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案大家都知道宣判的結果,其實這多少有些意外,卻又在我們意料之中。美國近日再發實體清單,不少客戶也就怎么做公共關系,如何實現商業連續性經營跟我們有一些交流,希望取得喬諾的幫助。
喬諾商學院創始人龍波對此分享了他最近的心得和建議:
我們還處在疫情之下,很多市場并未開放和恢復。但越是危難之際,中國越需要更多的優秀企業,他們有能力抵御風險、逆轉頹勢、甚至具備令美國敬畏的行業話語權。
其實,我們并不缺乏成功的路徑,為此我們提出了三個主張:
第一,師夷長“治”以制夷,是對“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一個升級。我們希望中國企業在公司治理上更多向西方學習,來應對這些不確定性;
第二,真正讓美國的強大的企業忌憚的,是學著它們成長起來的小企業,這些小企業將逐步成為行業的領先者,再成為領導者;
第三,任正非先生有一句話是值得我們永久銘記的,他在1997年第二次赴美考察之后寫了一篇文章《赴美考察散記》,這篇文章非常膾炙人口。他在文中提出:“我們素質并不比美國人差,差只是差在管理。”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看華為整個增長的變革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習才能改變命運。
這一次我們商業領袖課第一期有70多家企業報名,這些企業本身都是行業中的佼佼者,同時他們還熱愛學習。
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完成了12課時的內容;開始跟同行之間拉開知識上的差距;正在系統的掌握戰略制定和戰略執行的方法論……
為了回饋和鼓勵這些優秀企業更高效地學習,我們決定在每一系列結束之后,評選5家最佳學習標桿,獎勵每個最佳學習型組織10個免費的商業領袖聽課名額。
何為學習型組織?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的五項要素:
1. 建立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愿景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意志力,透過組織共識,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
2. 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
團隊智慧應大于個人智慧的平均值,以做出正確的組織決策,透過集體思考和分析,找出個人弱點,強化團隊向心力。
3. 改變心智(Improve Mental Models)
組織的障礙,多來自于個人的舊思維,例如固執己見、本位主義,唯有透過團隊學習,以及標桿學習,才能改變心智模式,有所創新。
4. 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個人有意愿投入工作,專精工作技巧的專業,個人與愿景之間有種“創造性的張力”,正是自我超越的來源。
5. 系統思考(System Thinking)
掌握事件的全貌,以避免見樹不見林,培養綜觀全局的思考能力,看清楚問題的本質,有助于清楚了解因果關系。
另外, 埃德加 · 戴爾在“學習金字塔”理論中也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所以我們鼓勵企業內部多分享、多研討和實踐,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進行團隊學習和主動學習。
我們知道,過程正確才能帶來結果正確,因此,我們在每個系列結束都從4個維度來衡量和評比企業的學習效果:
這四個評比維度有四個核心導向:
1. 聽課平均時長正是體現了“過程正確才能結果正確”,我們相信有些人具有天賦異稟的理解力,然而我們更相信數據;
2. 考試成績的高低,能反映學習的認真程度,考分面前人人平等;
3. 組織形式體現內部參與度,如“學習金字塔”模型部分所示,只有學習活動組織得越豐富、學習參與度越高,學習的吸收率才會越高;
4. 高管參與度體現的是高管的關注和示范作用,不被關注的事情很難自然而然地產生好的結果。高管要躬身入局,與團隊一起學習,同時發揮示范作用,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喬諾為此專門成立專家委員會進行評選,專家委員會成員有:
第一是授課專家團隊;
第二是我們的客戶特邀嘉賓;
第三是我們的學習研究專家。
本次評選截止時間為6月7日,請各企業在此日期前將相關素材提報給與您對接的客戶經理,歡迎大家踴躍報名!我們對最佳學習標桿的評選通常在評選結束的一周之內公布結果,并獎勵獲獎企業10個學習名額(原價3800元/人)。
華為大學的校訓是“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華為雖然強調選拔制,但是實際上它在培訓上非常重視投入,是真正不折不扣的學習型組織。
華為大學的門口赫然寫著:
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以戰代訓;
鑄劍,鑄心,鑄英雄團隊,以行踐言!
在此分享給諸位,共勉之!
作者:喬諾商學院創始人 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