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經銷商,每天面對的就是產品。 經銷商都希望自己選擇的產品是易于銷售的,可是,面對現在市場上功效奇特、外表又五花八門的健康品,經銷商要想得到長久的發展,那就必須要考察市場,發現市場新機會,并選擇有市場潛力的產品,把自身的特點和社會的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慎密思考,定出長遠性的、發展性的選擇。 做好自身情況的分析 許多經銷商在行動前往往感到不知應該選擇哪類產品,仿佛別人做得自己也可以做,但稍加了解后會發現其中問題一大堆,心里退堂鼓打得天響,還沒開始就失敗了。 為何會這樣呢?就是對自己的情況沒有認真分析,不清楚自己的優劣勢的所在造成的。 因此,經銷商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不僅要從這個產品本身去看,且要從現有產品結構來考慮。 經銷商可根據自身網絡的優勢,選擇能夠在同一優勢渠道銷售的互補的產品,既能共享網絡優勢,又能彌補產品的淡旺季之不足。或者經銷商以前擅長做流通,現在想通過代理一個終端型產品來開拓經銷商的終端網絡等。 總之,一個有效的行動首先是要做到“知己”,如果連“知己”都做不到,其他的行動都是空中樓閣,至少也是基礎工作沒有打好的“危房”。 在“知己”以后,就要“知彼”,找到了自己的優劣勢之后,就要看看你選擇的產品了。 產品是否有現時的市場需要 選擇產品時,要看它的現時市場需求,而不是潛在市場需求。 潛在的即為可能的,如果你開發出來了,好吧,你可以把產品銷售出去,如果開發不出來這潛在的需求呢,那么產品只能是庫存了。 所以,即使企業給出的招商策略再優惠、再誘人,都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否則吃虧上當了的只有自己了。 以健康品為例,一段時間來一些新定位、新炒作讓一些產品看似一夜成名,可一陣風過去后,便沒了蹤影,經銷商在選擇產品時,還是應以市場上有廣闊需求的產品為主要考慮,如一些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產品,只要產品確實可靠,策略得當,是可以發展起來的。 產品是否有清晰的角色定位 經銷商在選擇產品時,一定要能洞察產品未來的發展情況,它的角色定位必須清晰,只有定位清晰,才能有明確的發展方向。而經銷商不要光為了貪圖低扣率、大價差而迷失方向。 誠然,進貨價低、派送贈品、無償退換貨、派人全程監控等等值得動心,但相比產品自身的核心利益都是表象,現在的健康品競爭十分激烈,如果選擇的產品沒有什么特色,今后的市場運作將極其艱難,最好三思而后行,退一步講,假使產品個性上有明顯優勢,也要使優勢在第一時間讓人充分感受到。 以上海XXX集團榮譽出品的我國第一款高科技糖尿病產品“XX平”為例,雖然也是針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但與市場上一般糖尿病產品不同的是,它指出糖尿病的病根在于胰島細胞能量失衡,同時通過產品的高效能來補充身體胰島細胞的所需能量,能量補充完全了,細胞工作正常了當然就不會產生病變了,并發癥也同時消失了。這樣的賣點提煉應該說是與眾不同的,經銷商通過和廠家的合作應該可以有番作為。 產品是否有較大運作空間 現在是一個市場和產品高度細分的年代。 作為一個有眼光的經銷商,選擇的產品在市場上一定要有空間有所作為,這個產品是有利潤可圖的,并能夠可持續的發展下去,如何市場已經飽和,那么即使進去也是失敗而歸。 這就又回歸到上一條原則,企業的產品是否與市場上的其他產品有足夠的差異化,不管是從功能上,還是包裝、規格以及服務上,都要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這樣才能吸引目標消費群體。當然,能夠吸引消費者產品,更能吸引經銷商的青睞了。 需求為經銷商指明方向 經銷商除了被動的在廠家提供的產品類中進行篩選外,應該主動出擊,結合自身對市場的認識和對產品的見解,給廠家提供消費需求中的熱門信息,這就需要經常關注渠道網絡中零售終端的動態銷售情況,及時跟蹤并做出快速反應,同時協助廠家共同開發推廣產品,這樣有助于建立雙方今后合作的伙伴關系。