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企業培訓網 > 管理學堂 > 營銷銷售 > “有電無商”不是好電商! |
“有電無商”不是好電商! |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15-10-26 13:31:00
|
|
作者:包政
對新型電商來講,要努力構建的社區關系體系,按照周鴻祎的說法就是圈用戶,而不是圈顧客。 對于互聯網的玩家來講,他們擅長的是用IT軟件產品去圈用戶或連接用戶。為了快速圈住用戶,導入資本市場的力量,所謂“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單。” 數字化生存的社區品牌 對于新型電商來講,不妨先建立基于數字化生存的社區品牌。唯品會在這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他們圍繞著女性獨特的生活方式構建品牌,這就是“逛市場”。進入唯品會的網站,就像進入琳瑯滿目的商場一樣,讓你興致盎然,樂此不疲,流連忘返。最終推著你的購物車,志滿意得,滿載而歸,并期待著親朋好友的一片贊譽。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女性生活的場景。 過去,品牌作為一種“產品的品牌”,表達是企業對產品所提供的價值所作出的承諾,是企業對產品價值所做的信用背書,以促進產品的銷售,促進產品向貨幣的轉換。換言之,建立產品品牌有利于產品的銷售,這是韓都衣舍至今為止獲得成功的原因。它一共創建了18個產品品牌。然而成功不是可靠的向導,不一定能夠引導其繼續獲得成功。韓都衣舍還得問問,要想持續獲得其成功,走進互聯網時代,還要做些什么? 這就是創建互聯網數字化生存的社區品牌。眾所周知,現在大部分的行業的供求關系已經逆轉了,消費者主導市場或消費者主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企業或商家必須順勢而為,順應消費者對市場主權的訴求,順應消費者對生活方式的追求。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未來,品牌一定是一種“社區品牌”。表達的是企業對社區某種數字化生存方式的承諾,是對某種生活內涵及其價值作出的承諾與信用背書。當消費者在切換到某種特定的生活場景的時候,就會聯想到企業創立的社區品牌,觸發對企業產品與服務的需求。 艾瑞的研究報告認為,“以唯品會為代表的情景式‘網上逛街’樂趣,深受女性用戶的歡迎”。 如果我們只是把它當做一種有趣的玩兒法,一種互聯網的玩法是不夠的。而應該把它看作是一種基于消費者生活方式的品牌。 基于互聯網B2C的奧特萊斯 我們不妨把唯品會的這個品牌,看做是基于互聯網B2C的奧特萊斯。誰都知道,奧特萊斯不是某個產品或某類產品的品牌,而是商店的一個商號,這種商號具有獨特內涵,這就是女性在斷碼或過時過季的一堆品牌正品中淘寶,培育自己的審美情緒、提升自己的眼力、豐富在朋友圈中的話資、獲取閨密的贊譽與好評等等。所有這一切都屬于女性生活的范疇。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把奧特萊斯,看作是一種女性生活方式的品牌。 去年我去了趟美國,發現每到一個地方都有奧特萊斯,每個奧特萊斯都充滿著中國人的身影。好像奧特萊斯就是為中國人開的。女性們把奧特萊斯親切地稱之為“奧萊”,她們每天必做的功課就是,千方百計地擠出時間去逛奧萊,千方百計地騰出金錢去逛奧萊,而不是千方百計地去游覽美國的勝地美景。 在那個地方,在奧特萊斯,女性們真的很興奮,充滿了活力和精氣神。此情此景,讓我們這些男人不得不為她們高興,為她們能活一回自己而感到高興。 說句老實話,她們真的不知道美國的奧特萊斯有些什么東西,她們也不知道花一天時間究竟能買到什么中意的東西。她們只有一個念頭,既然來了,既然知道美國有奧特萊斯,那一定得去看看,否則美國之行總覺得缺了點什么,回國之后也無法與閨密們交待。這就是她們的生活,這就是她們生活的一個部分,這就是她們生活中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奧特萊斯作為一個符號,已經印刻在女性的生活方式之中,時時刻刻牽動著她們的心。 借用唯品會董事長兼創辦人沈亞的話說,“唯品會更像線上的奧特萊斯,我們更多是一個傳統的零售商,我們更懂商,而不是電”。 奧特萊斯的英文是Outlets,意思是,一種由名牌商店構成的購物中心,專門銷售那些過季、下架或斷碼的名牌的商品。 