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一年,美國對華為的壓制再次升級,意圖打擊華為芯片供應鏈。然而,華為美國分公司首席明確表示,華為能挺過去,但很多美國人會因此失業。
為什么華為有如此強硬的底氣?小編認為一方面是國家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則是華為本身的強大。
重磅政策:華為、中興等公司免征企業所得稅
重大利好!國家出手!為支持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產業發展,財政部、稅務總局發文,就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公告如下:
一、依法成立且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件企業,在2018年12月31日前自獲利年度起計算優惠期,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并享受至期滿為止。
二、本公告第一條所稱“符合條件”,是指符合《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27號)和《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6〕49號)規定的條件。
也就是說,對于華為、中興等開展芯片研發的科技企業而言,可以享受到企業免征所得稅的優惠政策。
國家大力扶持加油打氣!越來越看好中國自產芯片和軟件了!一定能造出強大的“中國芯”,讓世界刮目相看!
二、政策文件詳細解讀,哪些企業符合條件?
公告稱,“符合條件”,是指符合《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27號)和《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6〕49號)規定的條件。
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是指以集成電路設計為主營業務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
(一)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依法注冊的居民企業;
(二)匯算清繳年度具有勞動合同關系且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職工人數占企業月平均職工總人數的比例不低40%,其中研究開發人員占企業月平均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20%;
(三)擁有核心關鍵技術,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且匯算清繳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企業銷售(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金額占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四)匯算清繳年度集成電路設計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集成電路自主設計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50%;
(五)主營業務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六)具有與集成電路設計相適應的軟硬件設施等開發環境(如EDA工具、服務器或工作站等);
(七)匯算清繳年度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軟件企業是指以軟件產品開發銷售(營業)為主營業務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
(一)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依法注冊的居民企業;
(二)匯算清繳年度具有勞動合同關系且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職工人數占企業月平均職工總人數的比例不低于40%,其中研究開發人員占企業月平均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20%;
(三)擁有核心關鍵技術,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且匯算清繳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企業銷售(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金額占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四)匯算清繳年度軟件產品開發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50%(嵌入式軟件產品和信息系統集成產品開發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40%),其中:軟件產品自主開發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40%(嵌入式軟件產品和信息系統集成產品開發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30%);
(五)主營業務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六)具有與軟件開發相適應軟硬件設施等開發環境(如合法的開發工具等);
(七)匯算清繳年度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給華為減稅,早就開始了
一、扶持國產企業,政策從2018年就開始了
2018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科技部聯合,正式在財政部網站上發布研發費用抵扣新政,提高企業研發費用稅前扣除比例即從原有的50%提高到75%,同時,將抵扣范圍從原有的科技型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利潤增幅最大的企業主要集中于機械、計算機、電子元器件等行業。
企業研發費用稅前扣除比例即從原有的50%提高到75%,同時,將抵扣范圍從原有的科技型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
實際上,在一些行業中尤其是IC行業,深受研發費用之苦,每年研發費用甚至吃掉一半以上營業收入,而此次提高企業研發費用稅前扣除比例,無疑將釋放減稅降負的紅利。
以研發費用超過凈利潤的華為公司為例,在執行2018年研發費用抵扣新政后,每年最高可減稅或超過30億元。
二、出臺的減稅措施,聚焦科技創新,著力加大了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支持力度
研發費用抵扣新政將利好研發投入較高的行業,其中,國防軍工、通信、計算機、機械和建筑五個行業受益幅度最大,對應的盈利增厚比例分別為6.07%、5.26%、4.1%、3.89%和3.35%,而研發支出投入本來就非常低的銀行和房地產板塊,受益幅度最小,盈利增厚比例不足1%。
與此同時,利潤增厚幅度最大的前50只個股,主要集中于機械(13只)、計算機(5只)、電子元器件(5只)等行業。
抵扣比例更高,覆蓋更廣:
2018年9月20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與科技部聯合發文(財稅〔2018〕99號),階段性的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升至75%。
實際上,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由來已久,2015年、2017年將有發布相關政策指引,政策的核心均是為企業減稅降負,推動企業進一步進行研發創新。
2018年研發費用抵扣新政相比于2015年的政策,核心變化包括:研發費用計入當期損益的部分,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從50%提高到75%,提高25個百分點;研發費用形成無形資產的部分,無形資產成本稅前攤銷從150%提高到175%,提高25個百分點。
其次,2018年研發費用抵扣新政與2017年的政策相比,將研發費用抵扣新政的企業范圍從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
總而言之,抵扣的比例提高了,適用的企業范圍從科技型企業擴大到包括房地產等在內的所有企業了。
給企業節稅,為什么是華為?