另外,在一些有代表性城市每年舉辦的產品博覽會、展銷會、新聞發布會上,經銷商要有市場敏感性,有意識的從中去摸產品信息,了解企業背景動態,最終選擇合適的產品出來。 另外,經銷商應注意的是,現在的產品眾多,選擇產品時不光是看產品的特性,更要看與廠家今后的合作,因為有太多的經銷商從廠家進貨后廠家就處于放任不管的狀態,完全讓經銷商自己折騰,折騰好了你就掙了,沒折騰好,那只能認倒霉了,此種廠家經銷商是萬萬選不得的,在合作之前應充分了解廠家所能給予的幫助。 隨著商超和大賣場在中心城市的扎根布局,渠道的垂直扁平化成為了眾多廠家的呼聲,有實力的廠家往往自行組建渠道,直入終端,使得經銷商的傳統通路渠道做法日益受到打壓和忽略。但是就許多分散的二、三級市場來看,畢竟商超和大賣場尚未形成足夠的氣候,企業自建網絡畢竟運作和管理成本高昂,這樣,經銷商原先擁有的商業、醫藥通路渠道仍舊有巨大的輻射力,因此,廠家在這些區域推廣產品時,經銷商的網絡資源和針對網絡的服務能力仍舊大有市場。 現在,全國四千多家保健品企業生產有10000多種產品,但真正在市場上流通并叫得出名字的也就二百多種,絕大多數都藏之深閨人未識。而在這有限的產品里,功能的趨同性和同質化相當嚴重,因此,經銷商如何選擇好產品就成為當務之急。 有的經銷商自身渠道資源、配送能力、終端服務總想掛靠有名企業一勞永逸,認為這樣就能夠共享到品牌資源帶來的優勢,沒有風險較為穩妥。 其實,錯了,一則大企業往往店大欺客,對渠道的扁平化追求十分強烈,往往擔心經銷商的網絡強勢分散許多自身應得的利潤,因此他們處處防范戒備心很強,且大企業旗下的品牌產品雖說好賣,但利潤少不說,對經銷商的合作也相當挑剔和苛刻,對你的終端運作、配送能力、流程管理,促銷服務等等有嚴格標準。產品在開拓期間為了盡快的分銷出去占領市場,它會依賴你的渠道、網絡資源,一旦當商超和賣場興起后,鑒于成本開支和渠道扁平化的需求,首先踢開的就是些實力不濟的經銷商。因此衡量一下,你若暫不具備條件,還是不要急于攀親的好,在行業內大家都知道,知名品牌能走量,但不賺錢;不知名品牌能賺錢,但不走量。 所以,在選擇產品時,首先要掂量一下自身的網絡優勢在那,覆蓋率如何以及圍繞渠道的服務能力、管理水準和終端操作水平怎樣,只有當這些明晰以后,那么,不妨: 一、選擇的廠家要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和資源優勢。 因為這些背景有助于深入了解該產品的創新體系、品質說明及相應足夠的宣傳空間,只有掌握的素材越多,圍繞產品延伸出的傳播手段選擇余地就大,且研發水準事關一個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戰略方向,它代表了行業的發展趨勢,容易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政府部門的支持,自然也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好感。 二、產品最好是上市不久,屬于起步階段,企業處于成長期。 因為這類產品由于新近推出,品牌知名度尚未打開,競爭對手還無暇顧及或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廠家對代理商的選擇標準也不會很高,各項要求條款相對較低,而且作為一個上市新品,在市場推廣的具體操作中容易贏得企業的關照和支持,所謂的扶上馬送一程便是此類典型。 三、賣點突出,差異化明顯。 在當前眾多的同質化產品中,經銷商所選擇的產品要盡可能凸現個性,不要光為了貪圖低扣率、大價差而迷失方向。誠然,進貨價低、派送贈品、無償退換貨、派人全程監控等等值得動心,但相比產品自身的核心利益都是表象,現在的醫藥保健品競爭十分激烈,如果選擇的產品沒有什么特色,今后的市場運作將極其艱難,最好三思而后行,退一步講,假使產品個性上有明顯優勢,也要使優勢在第一時間讓人充分感受到。 四、價位基本上屬于老百姓能接受范疇。 價位偏高,雖說經銷商利潤空間增大,但市場推廣慢吸引不了更多的購買群體,市場就不容易擴大,相反,價格低,自身面臨的產品推廣、終端運作、配送服務上的成本太高就會沖淡利潤,因此價位的適合也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至于有些產品價值不大,但價格高得離譜,則說明了廠家急功近利的心態,其結果要受到市場的報應。碰到這種情況,趕緊避而遠之。 五、慎重選擇冷僻產品。 