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產品,如果沒有市場,就會滯銷,就會貶值;同樣,一個營銷人,如果你沒有進步,同樣是貶值,最后就是淘汰。 十多年來,作為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我經常受邀去開展有關各類營銷培訓,在課后,每每有營銷人會聚集在我周圍,“于老師,我現在工作越來越提不起勁,感覺老是在重復以前,日子很乏味,我今后該怎么辦呢?”或者“現在整個行業低迷,于老師,我到底該怎樣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呢?”等等。看得出,每個人的神情里都有焦灼,內心都充滿憂慮。是啊,在這個變數頻繁的社會,在這個不確定因素籠罩的環境,我們的許多營銷人由于缺乏對自己準確定位,沒有對職業生涯的良好規劃,而正在逐漸貶值,那他們的人生,他們的未來……真是不敢想象啊。 那天,我抽空去參加一位新加坡朋友的生日宴會,在賓館門口正巧遇上了久違了的徐先生,當時他是陪公司領導來宴請當地代理商的,多年未見,自然而然的就勾起了許多話題。 交談中得知徐先生現為某集團的地區經理,正負責新產品在蘇南地區的開發。聽他講,市場推廣工作困難重重,為此,他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代理商身上,想盡快利用他們的渠道資源分銷下去,以便早日實現銷售好早日拿到獎金。 對于徐先生,當我得知他現狀時,說老實話我真的有點驚訝。照理,他四十多歲的年紀,在這個行業也應算元老,十多年前就開始從事營銷工作,期間雖然換了許多單位,但一直沒離開過這個行業,期間不知怎么的,他做到的最高職位就是大區經理,包括現在的單位同樣如此。 可以這么說,徐先生的職業生涯中,多年來是沒有什么進步的,也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收獲,這主要因為他對自身缺乏或者根本不懂得如何來規劃和經營自身的職業身涯有關。事實上,在我們周圍經常能見到類似做了十多年,還是個老業務員、老區域經理的例子,雖然單位換了,產品也有不同,但不要忘了,你自身的職位決定了你的眼界、水平和能力不會超越更得多有價值的范疇。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不安和惶恐將會如影隨形,這方面的例子說老實話,真的不少。 不難發現,我們這個社會上,許多人都在進步都在力爭上游,而你呢?做了多年,仍舊原地踏步,沒有進步其實就是對自身潛力的最大浪費和貶值,也許你會說,這十多年來,雖然我職位沒升,但我可一直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做事啊。 當然,這沒錯,即便是企業愿意給你機會不斷的進行重復,但你的自尊能承受得了新人不斷涌現隨之帶來的對你質疑的眼光和內心隱藏的輕視嗎?“唉!混得實在太失敗了。”當得悉原先昔日的朋友各自的近況是,徐先生無奈的發出了這聲感嘆,看的出,他的內心是不會平靜的。 作為營銷戰線上一員,每個營銷人都希望自己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誠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成功營銷人雖然身處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領域,成就的業績也有大有小,但作為一個整體,他們存在著許多共同的心態。 事實上,有太多的營銷人在感嘆:做營銷就好比婚姻生活一樣,婚姻生活好歹是七年之癢,而做營銷,尤其是做營銷人,簡直就是一年之癢,那就是——1年工作+N年的重復。
確實,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作為一家海內外知名的專業的營銷策劃顧問機構,我們經常有不少的業內人士、各企業高層前來取經探討,怎樣渡過一年之癢這道坎、怎樣成為一名成功的營銷人、怎樣培養一支有戰斗力的營銷團隊?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于斐老師根據自身立足于營銷行業二十幾年的營銷經驗指出:只有樹立和提升自己特有的優勢,通過對比成功營銷人的心態,可以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存在的缺陷,從而為自己在營銷領域的位置進行準確定位。 這才是對每個營銷人的成長具有相當意義的。 以定位準來認清自我的方向
你為什么要做營銷人? 你的崗位職責究竟是什么? 你怎樣“真正”認識營銷人這個崗位?
