提升影響力。比如,專家權力和參照權力,是通過個人的專業能力和人格魅力來影響下屬的。某金融企業的部門經理老孫,憑借自己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公正無私的品格,在團隊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下屬都愿意聽從他的領導,團隊戰斗力很強。
做好資源管理
中層經理需要為團隊爭取和整合各種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溝通結構、說服力六要素等工具,可以幫助中層經理做好向上管理和跨部門合作,獲取更多的資源。
比如,通過需求三角理論,中層經理可以了解上級和其他部門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和協調,提高資源獲取的效率。某制造企業的中層經理老李,在為團隊爭取研發資金時,運用說服力六要素,詳細闡述了研發項目的可行性和對公司的重要性,成功說服了高層領導,獲得了所需的資金支持。
關注能力管理
中層經理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卡茨模型指出,管理者需要具備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對這三種技能的要求不同。中層經理需要在具備一定技術技能的基礎上,重點提升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
提問能力標準等工具,可以幫助中層經理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通過提出有深度的問題,中層經理可以引導員工思考,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某咨詢公司的中層經理小陳,為了提升自己的概念技能,經常閱讀行業報告和管理書籍,參加行業研討會,與同行交流經驗,逐漸具備了從宏觀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打造團隊動力管理
團隊的動力和凝聚力是實現團隊目標的關鍵。中層經理需要通過建設團隊文化、運用非物質激勵手段、規劃團隊戰略等方式,打造團隊的主觀能動性和持久動力。
麥克利蘭冰山模型、組織文化矩陣等工具,可以幫助中層經理了解員工的需求和價值觀,打造適合的團隊文化。比如,某互聯網公司的部門經理小張,注重團隊文化建設,倡導開放、創新、協作的文化氛圍,鼓勵員工提出新想法和建議,團隊成員之間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形成了強大的團隊凝聚力。
優化溝通管理
溝通是管理的基石,中層經理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清晰表達自己的目標和意圖,聽出下屬的話外之音,挖掘下屬的潛在需求,并進行精準的反饋。
溝通閉環、金字塔原理等工具,可以幫助中層經理提升溝通效率和質量。比如,運用金字塔原理,中層經理可以將自己的想法組織得更加有條理,讓下屬更容易理解;通過結構化傾聽,中層經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下屬的需求和問題。某科技企業的中層經理老王,以前溝通時經常條理不清,下屬聽不懂他的意思。后來,他學習了溝通管理的技巧,運用相關工具進行訓練,溝通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團隊工作效率也隨之提高。
在工作中,中層經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精準定義問題、看透問題的本質、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問題分析與解決圖譜、問題解決四步驟等工具,可以幫助中層經理提升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
比如,某零售企業的門店經理小趙,在面對門店銷售額下降的問題時,運用問題分析與解決圖譜,從市場環境、競爭對手、自身產品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找出了銷售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產品結構不合理。然后,他制定了調整產品結構、加強促銷活動等解決方案,實施后門店銷售額很快恢復了增長。
寫在最后:
中層經理的成長之路,充滿了挑戰和機遇。在 BANI 時代,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掌握新的管理思維和工具,才能突破困境,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希望每一位中層經理都能在管理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進步,帶領團隊實現個人與企業的共同成長。
【相關課程】中層經理管理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