網上流傳有一句話:如果中國沒有了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在電子商務上分分鐘取而代之。如果中國沒有了華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替代!
1、論體量
華為的體量相當于中國互聯網最掙錢的BAT的總和!
BAT員工:阿里10.2萬,百度3.7萬,騰訊大約5.4萬。員工總數19.3萬,華為全球員工總數為18.8萬!
2、論研發:
我們都知道臺灣的企業很注重研發,那么我們先來看看臺灣的牛逼科技企業前五名投入研發經費有多少?
臺積電研發費568億臺幣,富士康研發費489億臺幣,聯發科研發費433億臺幣,臺聯電研發費137億臺幣,緯創研發費134億臺幣。
而2019年,華為研發經費1015億,2020年,華為研發經費預計1200億!
它遠遠超過臺灣的臺積電+鴻海+聯發科+聯電+緯創的總和!
華為為什么牛?小編覺得這背后肯定離不開華為牛X的財務體系。
身為華為財經體系的人員一定要在掌握自身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懂業務,主動從后臺走向前臺;時刻思考自己的崗位核心價值到底在哪里。
那么,在華為財經工作的都是哪些人?
據華為CFO孟晚舟(任正非之女)在華為內部致辭里透露的情況,我們大概能夠看出華為財務團隊工作、人員配置的一些細節:
1、華為財經團隊來自牛津、劍橋、哈佛、耶魯等著名大學的優秀學生有數百名;
2、光合同全球就有1500名項目財務跟進;
3、年平均約120萬單的員工費用報銷,員工在自助報銷的同時,機器根據既定規則直接生成會計憑證;
4、98個國家和746個賬戶實現互聯互通,支付指令可以在2分鐘內傳遞至全球任一開戶銀行,付款準確率水平高于銀行100倍以上;
5、在全球實施的RFID物聯資產管理方案,目前已經覆蓋52個國家、2382個場地、14萬件固定資產。RFID標簽貼在需要管理的固定資產上,每5分鐘自動上報一次位置信息,每天更新一次固定資產的使用負荷(或者閑置)情況;
6、經營性現金流已實現12個月定長的滾動預測。從歷史數據的擬合度看,在170個國家實現銷售,收入規模約800億美元,年度現金結算量約4000億美元,最小偏差僅800萬美元;
從中,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一是,團隊成員學歷較高,擁有比較高的素質
二是,財務操作體系比較完善,并且自動化程度較高;
三是,每個財務成員的工作壓力較大,工作強度較大;
四是,擁有細致的核查體系,誤差率小。
在招聘網站中也能看出其高要求:擁有CPA和ACCA證書的有優先錄用的資格。
不過,他們的待遇也對得起這樣的高標準,根據kavin老師從已經拿到offer的求職者的口中得知,華為財經對應屆生的起薪是12000元,并且發16薪,還有各種員工福利!
待遇是其中一個好處,更大的好處是與這樣優秀的團隊一起工作,其收獲也是無限的。相對而言,華為內部的基礎數據的質量是比較好的,億財務分析為例,不會涉及到分析人員需要手動重新調整數據的情況。在這樣的平臺里,你會得到非常規范的訓練,格局和技能都會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來源:昌堯講稅、晶晶亮的稅月、會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