這是三個最普通的問題,卻最能非常直白地問到你的真正本心。所以,真理往往是簡單的。這其實就是一個明確的角色定位問題,就看你有沒有真正認識到你的“定位感”和“目標感”。 我曾結合自身從事營銷工作二十多年的經歷寫過許多有關營銷人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文章,自我感覺這5條很重要: <!--[if !supportLists]-->1、 <!--[endif]-->找準行業方向,確定自我規劃; <!--[if !supportLists]-->2、 <!--[endif]-->積累實戰經驗,敢于直面失敗; <!--[if !supportLists]-->3、 <!--[endif]-->學習高手方法,借鑒整合資源; <!--[if !supportLists]-->4、 <!--[endif]-->持續學習能力,打造個人品牌; <!--[if !supportLists]-->5、 <!--[endif]-->立足本職創新,擁有堅定信念。 當今的職場后浪推前浪,每個人壓力自然會很大。就拿營銷人來說,20年前的推銷時代,那是營銷人暴富的時代。10年前的促銷時代,靠著點子也能迅速致富,然而今天已經世道變了,這是一個見縫插針的整合營銷時代。營銷人不光要有勇(沖勁)有謀(點子),還更要有長遠規劃的戰略目標。這是一個必需的思想基調。
但是,我們不得不失望地看到,即便到了今天,還有很多人還在像阿Q一樣高喊著革命卻不知道怎么革命、革誰的命?在買房買車等物質生活的壓力之下,很多心態變形的人早已經成了“負翁”和“月光女郎(每月工資都早早花光)”,他們口里高聲喊著喜歡營銷,其實只不過是喜歡營銷人相對自由、不用坐班的工作方式而已,而真正到了深度分銷、上山下鄉的時候,卻又總是俯不下身來,成為了典型的“葉公好龍”式工作心態,因此更別提有沒有在營銷領域的長遠規劃和目標了。 一個營銷人如果在3年內沒有升級而是“平移”,5年內沒有被提拔到中高層管理崗位從事更高的經營管理工作,那么他以后很可能就會淪為“蕓蕓眾生”。 因為你如果5年都沒有找到自己該如何定位,則馬上會陷入“定位缺失”的尷尬。而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定位,那么很明顯他就喪失了目標感。喪失了目標感之后緊接著便開始得過且過、混日子。1年的熱度逐漸退去,剩下就是N年的機械性重復。如此惡性循環,直至結果就是“泯然眾人矣”。 試想,有多少人每天就這樣稀里糊涂、悠哉游哉地做營銷,不遇到“坎兒”才奇怪呢。 以“好眼光”來跨過入業的門檻
有句俗語: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 面對現今風云漠測的世界經濟環境,擦亮眼睛,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并且有著長遠發展空間的行業,才是通向成為一名成功營銷人道路的起點。臺灣某富豪在一次創業演講中曾提及到比爾·蓋茨所引以自豪的“好眼光”,的確,比爾·蓋茨的好眼光不僅諦造了一個富可敵國的微軟王國,更重要的是他在世界范圍內幾乎完全壟斷全球家用電腦操作平臺系統市場,開創出一個擁有堅實技術壁壘和超高利潤率的全新行業領域。 做為初入營銷行業的新手,在選擇具體行業領域時,用獨特的眼光來剖析某一行業的發展現狀、未來趨勢以及將帶給自己的種種機遇也無疑是十分必要。其實進入某一個行業的門檻高低,也正是考驗營銷新手是否具有洞察力眼光的一把標尺。 譬如,大眾消費品行業的入業門檻相對可能較低,但由于產品市場的日趨成熟和理性,分工較細、利潤率不高等客觀因素將會導致從業者的成長空間和薪酬有限。試想一下,如果連初中都沒畢業的人員都可以進來開展業務的行業,那每年會涌入多少就業者自然就不得而知。而在這茫茫人才浩海中,要想自己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自然難度就大了許多。 恰恰相反,某些表面上看來技術門檻較高的行業,卻往往別有洞天。由此可知,營銷人特別是初涉營銷之門的新手,在擇業時不妨用逆向思維的方式來推斷一下將要跨入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 ,也許當你有了較為深刻的理性分析和判斷后,在大家都考慮進入某一個行業時,你不妨選擇回避;而當眾多的人選擇退出時,你或許仍需繼續堅持。 