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
只有增長,才能解決企業99%的難題!
怎么獲得壓倒性的增長解決方案,這個思考被寫進了許多老板的手機備忘錄里。
但這個問題,最值得關注的是增長的姿勢。
傳統商超哀嚎遍野,只有兩家超市鶴立雞群,一個叫山姆,一個叫胖東來。山姆說,減掉品牌溢價,只干質價比的好產品。于東來說,逆勢增長的秘訣是“真誠”。
中國新能源汽車崛起,合資車大降價、關閉工廠、裁員。現在,賣車標干不過賣體驗。
2015年才成立的影石創新,快速追上或超越三星,現在做到全景相機第一。創始人劉靖康表示:兩代未出現劃時代的產品,就會淪為平庸的品牌。
透過產品展示真誠、體驗、技術,繼而拿下所在品類的商業霸權,持續大殺四方,這是他們如今的增長姿勢。
過去強勢企業的商業霸權,靠的是品牌驅動。“一朝標王天下知”,“得渠道得天下”,“品牌溢價”,誘人而動人。
今天,“品牌霸權”被“產品霸權”取代,品牌溢價退位給產品溢價。企業只有靠一個一劍封喉的產品,才能全面打穿線下、電商、社媒電商、即時零售,才有資格讓企業手握產品“霸權”站穩腳跟,甚至顛覆行業。
需要注意的是,我講的“霸權”,不是粗暴、強迫、控制,而是驅動用戶、增長、擴張的底層邏輯。
從“品牌霸權”到“產品霸權”的時代,我稱之為:戰略大單品時代。
它是意志力,是給企業的第二條命
戰略大單品是意志力,是給企業續上第二條命。一日不做戰略大單品,就一日是砧板上的魚肉。
劉強東曾說:“如果你什么問題都不能解決的話,那么我可以說你的項目注定會失敗。只要你能夠真正解決一個問題,你的項目就一定會成功。”
很多產品為什么到頭來失敗了?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被潮流裹挾,忘記了最初最關鍵的問題:你給用戶解決了什么痛苦?你給用戶帶來的最大好處是什么?
中國企業在過去十年瘋狂競爭、疲于增長——
看到消費下行,企業扎堆去做高端化,比如堆明星、堆料、堆SKU。這在傳統行業特別常見。看起來光鮮亮麗、聲勢浩大,結果苦了自己,肥了明星網紅。
看到同行在打性價比、價格戰,企業跟進降本,集體陷到“以價換量利潤縮水一創新乏力一客戶流失”的退化循環。
看到電商、短視頻興起,企業又掉進“燒錢—流量—燒錢”的死循環里。只知道搞流量,不懂電商本質,忽略了人貨場中“貨”這一核心要素,反被流量牽制,導致復購率極低,不斷抄款和被抄款。
大制造、大庫存、大營銷并不能拯救中國企業。
忙活半天,忽視了最根本的問題:你給用戶解決了什么痛苦?你給用戶帶來的最大好處是什么?
我深度服務過上千家企業,發現許多老板甚至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
這個現象很致命。
因為現在市場不缺產品,缺的是好產品。用戶不需要100個50分產品,只需要一個100分的產品。
去年我提出了“戰略大單品增長系統”,強調企業不光要打造100分產品,還要以大單品戰略為支點,撬動未來50年企業持續增長的終極杠桿。
戰略大單品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體驗式革命,本質是體驗和效率的雙重顛覆。它的出現,對于企業自己相當于找到了第二條命,對于同行對手則是種降維打擊。你會發現:
一個大單品,就可以是企業的航空母艦。
一個大單品,就能救活或捧火一個品牌。
一個大單品,能做到1個SKU干掉1000個SKU。
戰略大單品,不同于傳統意義的爆款。
兩個拷問:一個是體驗的碾壓,一個供應鏈的碾壓。
三個關鍵:用戶愛不愛,員工認不認,對手恨不恨。
蘋果的iPhone、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元氣森林的氣泡水、珀萊雅的紅寶石精華……都是典型的戰略大單品,成功在紅海里找到藍海,有的還成了品類開創者。
我有個學員叫高梵,也是通過戰略大單品的方式擊穿鵝絨服這個品類。
它的黑金鵝絨服,背后有三大核心支撐:
一是供應鏈的革命,全都進口自全球五大極寒地區的飛天鵝絨;二是體驗創新,三倍充絨三倍暖;三是面料創新,阿爾卑斯山1000米以下深層礦石熔煉出的黑石面料。
僅用3年,高梵的客單價提升6倍,利潤增長10倍,實現高端鵝絨服銷量第一、好評第一、復購第一。
一個戰略大單品,就能救活一個企業,就能成就一個品牌。
我不止一次地對很多企業老板明確表示:戰略大單品是企業增長的必修課,是基石、是產品霸權。
反之,沒有戰略大單品思維的老板未來會被干掉,特別是這三類:只會搞明星的、只會搞渠道的、只會堆SKU的。
做多是本能,做少是本事
普通水流只能清洗沙塵,加壓到380MPa的高壓水刀能切開鋼板。存量市場,資源聚焦才是破局王道!
