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在財務人員招聘啟事中常常要求“3年工作經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他們需要的是3年的時間,而不是1年、2年或5年?他們要的到底是什么?
為什么3年是工作的一個坎兒?
來到一個公司后,1年是熟悉期,2年是積累期,3年以上是成熟期。
3年以下是積累期,你的技能和工作方式及職場世界觀都會在這個時期建立,同時你開始慢慢承擔重要工作甚至開始主導部分工作。
而3年以上,你的技能和工作方式及職場世界觀都會形成體系,你已經需要承擔重要工作甚至開始主導部分工作了。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懂得探索自己的極限,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知道自己是否還能獲得更大的晉升空間。
這也就是為什么工作前3年很重要的原因。
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對于一個員工,會把他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低能力、高意愿;
第二階段:有些能力但意愿較低;
第三階段:能力較強且有變動的意愿;
第四階段:能力強、意愿高;
第四階段的員工是最討用人單位喜歡的,而有趣的是,一個員工想要走到這一階段,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所以,三年成了一個門檻。大多數人未能在工作上獲得突破,那是因為他們熬到第三階段,自認為能力強平臺小,于是選擇跳槽,然后重新在一個組織中從第一階段到第三階段,如此惡性循環下去。
若想成為第四階段成熟的人才,你至少需要學會:
凡是認為能提升自己技能的工作,盡量往前湊;
凡是認為簡單重復勞動的差事,能少做就少做;
少抱怨,多思考,總結和探索更好的工作方法;
這樣才能快速成為領導用心培養的核心下屬。
3年工作經驗不是萬能鑰匙
3年工作經驗并不能成為你的萬能鑰匙,即使你有10年工作經驗也有被辭退的風險,因為:
你不是在面向未來工作,而是在用過往經驗工作。
經驗從來都不能成為你升職加薪的理由,這要從員工和老板關于升職加薪的兩種不同邏輯來分析:
員工的邏輯是:我入職滿一年,能力和熟練度都比以前強,所以我要加薪升職。
企業的邏輯是:員工從入職到成熟,大概需要1年,其間需要支付培訓費用、管理費用,只有員工逐漸成熟,收益才開始持平。所以要給員工升職加薪,一定是看重員工未來能產生更大價值。
這兩個邏輯的最大區別是:
員工希望為過去付費,而組織往往愿意向未來激勵 。
在職場同事就是完成自己的KPI,下屬就是幫領導分擔工作,沒人幫你是正常的,所以要快速成長只能靠自己。但很多人不明白到底應該如何著手自學,其實和同事中午吃飯都可以學習,你可以在聊天中無意獲得對對方工作內容的認知,作為互聯網時代的人,海量的資源資訊擺在那里,如果不會利用那只能說你是有便宜不占的“好人”了。
在你沒有議價能力的情況下,盡量將你的目標企業招聘啟事有什么要求爛熟于心,并且努力靠近。
如何用1年獲得3年工作經驗?
在職場很常見的問題是,有時候你的直接上司甚至boss年紀卻比你小,原因就是:有人用三年的時間只換來一年的學習經驗,而很多人卻用一年時間賺了三年的學習經驗。
打趣說是因為加班,其實是快速成長的問題。
要快速成長只能靠自己。如果你工作第一年就滿足于五點下班,那你一輩子可能都是五點下班。
如何縮短自己的成長周期?
1、別在該學習的時候任性跳槽
那些一言不合就跳槽的人,似乎永遠都在尋找方向,因此也永遠做著最低層的工作,拿著最低級的工資。很多職場牛人一身的技能都是在工作兩三年的時間里練就出來的,這3年正是一個職場新人苦練基本功、打好扎實基礎、不斷提升工作能力的階段。
2、太安逸舒服的工作,能不做就不做
一個人工作前3年會充滿各種干勁,各種能量,各種熬夜都沒關系,各種想法也是呼之欲出。而之后慢慢看多了“職場潛規則”,認清了付出與回報可能不會成正比,成了職場老油條,再想干出業績就會比較困難一點。
3、職場生存能力必修
適應能力強或者性格興趣和職業相匹配的人,一般會更快融入職場,而往往是那些棱角奇多的人在升遷渠道上會有很多牽絆。
4、學習才是未來職場的王道
這一點話不多說了,大家只要工作幾年,不斷學習、持續精進的人和安于現狀、懶得提升自己的人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從而走向人生的不同方向,這一點在財務職場表現的更加明顯。
來源:智聯招聘、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