總之,營銷人從自身發展的角度去積極探尋和度量某一行業前景時,我們認為應關注三個焦點:該行業目前和未來的利潤率是否較高;該行業對從業人員的進入是否有較多的限制;結合自身的優勢在該行業最適合做什么,只有真正具備了“好眼光”,離成功之路,也就并不遙遠了。 提升自我需要壓力來激活 時代不斷在變化,客戶不斷地成長。 在這個倍速發展的時代,除了變化,沒有什么東西是不變的——而學習則是讓營銷人了解外部世界、跟上客戶步伐的最有效徑途。學習者不一定是成功者,但成功者必然是擅長學習者。 如果一個多年營銷經驗的“老油條”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了“1年工作+N年重復”。那自然是除了能掙點錢以外,沒有其他樂趣了。 然而,營銷究竟是枯燥還是樂趣,其實關鍵就看你怎么去想,或者說你認識的境界究竟有多高。 比如同樣是做營銷業務,一個懶惰的業務員可以理解成簡單的打款提貨或者壓貨催款;而一個勤奮的業務員則可以用高度的興趣來洞察產品淡旺季的銷售格局、促銷形式差異、進銷存的變化規律等等。這樣不但自己從真正的實踐中得到了理論上的提煉和拔高,還非常實用有效地把自己從各種渠道所學的營銷理論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如果一個營銷人連續作了5年而沒有任何提升,那么他這輩子恐怕除了只適合做業務油子,沒有其他更合適的崗位了。 成功營銷人是一群能掌控自己命運的人,他們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陷,并加以改進,不斷提升自我。他們是值得尊重和學習的一批人。成功營銷人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而且能以很簡樸的營銷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但隨著閱歷的增加,他們日益感到自己知識的欠缺,因而他們會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努力提高自己,自我充實。
這種自我充實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他們會通過互聯網、學校或自學來學習各種最新的營銷理論,從理論層次來提高自己。 其次,他們會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學習其他知識,包括與市場營銷相關的財務、管理、人事以及其他他們感興趣的知識,從各方面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觸類旁通”,廣開思路,這點也是成功營銷人與普通營銷人員最大的不同,因為 成功營銷人會不斷的將營銷理論與實踐工作相結合,理論融入實踐,從實踐中提升理論,用深化后的理論知識再來指導具體的實踐工作,從而不斷推動自己前進。 在競爭中尋求攀升的階梯
古語曰:人有所長,術有專攻。 在營銷人的職業生涯中,應該首先明白自己的優勢,并以自身的優勢來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這時不必馬上將自己定位為某一固定的角色和工種,因為一切人和事物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今天也許在做著文案策劃,明天也有可能從頭開始要學著做銷售,重要的是,每一個營銷人應該明白,自己到底有什么讓朋友、同事、上級領導及周邊的人值得稱道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你的財富,就是你首先要把它磨成利刃的一塊好鋼。 至于“磨刀”的過程,則完全可以因人而異,我們在許多營銷界朋友的任一經歷片段中能找到不同的版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并逐漸掌握技巧,每一位營銷人在踏上征途之時都會別上一把好刀,而這把刀也必將為各位營銷人切開一道道機遇的口子,并在日后的職業生涯中擁有捉刀廝殺的基本技能! 你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哪里?如何培養出差異化競爭優勢?
