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如何及時運用?核定征收哪里有?
稅收政策還是比較多的,幾乎每年或在一些特殊的時間段,對于企業或個人都制定了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當前對于小微企業的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既能享受增值稅的減免政策,企業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部分都能享受較大的優惠。
首先是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形式,分為增值稅征收率的優惠稅率和免征政策,優惠稅率總所周知就是由原本的3%降低至1%的征收率,但政策有效期截止2021年12月31日底,后續是否會延續要等政策到期后總局另行規定,亦或是直接延續;然后是免征政策,免征額度有季度銷售額30萬提升至45萬,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小規模納稅人的企業,季度銷售額不超過45萬(年不超過180萬)且開普票的情況下,不用繳納增值稅和附加稅部分,直接免了。
然后是小微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新政利潤在100萬內可以享受2.5%的優惠稅率,超過100萬但不超過300萬的則是10%。注意應納稅所得額300萬是政策的區分線,超過了就代表不能享受優惠政策,則需要全額按照基礎稅率25%繳納企業所得稅。
舉個例子:
如某小微企業在2021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為180萬,則企業所得稅的計稅方式為100萬*2.5%+(180-100)*10%=82500元,但如果應納稅所得額超過了300萬為320萬元,那么全額按照25%計征企業所得稅為80萬元,這中間的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可以買一輛X5了。
所以要及時的運用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至于方式方法一定要合理合規,如另外成立一家小微企業來承接這個業務,將業務對半分至兩個公司,那么稅負率則可以有效降低,這里主要是降低公司的收入總額從而降低公司的應納稅所得額,達到享受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目的。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稅收優惠,如比較高端軟件開發技術行業,高新技術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研發加計扣除政策等,對于企業的企業所得稅都是非常好的優惠政策。而且很多稅收優惠政策都是可以疊加享受的。
企業形式有多種,常見的就是法人性質的公司制企業,另外則是非法人性質的企業,如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等,這幾類企業依法不繳納企業所得稅,繳納的是投資人或經營者的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也就是個人所得稅,且大多數情況下都屬于小規模納稅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適用的也有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
由于其企業性質和規模較小的特性,個人(經營)所得稅在部分地區可按照核定征收計稅,計稅簡捷,且對于經營者來說綜合稅負較低,如有的按照1%左右的固定稅率核定計征所得稅,有的則是依照應稅率的方式核定應納稅所得額,然后再對照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征,所得稅的綜合稅率基本在2%左右即完稅,且企業公轉私無需再次繳納股東分紅個稅。
在地方園區申請核定征收的同時也要注意提前規劃,業務真實合理,且了解個獨企業的性質,當前雖然有部分地區已經暫緩,但如中西部部分地區還是可以繼續申請核定征收的。
來源:《稅籌及時雨》;作者: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