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企業培訓網 > 管理學堂 > 戰略管理 > 開放是形式,本質是謙卑 |
開放是形式,本質是謙卑 |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15-11-9 10:06:19
|
|
作者:程苓峰
任正非借一個物理學定律來類比企業和社會。得注意,任正非用到的方法是類比,是哲學層面的抽象概括,不是嚴密的邏輯證明。 熱力學有一個封閉定律,不開放就死亡。封閉系統內部的熱量一定是從高溫到低溫。不能重新產生溫差,也沒風。封閉系統內,水一定從高處流到低處。水到低處不能再回流,零降雨量,那這個世界變成超級沙漠。若沒任何外在力量進入這個封閉系統,最后是死亡,這就是熱力學提到的“熵死”。 社會也一樣,需要開放,需要能量的交換,吸收外來的優秀要素,推動內部的改革開放,增強勢能。外來能量就是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思想意識的沖擊。開放才有今天的中國,才有今天的華為。 記得很久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讀過一本書,沒用物理學理論,但講了一個類似的歷史經驗。中華的國力和文化,以漢和唐兩代最盛。這兩代之前,都經歷過長時間戰亂,戰亂讓超越了原本疆界內的更大范圍的不同的文化以激烈的方式沖突和融合。這個結果哺育了漢唐盛世。換句話說,外來文化和思想以戰亂的方式強行注入一個封閉系統,激活了新陳代謝。這本書預測,中國將迎來一個空前的大盛世。此前兩百年,西方文化以戰亂和全球化的方式強行注入了中國。從被動挨打到主動接納,中華文化正在對西方文化進行吸收和融合。 我由此想到了創業領域的情況。也是類比。 有一種創業叫所謂的強人創業。這個人視野和能力很強,看到一個即將到來的風口,一個最肥的市場,然后在合適的時點沖進去,all in自己的資源和能力,把對手都比下去了。典型的是小米,雷軍宣講的經驗即是這樣。雷軍投資的傅盛,也說戰略、說think big、說只看到單一痛點而無大格局是難行的。 若世界上只有這一種創業的模式,那可能商業就會出現類似“熵死”的現象。強人一手遮天,風口我全看到了,提前布局,all in資源,弱者難有插足的份兒。水一直從高處流向低處,強者不斷接管領地,占領風口。但現實不是這樣。強人和BAT們一直在攻城掠地,越做越大。也仍有新力量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崛起。 相對于強人創業,還有一種弱者創業。再說下36氪這個例子。劉成城大學畢業開始自己編譯國外的科技博客,慢慢凝聚一個團隊,開始報道初創企業。那時這是個邊緣媒體的定位,因為大公司才是主流,報道它們的性價比要高得多。隨著行業開放,創業的井噴,資金涌入,初創企業慢慢成為行業的主流。36氪隨之成為媒體的主流。接下來,36氪在積累了大量初創企業信息和投資機構關系的基礎上,開始做融資對接平臺。再然后直接幫初創企業眾籌融資,做股權私募平臺,一下子占到最具爆發力的金融入口。都被李總理接見過幾次了。 當年的劉成城是個不折不扣的弱者。他只是喜歡上一個小事,雖然苦點累點,但堅持做。行業的快速進化,令這個小事漸漸成了主戰場,令干這件小事所積累的資源成了核心的競爭要素。于是36氪能在今天跟巨頭同場較量。這一切不是劉成城或他的投資人所預判的,沒有所謂的大戰略和think big。而是走一步看一步,水到渠成。是冥冥之中,造化巧妙的幫助了他。 拿今天的最強者BAT來說。李彥宏和馬云,有理由把他們定義成強人。李彥宏在美國工作多年,真懂技術,看到搜索的巨大潛力,于是回國瞄準這個風口。馬云是個外星人,早年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說“螞蟻雄兵”,視野一流。但馬化騰,有理由把他定義成弱者創業。最初QQ是給運營商做的投標項目,競標輸了,就留著自己養。中途險些放棄,一步步摸索,一點點長功。用一個聯合創始人的話說,“陰差陽錯、誤打誤撞”。說不上是一開始就think big的戰略切入。 “天之道,損有余以補不足”。這話可以看成弱者創業能成的理論基礎。這個“天”,可以看成是外來力量。它不是當事人的力量,不是弱者自己的力量。但它以自己的方式進入到了人的競爭里,幫助弱者。就好像太陽發光發熱,把地球上的低處的水蒸發到空中,再落下來,讓水循環起來,實現了地球的勃勃生機。有太陽的存在,地球才不至于是一個會熵死的封閉系統。