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從一個封閉的國家發展成為一個全面開放的國家,從一個“三來一補”的生產加工型的國家發展成為一個科技水平強大的國家,從一個商品的進口國發展成為商品的輸出國,甚至經過了制造業的大國之后,面臨從以制造業為主的國家發展成為以服務業為主的國家。
雖然從整體經濟角度已經形成了完美的轉型,但在微觀層面,我們還沒有在戰略、運營、管理、營銷甚至資本運作等角度實現轉型,很多時候是在把制造業上的思維模式,照搬到服務業中,這使得中國的服務業,不管是滿足內需上還是對外競爭上,都產生了極大的折扣,讓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感覺憋屈。
服務業雖然與制造業,無形的服務與有形的產品之間,雖然有扯不斷的關聯,但是也存在先天差異,只有充分認識到其中的差異,才能從微觀上實現轉型,改善并扭轉中國服務業所存在的不公正的局面。
比如制造業的產品供給都具有前置的特點,在加工基地會有積壓的庫存,會有倉儲物流以及渠道終端方面的沉淀。同時,制造業的產品也存在零部件的分別采購,這個不管是區域性還是國際性,都有很大的異域合作空間,產業集群的可以形成集中采購,比如長三角、珠三角、華強北等等。
而服務業雖然在專業性上也有比較明顯的分工,專業的縱深感也很強,但顧問咨詢于教育培訓行業(特別是智業中的頭部企業)的優質資源也呈現出相對明顯的層級,比如根據城市等級,不管是人才構成還是專業深度,不管是戰略高度還是實操經驗,從成本結構到報價系統,都會有明顯的差異。
服務業自身的采購,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商務辦公,自身形象傳播以及給客戶的硬件配套,都離不開制造業,甚至服務業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承擔了制造業的渠道分銷、終端展示、大客戶背書、給客戶的標配等職責,因為每個店鋪與公司所陳設、庫存和消耗的,都少不了硬件。
服務業的一部分職能是有形產品的終端與大客戶,重要的還是經營那些產品的人,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策略技巧,挖掘客戶的需求價值。
是在紅海中競爭,還是在藍海中盈利?這是一個問題。
從自身的特色看,服務業都是提前儲備,資源前置,而不是如制造業那樣的還需要補貨。因為服務不能是批量生產,而只能按需定制。服務的核心在于個性化方案的溝通與落實,服務難以形成流水線的規模,制約因素又很多,比如人員的時間是個無法突破的天花板,人員的專業又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甚至背離的情況,人員的性格也并不總是與客戶達到和諧統一,人員的協作總是會出現不和諧與掉鏈子,服務并不如有形的產品那樣,形成比較直觀的視覺刺激,可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服務業存在淡季旺季,而且是每天都會出現淡季旺季(人的生物鐘),人的流動相對于物流成本高出很多,雖然不需要搬運裝卸,卻是很麻煩。
你的價值是什么,這決定于你為什么樣的人提供什么樣的服務,這也構成了你的存在的意義。
李彥宏說,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結束了,以后將是AI(人工智能)時代,當AI可以取代高端服務業。高端制造正在與高端服務結合。服務天然具有高端的優勢與特點,我們還沒有發現業沒有發揮服務的優勢。比如情感和溫度,比如互動與協作,比如個性化需求的滿足。
服務體現在關心,比如一杯暖心的熱水,即使是白開水都有情感因素,比如一件禮物,在特殊的時機會有特殊的含義,會賦予更多的衍生價值,比如一句問候,并不僅僅代表幾個文字符號或者是一些聲波,而更多的是那語言文字之后的情感訴求。只有把那些剝離,服務才會蛻變成為商品。
純粹物化的商品永遠無法達到服務的高度,房子只有成為家,有了家的歸屬感才能增值;錢本身也沒有什么意義,只有在與需求掛鉤、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才有意義,床具、寢具、衣服、化妝品等等只有與人結合,與人的肌膚接觸,才具有實際價值。
當我們激發出人的需求,滿足了人的需求,才能做到物盡其用。而在激發的過程中,就是通過制造而生產出來的產品,從商品轉變到奢侈品的過程。其中有目標客群的細分,有心理因素的激發,有心理滿足,有群體的歸屬感,有自尊與榮耀,罪重要的是有細致入微的服務,才能形成相應的價值和存在意義。
鉆石說出大天,本職上就是碳,但是“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跟感情歸屬,跟時間結合,跟承諾結合,跟幸福結合,跟虛榮結合,就形成了圖騰,就會顯得彌足珍貴,而成為某種特定關系的標配。
當物質生活足夠豐富,當恩格爾系數逐漸減少,人在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逐步被滿足,越來越多的人脫離貧困線,就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需求。
教育能讓人看到未來,親子能讓人看到未來,魅力讓人感覺到被接納,費用降低,如何節流?從銷售費用上算賬。
服務業的產品是什么?服務所銷售的客體是專家,是無形的東西,重要的不是你賣的東西,而是賣東西的人,出了問題怪誰呢?誰的信譽受損失?
作者:賈春寶;所涉及的領域從公關到廣告、從商務活動到旅游會議、從營銷到傳媒、從教育培訓到顧問咨詢,從投融資理財到企業管理、從資本市場到產業鏈、從戰略規劃到企業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