前段時間補血、補鋅、補鐵、補鈣、補腦、補腎、補維生素、補蛋白質等等,形成了流行風,許多后繼產品前期采用活動跟進、概念炒作、會議推廣、終端攔截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市場業績。 應該講選擇跟風產品前期可以規避一些市場風險,但獲利空間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和營銷環境的變化不斷縮小,導致市場不容易做大,難以產生品牌效應,相應的產品運作壽命就短。另外,象現在市面上的諸如雌激素、排鉛類、轉基因等產品,屬于今后的生物科技發展方向,蘊涵著巨大的產業前景,其利潤空間較高,但相應推廣的要求也高,市場尚在進一步培育期,如剛剛起步實力不濟的經銷商,還是慎重為妙。 目前,市場上的保健品還是以針對大眾需求為主,主打生活中的常見病、多發病,購買的群體也比較廣泛,冷僻產品通過一時的炒作也許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但想要長久經營對經銷商來說是個考驗。 六、老百姓的真正消費需求為經銷商指明了選擇產品的方向。 經銷商除了被動的在廠家提供的產品類中進行篩選外,應該主動出擊,結合自身對市場的認識和對產品的見解,給廠家提供消費需求中的熱門信息,這就需要經常關注渠道網絡中零售終端的動態銷售情況,及時跟蹤并做出快速反應,同時協助廠家共同開發推廣產品,這樣有助于建立雙方今后合作的伙伴關系。另外,在一些有代表性城市每年舉辦的產品博覽會、展銷會、新聞發布會上,經銷商要有市場敏感性,有意識的從中去摸產品信息,了解企業背景動態,最終選擇合適的產品出來。 另外,經銷商應注意的是,現在的產品眾多,選擇產品時不光是看產品的特性,更要看與廠家今后的合作,因為有太多的經銷商從廠家進貨后廠家就處于放任不管的狀態,完全讓經銷商自己折騰,折騰好了你就掙了,沒折騰好,那只能認倒霉了,此種廠家經銷商是萬萬選不得的,在合作之前應充分了解廠家所能給予的幫助。 目前,一些廠家也認識到了這點,有的廠家甚至成立了“商學院”,像我們知道的“XXX商學院”也是保健品行業第一個成立“商學院”的企業,他們定期聘請專家為經銷商免費進行培訓,及時向經銷商傳遞就新的信息,讓經銷商遇到問題時不會慌亂,知道自己不是孤軍奮戰,背后有廠家作為強大的后盾,更不用擔心產品的銷售不好,因為廠家也會指導你如何操作,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煩。
作者:于斐老師,著名品牌營銷專家,美國《福布斯》重點推薦的營銷實戰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創業導師,“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系統設計”項目召集人,《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EMBA總裁班客座教授,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首家省級品牌學會重慶市品牌學會專家委員。 二十多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幾十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實戰培訓、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是國家商務部向海內外唯一推薦的知名實戰型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老師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幾十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歐洲時報》、《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本《東方時報》、歐盟-中國經濟合作組織(CEEC)、《環球時報》、《香港商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