聚焦,是戰略大單品的首要前提。
人性本貪,大部分人的心理認知上認為做多做全是安全的,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是安全的,但請記住:做多是本能,做少才是本事!
如任正非所說:“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競爭力量。”
傳統大單品的“單”,SKU很多,顆粒度比較粗。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企業沒把大單品提到戰略高度,最終導致資源分散,大單品的穿透力必然受限,哪怕火了也基本是曇花一現。
但現在,很多品牌靠1個SKU就能火兩三年。如果有極致的持續迭代能力,還能穿越周期,成為劃時代的戰略大單品。
舉個例子,美妝國貨里的頭部珀萊雅,就是典型的戰略大單品打法。
抖音初期,還是短視頻帶貨,珀萊雅出了一個非常大的單品,叫泡泡面膜,2019年火遍全網,但很快就被同行抄到泯然于眾人。
2020年,他們定義早c晚a的雙抗精華和紅寶石精華這樣的產品,當年上市后迅速成為天貓A醇精華類目TOP1。次年推出紅寶石精華2.0,去年推出紅寶石精華3.0,3.0的全網產品銷量至今突破了200萬瓶,讓珀萊雅站穩了國貨第一的位置。
這就體現了戰略大單品極致聚焦的幾個重要方面——
首先,是企業戰略資源的聚焦。戰略大單品必須集中公司所有優勢力量和資源,力出一孔,自上而下,是戰略性商品企劃,而不是戰術性產品定義。
其次,是細分品類的聚焦。戰略大單品的終局,就是成為細分品類冠軍。不能只是“試一試”,是“不做會死”的打深打透,“一厘米寬一公里深”不止是喊喊口號。
最后,是產品價值錨的聚焦。向下一公里——是深挖供應鏈,向上捅破天——是深挖用戶體驗。不要企圖用堆料、堆設計、堆SKU的方式,而是極致差異化的打造。
大單品系統的戰略意義,就是打造一個大單品后,要持續復制群爆品。
你會發現,當你的產品做到500米深時,對手已經很少了。當你的產品做到一公里深的時候,你是沒有對手的,因為大部分人做到一米寬一米深就停下來了。
總之,大單品戰略必須成為企業第一戰略。
這個戰略不是停留在產品定義、產品設計、營銷的某一個層面,而是力出一孔、多位一體的高維打法。
所有人所有資源為“打造具備戰略性、長期性、能夠穿越周期的大單品”而做好一切準備。
比如手機之于蘋果,汽車之于小米,氣泡水之于元氣森林,吸塵器之于戴森。
真正的戰略大單品,戰略性、長期性、唯一性、做少做精,缺一不可。所以,有幾個關于戰略大單品的常見誤區,也就無所遁形了。
第一,戰略大單品≠爆款。
第二,戰略大單品不是暫時性的GMV迷戀。
第三,戰略大單品也不是營銷運營驅動的一夜爆紅。
要記住,真正的高手都要苦練基本功,戰略大單品的成功也不例外。一夜爆紅背后應該是厚積薄發,本著挖地三尺的精神,在關鍵點上打深打透。
減者至強,更聚焦、更少、更精,才能產生極強的效率革命,至強致勝!