這是很多營銷人非常困惑的問題。那么,究竟該如何打造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呢?其實就8個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還是首先要充分弄清自己的優劣勢,然后不斷地揚長避短,刻意強化自己的優勢并不斷宣傳,而對自己不足的地方又感覺去盯緊別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行就多學著點兒。想想海爾在培訓內部導購員挖掘產品賣點的時候就明確提出,只要用心挖掘,你永遠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第一”。發展是硬道理,這對于正快速成長的年輕營銷人來說又是一門學問。事要一點點去做,路要一步步去走,而怎么去做,又怎么去走? 第一、抓住每次變動中有可能留給自己的機會;企業始終在變化中求發展,營銷人也就應該注意觀察市場的變動、管理中的變動; 第二、樹挪死、人挪活,善于利用“跳槽”的機會拓寬自己的平臺和爭取更多的資源;對大部份企業來說,營銷人就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出現這一局面,既有主觀上的原因也有客觀上的因素。但對于企業和營銷人來說也未嘗不是好事。一方面企業由于自身的不斷發展壯大,它需要有新鮮血液的注入和更高層次人才的加盟,而另一方面,營銷人出于自身發展及成長的需要,他們需要有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來施展自己的才華,而這又往往在許多崇尚“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企業難以如愿,于是,“跳槽”也就成為眾多營銷人不斷攀升時最常見的一種階梯。營銷人在積累了一定的從業經驗之后,以選擇跳槽來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的重新規劃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并且往往在這當中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理性與悟性間找到成功的“加油站”
營銷人的核心能力來源于魄力,但如何培養營銷人的魄力呢? 這又是個最大的矛盾了,因為有魄力者往往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這種想法未必和企業領導的想法一致。這就是需要理性,企業的理性和營銷人本身的理性。無理性者無魄力,因為沒有理性的決策或者行為,最多只是一個賭博,,真正有魄力者是心靜的人,而不是心浮的人。 營銷人理性的缺乏是普遍性的,但真正具備理性的營銷人,才會是真正有魄力的人。 魄力不是“拍腦袋”,魄力是在理性支持下的信心的表現。所謂“悟性”,就是對市場的感悟能力、對市場的敏感度。悟性成于態度,源于實踐,勤于學習,善于總結,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其中也就有悟性的含義。營銷的本質是溝通,是無形的藝術,而不僅僅是技術。悟性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意識,一種學習的意識、總結的意識、競爭的意識、創新的意識、一種敢為天下先的意識。“悟性”在許多時候表現成一種跳躍性思維,一種發散性思維,一種逆向性思維,在營銷人中更是顯得彌足珍貴,營銷人只要具備很強的“悟性”能力,那么,離一個成功的營銷人之路就不遠了。 不論身外什么樣的環境,也不論遭遇到多少次挫折,對于擁有良好素質的營銷人來說,他們始終相信的是: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因為他們身上都具備了做為一名成功營銷人的最優良的素質:素質一:自我認知力,素質二:激勵力,素質三:判斷力, 素質四:學習力。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老師在清華大學講課時指出,未來中國企業有6大營銷趨勢: 1、要重視新興人群對產品的個性定制和情懷利基; 2、要重視社會化營銷,建立生活一體化生態系統; 3、要考慮市場碎片化、平臺化的趨勢; 4、企業成為內容生產者,認知盈余是新時代最大的紅利; 5、要關注終端的情景消費; 6、要關注縣域和鄉鎮經濟。 當前,“互聯網+”是個偉大變革,正在以創新、開放和融合的姿態,展現當今是一個生活大于生意的時代、一個有溫度有情感的時代、也是一個趨勢干掉規模的時代。 對于許多營銷人來說,營銷生涯就像一場戰斗,是一場不間斷的、讓人無喘息余地的追逐。在一次次勝利中間夾雜著許多次失敗和拒絕,在喜悅、期待、得意與興奮之中往往夾雜著恐懼、拒絕和失望。不論身處什么樣的境況,也不論遇到多少次挫折,但對于頂級營銷人來說,他們擁有的優良素質讓他們始終相信: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如果你秉持這一觀點,如果你一直為此努力不懈,不斷的發揮、發揚你的優勢,那么恭喜你!
作者簡介:于斐老師,著名品牌營銷專家,美國《福布斯》重點推薦的營銷實戰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創業導師,“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系統設計”項目召集人,《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健康科技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首家省級品牌學會重慶市品牌學會專家委員。 二十多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幾十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實戰培訓、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是國家商務部向海內外唯一推薦的知名實戰型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老師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幾十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歐洲時報》、《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本《東方時報》、歐盟-中國經濟合作組織(CEEC)、《環球時報》、《香港商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