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原色影院_免费av在线_中文字幕最新精品_久久精品视频99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培訓需求 | 培訓計劃 | 企業培訓APP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城市分站:[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蘇州]  [青島]  [成都]
企業培訓網 專注企業管理培訓
培訓課程 企業內訓 商務考察 高校研修 培訓講師 管理學堂 培訓專題
位置導航您的位置:企業培訓網 > 管理學堂 > 資本財務 > 會計報表粉飾的類型與常見手段

會計報表粉飾的類型與常見手段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14-6-13 10:25:33  

會計報表粉飾的類型

    1.粉飾經營業績

    利潤最大化,這種類型的會計報表粉飾在上市前一年和上市當年尤其明顯。典型做法是: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結轉成本、虧損掛賬、資產重組、關聯交易。

    利潤最小化,當企業達不到經營目標或上市公司可能出現連續三年虧損,面臨被摘牌時,采用這種類型的會計報表粉飾就不足為奇了。典型做法是:推遲確認收入、提前結轉成本,轉移價格。

    利潤均衡化,企業為了塑造績優股的形象或獲得較高的信用等級評定,往往采用這種類型的會計報表粉飾。典型做法是:利用其他應收、應付款、待攤費用、遞延資產、預提費用等科目調節利潤,精心策劃利潤穩步增長的趨勢。

    利潤清洗(亦稱巨額沖銷),當企業更換法定代表人,新任法定代表人為了明確或推卸責任,往往采用這種類型的會計報表粉飾。典型做法是:將壞賬、存貨積壓、長期投資損失、閑置固定資產、待處理流動資產和待處理固定資產等所謂虛擬資產一次性處理為損失。

    2.粉飾財務狀況

會計報表粉飾的常見手段

    1.利用資產重組調節利潤

    資產重組是企業為了優化資本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完成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然而,資產重組現已被廣為濫用,以至提起資產重組,人們立即聯想到做假賬。近年來,在一些企業中,特別是在上市公司中,資產重組確實被廣泛用于粉飾會計報表。不難發現,許多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秘訣在于資產重組。典型做法是:(1)借助關聯交易,由非上市的國有企業以優質資產置換上市公司的劣質資產;(2)由非上市的國有企業將盈利能力較高的下屬企業廉價出售給上市公司;(3)由上市公司將一些閑置資產高價出售給非上市的國有企業。

    例如,××股份公司xx年將6926萬元的土地使用權以21926萬元的價格賣給母公司,確認了15000萬元的利潤;同時將所屬一家企業的整體產權(賬面凈值1454萬元)以9414萬元的價格出售給母公司,確認7960萬元的利潤。這兩筆資產重組的利潤總額合計22960萬元。

    又如,××股份公司xx年6月將其擁有的賬面價值56萬美元的上海××有限公司40%的股權作價4000萬元人民幣,與其關聯企業進行股權置換。本次股權置換使該股份公司56萬美元的不良資產轉化為4000萬元的優質資產,僅此一項就為該股份公司增加了3500多萬元的收益,不僅使該公司xx年上半年免于虧損,而且在彌補了以前年度2558萬元的虧損后,還可剩余相當一部分可分配利潤。

    資產重組往往具有使上市公司一夜扭虧為盈的神奇功效,其“秘方”一是利用時間差,如在會計年度即將結束前進行重大的資產買賣,確認暴利;一是不等價交換,即借助關聯交易,在上市公司在和非上市的母公司之間進行“以垃圾換黃金”的利潤轉移。

    2.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

    我國的許多上市公司由國有企業改組而成,在股票發行額度有限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往往通過對國有企業局部改組的方式設立。股份制改組后,上市公司與改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間普遍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聯關系和關聯交易。利用關聯交易粉飾會計報表,調節利潤已成為上市公司樂此不疲的“游戲”。