贏家范式 從韓都衣舍到唯品會,這些新型電商的成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把傳統大叔中的贏家及其贏的道理或稱經營范式,移植到互聯網及其IT系統中去,用互聯網的特點來玩贏家的范式。 在模仿贏家范式方面,首先,唯品會像奧特萊斯一樣專做尾貨,與上萬家品牌商合作,其中上千家為獨家合作,以確保唯品會良好而充實的貨源,包括豐富的品類與品種數,以及優惠的價格。 為了維持與品牌商的長期合作基礎,唯品會努力縮短賬期,遵循月結月清的原則,與品牌商即使結清賬款。傳統的電商,賬期通常在三個月(以上)。 另外,在維護品牌商價格體系的基礎上,努力降低自己毛利空間。即便在降價促銷時,也會努力做到自律和節制,不給品牌商添麻煩。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限時限量特賣”。 這種方式后來居然成為新型電商的一種策略或慣用伎倆。所謂吸引女性沖動型購買的一種策略。艾瑞的研究報告,還把這作為重要經驗,向新興電商進行了專門的推廣。 唯品會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在創業的最初幾年他們幾乎是不掙錢的,盡做賠本買賣。 其次,唯品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代客采購,扮演消費者的采購員角色。據說,唯品會擁有近千名職業買手或專業采購團隊,以及嚴格而管理有效的采購體系。 對于唯品會來說,職業買手的價值,在于確保貨品貨真價實,適銷對路,這樣才能有效地對商品的信用作出背書;才能做到無條件退款,即付款之后7天內無條件退款;才能享奧特萊斯一樣,依靠門店實體為商品提供信用;才能提高商品的交易量和交易速度。而這一點又是深化市場關系,以及深化品牌商關系的關鍵。 對唯品會來講,系統而管理有效的采購體系的價值,在于規避存貨偏差、存貨變現風險、加快周轉速度、提高綜合毛利水平等等,并且能夠有效地防止采購過程中的腐敗行為。在這方面,傳統大叔如宜家家居和沃爾瑪,都是做得非常優秀的。 唯品會在互聯網玩法上,不同于韓都衣舍,不同于一般的B2C新型電商,他們已經開始轉向C2B,開始經營起他們的用戶了。這也佐證了上面的判斷,唯品會是一個社區品牌,是一種消費者生活方式的品牌。 據說,唯品會上線美妝頻道、家紡、親子,這些都是圍繞其用戶設計的。女性除了買衣服,還會買化妝品、買包。有家庭的女性,還會購置嬰兒服、尿不濕等。 沈亞的話也表明這一點,唯品會是經營用戶的,“隨著移動端的發展,其在銷售收入貢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唯品會近期在美國硅谷圣何塞成立首個海外研發中心,旨在利用硅谷在移動端及數據挖掘領域的精英人才,不斷提升唯品會在大數據、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領域的技術能力,從而為消費者帶來量身定制、持續優化的線上特賣體驗。” 唯品會的基本做法,就是圍繞著“重復購買率”經營用戶。有人做過統計,它用八種手法連接用戶,刺激用戶重復購買。諸如短信、EDM、會員邀請、積分、購物卡/現金券、會員等級、客戶呼叫中心回訪、郵寄商品目錄。 據說,唯品會用戶的重復購買率達90%,很多用戶一年購買七次。這與ZARA的實件門店重復購買率差不多。 唯品會的業績很好,而且增長速度很快。2014年營收37.7億美元,增長率122.4%。活躍用戶從940萬人,增長至2360萬人。訂單量從4920萬單,增長至1.073億單。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尾貨市場的總量,應該在4000億人民幣,唯品會只占有5%。 有能力給顧客畫像 新興電商能不能從B2C轉向C2B,單靠模仿傳統贏家及其經營范式是不夠的,僅僅把贏的范式放到IT里面去也是不夠的。必須像BAT那樣,建立基于互聯網的數據庫平臺和云計算能力。借用王健林的概念,必須要有能力給顧客畫像。 唯品會的董事長沈亞已經意識到這個命題了,開始著手進行戰略布局,網絡大數據和云計算方面的精英人才。倘若唯品會真能完成這樣的戰略布局,那么他們走向互聯網時代的大門就算打開了。 隨著大數據庫的建立,以及數據挖掘的需要和能力的提高,唯品會自然而然的就會有內在需求,利用互聯網社交平臺,走進顧客的價值鏈,走進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或者說,從供應鏈走向需求鏈。 