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年,任正非在華為內部發表了《赴美考察散記》,其中一段內容如下:
華為被歷史擺在了一個不進則退的地位,科海無邊,回頭無岸,錯過了發展機遇,將會全軍覆沒。值得慶幸的一點是,我們的員工個人素質都不比美國公司差。因此,趕上美國,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改善管理。
2014 年,任正非在華為公司“藍血十杰頒獎典禮”上的講話中提到:
西方公司自科學管理運動以來,歷經百年錘煉出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凝聚了無數企業盛衰的經驗教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的寶貴財富。我們應當用謙虛的態度下大力氣把它系統地學過來。只有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體系,我們的一切努力才能導向結果,我們的大規模產品創新才能導向商業成功,我們的經驗和知識才得以積累和傳承,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進步。
近 20 年來,華為先后進行了一系列管理改革,包括市場部大辭職,起草《華為基本法》,引入集成產品開發(IPD)、集成供應鏈(ISC)、財經四統一、從戰略到執行(DSTE)、從線索到回款(LTC)、集成財經轉型(IFS)、從問題到解決(ITR)、集成產品營銷與銷售(IPMS)、干部管理等。
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把能夠規則化的事情都規則化了。任正非 2015 年引用了周其仁教授的一句話對管理改革的成效進行概括—用規則的確定性來應對結果的不確定性。
正是這些“規則”,讓華為這個組織變得日益強大。華為的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企業網業務均在全球有出色的表現。在 2019 年 5 月 16 日遭到美國制裁之后,華為依舊表現出了頑強的組織能力。
中國企業與西方公司不一樣,沒有經歷過科學管理運動,我們在企業的運營管理中習慣于依靠直覺和經驗,決策的隨意性大,缺少踏踏實實建設體系和規則的精神,常常掉進同一條河,甚至一些活了幾十年的企業都沒有什么真正有價值的積累。
企業最大的浪費,是經驗浪費。
一方面是企業自身的經驗沒有得到有效的傳承與復制,另一方面是世界先進經驗沒有被學習,我們依舊用青春和巨大的代價在探索。
牛頓那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名言,似乎只是故事,并沒有多少企業真正領悟到其精髓。
盡管很多商學院常常講“諾基亞”“摩托羅拉”“柯達”等企業轉型失敗的案例,但事實卻是沒有規則而無法長大、沒有管理而迅速衰亡的企業仍然多得舉不勝舉。中國的公司,更應該謙虛地學習如何成長為一家又大又強的公司。
諾基亞的手機業務雖然不再成功了,但是它曾經創造的GTM(走向市場)方法論卻成為今天消費者行業的經典管理方法論,華為也在繼承使用并用其創造了巨大價值。
IBM 雖然不再像當年那樣如日中天,但是它的 IPD 卻并沒有衰亡,在成就著華為和一批一批從百億邁向千億的優秀企業。
企業會衰亡,規則卻似乎并沒有那么容易消失,從 100 多年前泰勒科學管理誕生至今,戰略、產品、營銷、供應鏈、財經、人力資源等各個領域都在細分出越來越多的管理規則。
這些規則看似沒有生命,實則最有生命,被一代一代繼承、發展和改進。比如,華為版 BLM(商業領導模型)就繼承了 Mercer、IBM 等公司的方法論和華為長達 30 多年的實踐,增加了很多要素,也裁剪了不少要素,IPD 已經迭代了很多版本。
這些寶貴的財富,需要被更有效的企業繼承,尤其是那些充滿追求的企業。
為了能夠成就這些企業成為下一個行業領導者,為了能夠幫助它們少走彎路,我創辦了喬諾咨詢。
因為工作原因,我每年要深度走訪 50 家以上各領域頭部企業,并與其創始人保持深度交流。我由此深知中國企業家的不容易。一旦公司成立,客戶、員工、供應商就開始對他們有所期待。
企業的領導者必須與時俱進,從容面對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企業長期不被邊緣化。在這條道路上,創業者時而因為正確的決策讓企業走向輝煌,又時而因為錯誤的決策讓企業走入困境。很少有企業能夠像華為一樣,成為常勝將軍。
過去的十多年,我一直帶著一個疑問——企業的成功真的可以復制嗎?蘋果、寶馬、豐田、星巴克、肯德基、可口可樂、谷歌、亞馬遜這些偉大的企業能誕生在中國嗎?是什么在決定著這一切?
在創業過程中,一方面是面對企業家不同的挑戰,另一方面我認識了華為不同業務集團的退休高管們,聆聽他們講述華為如何從一個落后的民營小企業走向世界舞臺,又如何通過變革贏得世界級的競爭。
我聽這些華為高管講了上百次,潛移默化中,我感受到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特屬于華為和西方企業,似乎有著清晰的脈絡。
任正非在2015 年年初接受 BBC 的采訪時詳盡地向世界講述了華為的成長,并坦言華為就是學習了西方企業的管理體系,華為沒有什么秘密,誰都可以學。這句話讓我們對管理咨詢的價值充滿了信心。
華為前高管的分享和任正非的講話,推動喬諾咨詢進行大膽探索。喬諾咨詢幫助各行業的頭部企業開啟了管理變革之路,方太、雅迪、華星光電、雙胞胎、海大、立邦、太平鳥、寧德新能源、良信電器、恒生電子、邁瑞醫療等企業都與喬諾咨詢開展了深度合作。
在 2020 年這一由于疫情而異常艱難的年份,上面提及的企業卻逆勢大幅增長。這些企業的業績顯示了“規則”的力量。
這也堅定了我們寫下本書的想法。
本書作者之一徐川有創業經驗,在世界 500 強企業做過高管,在大學任過教。他使用結構化的思維模型,對企業成功的密碼進行了總結和歸納,以獨特的第三方學習者的視角,參與寫作本書。
另一位作者王林在華為公司工作了 23 年,經歷了華為從 10 億到接近萬億的全部變革過程,他以局內人視角寫作本書。
為寫作本書,我們耗時 18 個月,訪談了二十多位華為前高管,形成大量一手材料。在此基礎上,我們反復推敲,并邀請企業家試讀,然后根據他們的反饋進行修改。其間說不盡的辛苦,只為打磨出一本對企業有實戰價值的書。
本書根據企業發展的規律,分為四章。
第1章:講述華為如何用戰略規劃的方法論,讓每一位員工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戰場在哪里,機會在哪里,業務增長的路徑是什么。
第2章:講述華為如何通過學習西方管理規則,做出了全世界最出色的產品,打造出了一流的客戶關系,贏得了世界范圍的競爭。
第3章:講述華為怎樣通過規則來確保組織持續充滿活力。
第4章:講述華為如何通過領導力與價值觀的規則讓組織不偏離航道,實現長期的勝利。
我們堅信:唯有規則,才能長久!
來源:喬諾之聲;作者:龍波 喬諾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