    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其主要方式包括:(1)虛構經濟業務,人為抬高上市公司業務和效益。例如,一些股份制改組企業因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利潤達不到70%,并通過將其商品高價出售給其關聯企業,使用其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脫胎換骨”。(2)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場價格的方式,進行購銷活動、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如前面所舉的資產重組案例。(3)以旱澇保收的方式委托經營或受托經營,抬高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如最近證券報刊廣為報道的××股份公司,以800萬元的代價向關聯企業承包經營一個農場,在不到一年內獲取7200萬元的利潤。(4)以低息或高息發生資金往來,調節財務費用。如××股份公司將12億元的資金(占其資產總額的69%)拆借給其關聯企業。雖然我們不能肯定其資金拆借利率是否合理,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該股份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于與關聯企業資金往來的利息收入。(5)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費、或分攤共同費用調節利潤,如××集團公司xx年替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承擔了4500多萬元的廣告費,理由是上市公司做的廣告也有助于提升整個集團的企業形象。

    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的最大特點是,虧損大戶可在一夜之間變成盈利大戶,且關聯交易的利潤大都體現為“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或“營業外收入”,但上市公司利用關聯交易賺取的“橫財”,往往帶有間發性,通常并不意味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的另一個特點是,交易的結果是非上市的國有企業的利潤轉移到上市公司,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

    3.利用資產評估消除潛虧

    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和謹慎原則,企業的潛虧應當依照法定程序,通過利潤表予以體現。然而,許多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往往在股份制改組、對外投資、租賃、抵押時,通過資產評估,將壞賬、滯銷和毀損存貨、長期投資損失、固定資產損失以及遞延資產等潛虧確認為評估減值,沖抵“資本公積”,從而達到粉飾會計報表,虛增利潤的目的。

    例如,一家國有企業于xx年改組為上市公司時,xx年、xx年和xx年報告的凈利利潤分別為2850萬元、3375萬元和4312萬元。審計發現:(1)xx年、xx年和xx年應收款項中,賬齡超過3年以上,無望收回的款項計7563萬元;(2)過期變質的存貨,其損失約3000萬元;(3)遞延資產中含逾期未攤銷的待轉銷匯兌損失為1150萬元。若考慮這些因素,則該企業過去三年并沒有連續盈利,根本不符合上市條件。為此,該企業以股份制改組所進行的資產評估為“契機”,將這些潛虧全部作為資產評估減值,與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的評估增值18680萬元相沖抵,使其過去三年仍然體現高額利潤,從而達到順利上市的目的。

    4.利用虛擬資產調節利潤

    根據國際慣例,資產是指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項目,即使符合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列入資產負債表,嚴格地說,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產,由此就產生了虛擬資產的概念。所謂虛擬資產,是指已經實際發生的費用或損失,但由于企業缺乏承受能力而暫時掛列為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和待處理固定資產損失等資產科目。利用虛擬資產科目作為“蓄水池”,不及時確認、少攤銷已經發生的費用和損失,也是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粉飾會計報表,虛盈實虧的慣用手法。其“合法”的借口包括權責發生制、收入與成本配比原則、地方財政部門的批示等。

    例如,××股份公司xx年度報告了近2000萬元的凈利潤,但該公司根據當地財政部門的批復,將已經發生的折舊費用、管理費用、退稅損失、利息支出等累計約14000萬元掛列為“遞延資產”。若考慮這兩個因素,××股份公司實際上發生了嚴重的虧損。

    5.利用利息資本化調節利潤

    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為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而支付的利息費用,在這些長期資產投入使用之前,可予以資本化,計入這些長期資產的成本。利息資本化本是出于收入與成本配比原則,區分資本性支出和經營性支出的要求。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有不少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濫用利息資本化的規定,蓄意調節利潤。

    最具代表性安全的當屬渝太白。該公司將鈦白粉工程建設期間的借款及應付債券的利息8064萬元,在該項目已投入使用的情況下仍然予以資本化,結果被注冊會計師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開了我國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見審計報告的先河。

    利用利息資本化調節利潤的更隱秘的做法是,利用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難以界定的事實,通過人為劃定資金來源和資金用途,將用于非資本性支出的利息資本化。