離開了社交及其消費者的社區建設,無法真正給顧客畫像。那些巨量的刷單信息,并不表達顧客生活方式的內涵,并不反映消費者的生活理念、生活態度、生活追求,以及生活場景。只有邁開這一步,走進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才算是真正開啟了互聯網時代。 所以,我在《營銷的本質》一書當中開篇就強調,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內涵是社區思維,是基于互聯網數字化生存的社區思維。只有當供應者和需求者直接建立一體化關系體系時,互聯網的價值和意義才會真正體現出來。 否則,誠如那些傳統大叔大媽所說,迄今為止,互聯網還只是一種工具,一種提高分銷與零售效率的工具,一種可以降低成本和售價、削減庫存尾貨的工具。或者說,只是一種減免工業化及其外延擴張,給社會帶來危害程度的工具,而不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一個能釋放社會公民創新潛力、避免供求背離的新時代的開始。 “給顧客畫像”不是互聯網創新的最終結局,它只是商業領域從B2C到C2B持續創新的一個環節,只是構建消費者社區的一個入口,一個觸發件。只要企業在DT和云計算的行進路徑上,觸發了這個開關,就會看到互聯網時代的廣闊前景,就會激發企業的無限想象空間。 建立新軍 首先躍入我們眼簾的互聯網前景是,供求一體化關系體系下的眾籌、共創與共享。實際上,我們已經在小米的社會實踐中看到了這幅圖景。其實我們還可以在鏈家網的社會實踐中,看到正在發生的未來這幅圖景。不妨看看這篇文章《當萬科淪為富士康,鏈家卻成了蘋果》。 鏈家地產老板左暉很明白,自己是傳統大叔,非常熟悉這個行當的傳統玩法,熟悉這個行當的贏得道理或范式。要想走向互聯網時代,不能依靠互聯網及其IT技術來改造自己的鏈家地產。必須開辟特區,建立新軍,依靠互聯網的原住民,構建一家互聯網公司,這就是“鏈家網”。這里給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不要用互聯網直接去改造企業現有的業務體系。應該另辟蹊徑,新建一個互聯網公司。 然后,依靠新建的互聯網公司,把企業商務活動的觸角,延伸到需求鏈,延伸到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之中去。很多傳統大叔只是把互聯網當做一個線上BtoC渠道,不能有效的利用互聯網手段,去深化消費者的數字化生存方式,把商務活動的觸角延伸到消費領域。互聯網作為上帝的一種恩惠,它可以讓企業直接與消費者建立有效的聯系。 也只有那些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才會想出各種招數,在消費者生活方式中尋找各種連接的機會,把消費者圈起來。或者說,利用互聯網的特性,把用戶有效地圈起來。 據說鏈家網圈進的顧客及其房源數據達1000T,存儲了500萬組正在求租求購的委托客戶,5600萬套房屋的歷史信息。 明眼人很快就能看出來,鏈家地產已經完成了從B2C向C2B的轉變。它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房屋中介公司,而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公司。 同時,創立了很多基于消費者生活方式的品牌。諸如 “自如友家”“自如寓”“自如租客” “丁丁租房”和“麗茲行”。完全依據用戶的需求或生活場景,設定品牌的內涵及其價值承諾。 據報道,“無論房東還是房客,只要用鏈家的手機APP就能解決一切問題,視頻看房啊、收支房租啊等等,全部輕松搞定。甚至連租客的日常保潔服務,鏈家都能提供。由于自如寓是整幢樓重新改造,所以鏈家還努力用互聯網工具營造社群文化,讓租客更有歸屬感。背后的目的,當然是對客戶的住房需求,做更深度的數據收集,可以給客戶畫出更清晰的數據肖像”。 互聯網創新才剛剛開始,BAT不代表未來,京東、韓都衣舍和唯品會也不代表未來。代表未來的一定是直接與消費者建立聯系。每一個參與互聯網競爭的企業,應該借助于互聯網的手段,尋找到走進需求鏈的入口,并在持續深化消費者數字化生存的過程中,逐漸構建起供求一體化的關系體系。 |
 |
版權聲明: |
1.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 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