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好像“千百年”來一直講業績是王道。其實,業績和王道是兩回事。
為什么要區分這兩個詞呢?今天做個分享,也許會給到深處執行糾結的伙伴一份啟發。
我們先通過一問一答來看一個邏輯。
問:業績怎么來的?答:干出來的。
問:誰干出來的?答:人干出來的。
問:什么樣的人干出來的?答……(好像有答案,又好像答案不那么精準)。
問答進行到這里,我們就可以看清業績是王道這個提法的不妥了。嚴謹的說法是什么呢?能夠拿到業績的人,才是王道。明白了這個邏輯,我們的管理工作在發力時也就不會跑偏了。
是啊,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會拿到持續性增長的業績呢?
答案是蘊含核心競爭力的人干出來的。
現在,我們把這個看似高大上的觀點再往深處推一把。那么,核心競爭力的人是什么樣?怎么來的呢?
通過一個案例來讓上邊的問題清晰化吧。
上個月,我去北京一家公司培訓。開課前,去了一次廁所(那樣的條件不能叫洗手間這么文雅的詞),在洗手間方便時看見墻上的關于企業使命與價值觀的兩句話。整個一天培訓下來,從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再去對比他們掛在墻上兩句話,我心中暗暗斷言,這家公司進入它的“發展峰值”了。有的伙伴講,你也太武斷了吧!還真不是妄下斷言,因為企業界里好企業、賴企業是什么樣的,大家早就有普遍的共識了。我們知道企業是由人組成的一個生命體,所以,這就回到了人這個具體點上,也就回答了上邊的問題,核心競爭力的人是遵從企業核心價值觀并把核心價值觀奉為信仰的人。
那么這樣的人怎么來呢?
年初時,杜總提出今年的營銷工作以教育開口,這很關鍵。我們如果以此為“界”,那公司真的就會厲害了。這里說的教育,不是上個幾堂課,或者以課的“樣子”做幾場招商會。
教育是以下三個點:
1、講究種“因”的。
因上努力,果上自現。我們現在缺少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對企業的人的發展規劃,這里既包括公司內部的人,還包括市場上的人。業績就這些人合二為“一”的干出來的。
2、是讓人感受到善意的,并愿意也成為善意的傳播者。
善意,是人心所向,也是干好事的源點。我們做營銷設計也好、產品設計也好,都是培養人的善意。我們人人美的渠道商(客戶)如果感受到來自公司的善意,那在市場上的干勁、創造力是不可估量的。也正因為,她們因善得果,自然也就愿意做個善意的傳播者,并以此為榮!
3、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教育,除了上課之外,我們還需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執行要搭建一個立體的架構出來。不能上邊是教育的,下邊是“絕育”的。我們要既有教育的標準,又要匹配教育的考核,做一貫到底的構建。作為我們本群的管理者,我們要充分完整的理解公司的所有設計,并把設計圓滿化。
業績是王道,有了正解。正所謂名正言順,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自我檢視、自我規范,真正讓自己和團隊成為蘊含核心競爭力的人、團隊,這樣,經過2021年,我們才會有更好的發展,并為下一步積聚更多的“電量”。
作者:王伯元老師,如需邀請王伯元老師授課,請致電13718601312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