產品就是品牌,創新就是權力
企業戰略聚焦后,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回答“我的產品給用戶帶來的最大好處是什么”的根本問題——創新。
創新是戰略大單品的成功要義、是生死線、是權力。
靠模仿,可以做出一個優秀的產品,但很可能還是會死于被抄款。
只有靠創新,才能有最能代表企業的大單品、形成應對抄款的護城河、穿越市場周期。
我經常提醒,中國老板:在抄款上極度勤奮,在創新上極度懶惰。
只有靠創新,才能有最能代表企業的大單品、形成應對抄款的護城河,穿越市場周期。
首先,是產品價值錨創新,就是錨定用戶一級痛點,做顛覆用戶體驗的創新。
賣高跟鞋的吳楠靠著“男人穿高跟鞋走路”的反常形象獲得關注,吳大叔高跟鞋品牌知名度隨之上升,但是讓吳大叔經常睡不著覺的一個問題是:“一直以來企業靠人設IP帶貨,但是產品沒特色沒溢價、出爆款像賭命怎么辦?”
去年,我和吳大叔合作,就做好一件事:把吳大叔的產品IP打響。
我們發現,他的目標客戶群,最狠的痛點不是顏值,而是腳痛到想死,于是我們專攻“高跟鞋舒適性”這一價值錨,從運動鞋的減震科技里獲得靈感,研發和申請了高跟鞋緩震專利,設計出一款“穿著跑也不累腳”的紅云高跟鞋。
紅云鞋以獨家緩震專利技術獲得產品溢價,殺入360—380高跟鞋價格帶,自帶流量和話題度。相較于以往產品線,紅云鞋定價提高了30%,但卻成為吳大叔高跟鞋最快破億大單品,用戶認可度極高。目前吳大叔已經砍掉了大部分SKU,專注于紅云鞋這一個大單品系列。
毫無疑問,產品IP的勢能比人設IP大得多、持久得多。
在產品價值錨創新的基礎上,下一步就是產品IP創新。
產品IP創新有三個特征:第一,顯性差異化的自主產權;第二,細分品類干到第一;第三,要有量級曝光。
我經常見到這樣一種公司,拼命強調產地,但是沒有自己獨家的產品IP,這個在短視頻時代,非常麻煩。
我們跟八馬茶葉第一年的合作,就是解決一個問題:如何在普洱賽道稱王?八馬在烏龍茶、巖茶、紅茶賽道是王者,普洱這個大賽道是新兵。
在體驗上,我發現所有做普洱茶的公司有一個硬傷:說不清楚普洱給用戶帶來的最大好處是什么?
在供應鏈上,大家都在拼山頭、拼大師、拼年份,卻缺乏強差異化的產品價值錨。
歷經半年多的調研、創新深挖后,我們推出了一個產品IP:超柔冰島,年輕人的第一杯線上普洱,首創5S超柔工藝,不撬、不洗、無渥堆味。
超柔冰島在24年中秋節一炮而火。不到一年時間,干了1.5個億,成為茶葉賽道年度大單品。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品牌在做產品IP呢?
第一,產品IP打爆年輕人的第一心智;
第二,產品IP是新品成功的第一護城河;
第三,產品IP是新營銷的第一引爆點。
一個爆品IP創新,絕對價值千萬。高梵的黑金鵝絨服IP,八馬的超柔冰島IP、艾陽絨的發熱工藝IP,都是如此。
另外,產品IP創新還有個好處在于,不是每個老板都希望成為網紅,但是讓我們的產品成為產品IP,是最關鍵、可復制性最強的。
個人IP是企業的感性品牌資產,而產品IP是企業的理性品牌資產。
記住我的提醒——普通產品的創新是讓用戶爽,讓對手也爽;但產品大IP創新的核心是:讓用戶爽,讓對手哭!
創新就是權力,是產品霸權的基石。
結語:
所有實體企業的戰略大單品時代已經到來。
過去市場大發展的時候,做普通產品也有出路也能賺錢,很大程度掩蓋了戰略大單品的重要性。
而現在,上新速度以秒計算,這是個跨界打劫、殘酷拼殺的市場環境;悅己消費、理性消費、圈層消費等新的消費趨勢無不表明——品質、服務、用戶體驗等核心競爭力的比拼,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絕對主流。唯有深耕效率、品質、創新的戰略大單品,才能讓你殺出重圍。
商業世界紛紛擾擾、流量紅利來了又去,但變的是流量,不變的是好產品。
把一個大單品打穿,企業才能無懼震蕩波動的周期、聚合碾壓行業的能量,引發同行的集體震顫與恐懼。
還是那句話:潮水褪去、價值回歸,最終專注產品和長期主義的品牌一定會勝出。
【相關課程】金錯刀《戰略大單品增長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