    6.利用股權投資調節利潤

    由于我國的產權交易市場還很不發達,對股權投資的會計規范尚處于赴階段,有不少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利用股權投資調節利潤。除了借助資產重組之機,利用關聯交易將不良股權投資以天價與關聯公司置換股權獲取“暴利”外,還有不少國有企業利用成本法和權益法粉飾會計報表。典型的做法是,對于盈利的被投資企業,采用權益法核算,而對于虧損的被投資企業,即使股權比例超過20%,仍采用成本核算。

    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迫于利潤壓力,經常在會計年度即將結束之際,與關聯公司簽定股權轉讓股協議,按權益法或通過合并會計報表,將被收購公司全年的利潤納入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值得慶幸的是,財政部會計司已發布了通知,明確規定股權轉讓時,收購企業只能從收購之日前被收購企業實現的利潤只能作為收購成本,收購企業不得將其確認為投資收益。這一規定,無疑將抑制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利用股權投資調節利潤,粉飾會計報表。

    7.利用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調節利潤

    根據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科目主要用于反映除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以外的其他款項。在正常情況下,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的期末余額不應過大。然而,我們在審計過程中發現,許多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的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期末余額巨大,往往與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的余額不相上下,甚至超過這些科目的余額。其所以出現這些異常現象,主要是因為許多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利用這兩個科目調節利潤。事實上,注冊會計師界已經將這兩個科目戲稱為“垃圾筒”(因為其他應收款往往用于隱藏潛虧)和“聚寶盆”(因為其他應付款往往用于隱瞞利潤)。

    8.利用時間差(跨年度)調節利潤

    一些上市公司為了在年度結束后能給股東一份“滿意”的答卷,往往借助時間差調節利潤。傳統的做法是在12月份虛開發票,次年再以質量不合格為由沖回。較為高明的做法是,借助與第三方簽定“賣斷”收益權的協議,提前確認收入。例如,××股份公司于xx年12月5日與美國一家公司簽定協議,以3500萬元的價格向美國公司購買了一批硬件和軟件,同時美國公司同意以12000萬元的價格購買開發出的軟件,合同約定交貨的時間為xx年6月和9月,xx年12月質量鑒定后予以驗收。xx年12月25日,該上市公司與一家外貿公司簽定協議,以9600萬元的價格“賣斷”軟件,同時確認5100萬元的利潤。鑒于該股份公司尚未提供商品或勞務,風險與報酬尚未轉移,上述收益的確定顯然是不成立的。即使與外貿公司簽定的協議成立,這9600萬元,也只能作為預收賬款,只有等到xx年6月和9月才能根據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逐步確認收益。可見,該上市公司實質上是利用與外貿公司的所謂“協議”,進行跨年度的利潤調節。

    值得慶幸的是,《收入》準則已頒布,確認收入的實現必須滿足諸多嚴格的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抑制利用時間差調節利潤的現象。

 版權聲明:

1.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 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戰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企業執行力
產品規劃 研發管理 項目管理 IE工業工程
生產管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商管理
精益生產 現場管理 車間管理 供應鏈管理
市場營銷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員技能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大客戶銷售
人力資源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 3E薪資體系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培訓師培訓
財務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務人員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房地產稅務
職業生涯 中層經理 秘書助理 基層班組長
檔案管理 溝通技巧 商務禮儀 EXCEL與PPT
高級文秘職業化訓練
中層經理人綜合管理技能提升
關鍵績效指標與平衡計分卡實戰訓練營
·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研究生課程進修
·清華大學私募股權投資總裁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卓越財務總監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財稅總監創新管理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營銷管理與創新實戰研修班
·清華大學人力資源創新實戰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資本運作與企業管控研修班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運營總監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集團管控總裁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房地產經營與創新總裁(CEO)班
·清華大學情感與家庭經營智慧研修班
·清華大學資源整合與商業模式研修班
·清華大學演講口才與管理溝通研修班

網站動態 | 廣告服務 | 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企業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進步,助力企業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78113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