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財務人注意了!深圳一家公司,員工墊資購買辦公用品再找公司報銷,居然被稅局要求整改了!到底是啥原因?企業費用報銷如何規避風險?
員工墊資采購再找公司報銷,居然被稅局要求整改?
深圳某家創業公司被稅局要求整改了。原因是,公司采購辦公用品時由個人使用自己的賬戶付款,然后再找公司報銷的做法,在稽查時被認為不合規,要求企業及時進行整改。
仔細看這個檢查案例發現,事情的引子主要是企業未按規定代扣代繳個稅。企業被要求整改有兩個原因:
1、該公司日常賬務管理混亂,又發生了偷逃個稅的事實,稽查局進而推斷以后非常可能存在員工找票報銷抵工資逃避個稅的行為。
2、稽查局之所以會對辦公用品的事注意,大致可以推測出,涉及的金額應該不小,頻次也不低,有違常理,畢竟哪家企業也不會頻繁大量的購買辦公用品啊。
大家是不是覺得平常都是這么操作的呢?而且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個人墊資再報銷風險重重,以后如果再操作,務必注意以下幾點。
個人墊資再報銷,個人墊資費用不宜過大
個人墊資一般適用的是小批次零星購買,不簽訂采購合同的情形。若墊資費用過大,則難免讓人質疑業務的真實性。
員工不愿意墊付太大的費用、同時用企業公戶給私戶轉錢,也存在風險。
只有8種情形公轉私是合法的,報銷辦公用品不屬于合規的情形。企業所得稅能否扣除?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規定可稅前扣除的合法憑證,不僅限于常用的發票,還有財政票據、完稅憑證、收款憑證、分割單等。
有一些費用雖然按照會計相關管理規定可予以報銷,但所得稅上不能稅前扣除,應該主動做調增。
例如,鐵路電子客票丟失后,企業所得稅存在不能扣除的風險。
是否存在會計和稅法的差異
很多人把會計處理和稅法混為一談,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稅法上規定500萬元以下固定資產可以一次性稅前扣除,很多人在會計處理上就一次性提折舊計入費用,固定資產的凈值也變成了0。
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會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對于會計和稅法的差異,應該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負債”等科目入賬、
公款私用、惡意報銷的風險
個人消費在公司報銷、或者串通第三方故意抬高價格來惡意報銷、公款私用,對于國企、私企都是危害特別大的一種情形。
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規避這一風險:
1、制定預算,以預算制度來約束費用的報銷。
2、報銷費用不能僅依據發票,同時還要有大額采購申請、驗收單、合同、入庫單等原始單據。
3、應該索取發票清單。
4、設定專人采購、專人審核、定期采購
5、采用公戶支付,可以使用支付寶、微信等便捷支付的方法。
來源:財務第一教室、稅務大講堂、梅松講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