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字節跳動在抖音創作者大會上公布了抖音最新日活數據:截止2020年8月,包含抖音火山版在內,抖音日活用戶已超過6億。與去年相比抖音日活數據,基本翻倍。
一年時間,抖音日活翻倍,追根究底,就是因為Z時代消費群體的青睞,以及“生意人”對占領客戶心智的不懈追求。
占領客戶心智“注意力生意”永不過時
1833年,美國紐約出現了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報紙-《紐約太陽報》。其他報紙要6美分,而這份報紙只需要1美分。
競爭對手大驚:1美分連報紙的印刷成本都不夠,怎么可能只賣1美分呢?
■ 因為大規模導致成本降低?
■ 還是創辦者財大氣粗不在乎?
究其根本:一份依靠收割觀眾“注意力”賺錢的報紙。
原來的報紙,品牌廣告是作為一種對觀眾有用的信息呈現,不會劃分單獨的模塊。而《紐約太陽報》則把廣告模塊單獨劃分出來。低廉的售價贏得廣泛的傳播,廣泛的傳播收割大量的注意力,大量的注意力賺取巨額的廣告費。
這是世界上第一份“注意力生意”。
然后,這類生意就進入了快車道,1860年的海報廣告、1950年前后的電視廣告,都按照這個基礎邏輯開展。
直到2005年前后,“注意力生意”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個人博客”開始成為注意力消費的主力。
而個人博客以從來不曾停滯的步伐快速前進,從文字博客,到圖文博客,到后來的微博,再到今天的短視頻。
其實,以抖音和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正是“個人博客”的一種。 你會發現,所謂的新媒體營銷,并沒有那么新,也沒有那么神秘,它只是“注意力生意”在這個時代依托現代科技的一種呈現形式。未來,當科技繼續進步,“新媒體營銷”也會以另外的面目出現在您眼前。
這時代最好的三種“注意力生意”
2005年的個人博客、2010年以前就產生了的搜索引擎、2010年后出現的社交網絡,是目前互聯網上最好的三種“注意力生意”。從下面的這張圖,就能窺見其中的端倪。
先說個人博客,4G和5G時代,視頻取代文字和圖片,成為個人博客最佳呈現形式。尤其是短視頻,近一年來,頭條和快手APP在大眾中的使用時長占比增長了6%。
去中心化的算法和千人千面的邏輯,讓每個人都樂在其中無法自拔。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品牌,用官方發布、KOC背書、內容種草等方法收割其中的紅利。
社交網絡的火爆也是如此,微信營銷、社群營銷、私域流量、鎖客管理,每個人都明白;
在流量越來越珍貴的時代,品牌不能單純依靠去大海里面撈魚,必須得有自己的私域流量魚塘,這里面的魚,隨時可觸達、可牽引,信任度也比公域流量的群體要容易獲取。
更重要的是,這是第一次企業可以調動全員參與到企業與客戶的黏連和管理當中。搜索引擎自不用多說,互聯網營銷的從業者從來不會放棄這個重要渠道。
微信、社群、短視頻—新媒體營銷的共同邏輯
共同邏輯,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IP打造
不管是社交網絡,還是短視頻營銷,一個鮮明的、有吸引力的形象都非常關鍵。這是基礎,也是一切營銷行為的前提。
需要從核心、人設、風格、劇本、超級符號五個方面,來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
二:內容輸出
產品或服務從稀缺到過剩,其物質屬性所產生的價值,已遠遠不如其精神屬性帶來的滿足。
所以,原來的廣告大多是“產品介紹”,而現在的廣告大多是“內容種草”。你要有創意、會制作、能傳播、巧入心。
三:粉絲轉化
這個轉化,不單純是成交,而是包含了觸動其動因、獲取其信任、打造出牽引、推動其分享的整體布局。
不管是企業的新媒體營銷,還是個人的自媒體營銷,都需要建構起自身完整的思維體系,以不變應萬變,跟上這個時代快速變化的環境。
同時,學習并應用各個模塊科學的實操技術,練習、實踐、總結、領悟,讓客戶“心隨意動”,讓生意“水漲船高”。
作者:李中生老師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