太陽是外來力量。天道相對于人,就像太陽相對于地球,它把弱者腳下的地盤變成高地,讓他們具有勢能,俯沖而下,跟強者制衡。否則,人群里強者恒強,結果也可能是“熵死”。 投資人徐小平說。創業的偉大所在,就是讓全民族每個角落、每個階層的人獲得了機會。投資人吳世春說,創業是現代的科舉。這其實是說,創業是讓水從低處流向高處、讓弱者變成強者的激活循環的機制。那創業如何能具體實現這一機制,還是需要一個基礎,弱能戰強的基礎,水從低處到高處的基礎。“反者道之動”。這話可能是描述了這個基礎。道的運行方式,是反著來的。弱而強,低而高,卑而尊。 說“天”和“道”這樣的詞語,似乎還是玄乎,就像一個黑匣子,只看到她的輸入和輸出,不知道她是具體如何運作。這個是有道理的,就像螞蟻很難理解人的世界。世間萬物受太陽的恩惠,卻也難觸摸到太陽。不過反過來,我相信我們這些俗人,也是有能力有靈性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天”和“道”這些東西有一些理解。否則,佛陀老子耶穌這樣的就像太陽一樣偉大的圣哲,也不會孜孜不倦的向俗人講經說法。 世間萬物,我們看到、聽到、聞到、摸到、創造的,無一不是在永恒變化。人有生老病死,人所創造的企業也是,國家也是。人如此,地球也如此,銀河也如此。永恒的變化,導致任何既定的形態和結構都是暫時的。優勢和劣勢也是暫時的。強和弱也是暫時的。你今天站在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但很多萬年前,這里是深海,再過很多萬年,這里會再度變成深海。這是“天之道,損有余以補不足”的實實在在的證據。 一個行業也是要生老病死的。今天的汽車,就是昨天的馬車。今天的互聯網,就是昨天的蒸汽機和電。今天的強者,隨著你所在的行業的衰老,你所在的高峰的下沉,就變成弱者。 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是有生老病死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經驗也是有生老病死的。你習慣于騎馬,所積累的技能不適合于開車。你習慣于在山脈狩獵,所鍛煉的體能并不適合于在深海捕魚,或者在平原耕種。環境變化,經驗的價值也變化。 人類創造的物質世界是變化的,有生老病死。人類自己的心態也是不斷變化的,也有生老病死。當強者俯瞰大地、生殺予奪,會趨于傲慢、貪婪、易怒。這些心態會讓他們自以為自己掌握的經驗和能力是無所不能、無堅不摧的。他們對不想看見的、不能理解的東西嗤之以鼻。比如你會看到很多出色的企業家會去評論超出商業和科技范圍之內的他們并未透徹了解過的其它東西,比如宗教、文化、藝術、醫學。他們難以意識到自己正在刻舟求劍,盲人摸象,坐井觀天。也許很多強人會不承認,但靜下心來想想歷史、想想人性、聽聽胸口,可能就不難承認。 反過來。當弱者仰望星空、歷經苦難、心存敬畏,會趨于謙遜、平和、寬容。這些心態讓他們對自己暫時不能理解的、不能掌握的、未知的東西保持興趣和探索。他們的變革力會更強。當新的陸地崛起,當新的行業啟蒙,他們會較快的探尋、學習、并占領。他們有點像螞蟻。多少劫難過去,多少世紀過去,多少恐龍滅絕,他們還是繁榮在這個地球上。 人心的這種由傲慢而謙卑,由謙卑而傲慢的變化,這種“反者道之動”,可能可以看做是“天之道”發揮作用的方式之一。天之道,之所以能損有余以補不足,因為強者會自己損傷自己,弱者會自己增強自己。人性不變,這種作用機制就不變,輪回就不變。 最后回到任正非的認識。不開放,不引入外在能量,一個封閉系統就會熵死。這里說的是形式上的開放,打開門。但需要有心理層面的謙卑,開放才有實質的內涵。那些在嘴里說著開放、腦袋如探照燈般在向外不停學習和吸收的、但骨子里還傲慢著的強人,他們所學習和吸收到的只是既有思路的擴展和豐滿,他們難以學到能令自己脫胎換骨、上一個量級的另一個體系的東西。傲慢的心是封閉的。 開放可以通過實施一個策略而達成。但謙卑卻不能。從傲慢到謙卑,除了被挫折和瀕死逼到窮途末路而翻然悔悟,很難被達成。有些極具危機感的大企業家,是人格修煉達到一定高度的,絕不僅靠思維跟視野。他們對自己員工說的,無論我們現在如何強大,從鼎盛到破產永遠只有6個月。就是用最極端的死亡來促使自己的員工保持謙卑。 一顆謙卑的心,必然是開放的。 |
 |
版權聲明: |
1.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 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