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分享,目的只有一個:帶著大家一起思考,基于當前市場競爭演化趨勢,基于當前中國企業的真實困境,如何解決市場低迷期生存發展問題,真正實現業績“持續增長、健康增長、穩定增長”。
最近,我關注到一條新聞,一家“悶聲發大財”的電商公司,叫得物,計劃裁員百分之五。
企業裁員,不奇怪,但是,在企業的業績非常好,利潤非常高的時候裁員,你會不會覺得奇怪?
那么,一家很賺錢的公司,為什么在蒸蒸日上的時候,要做這件看起來煞風景的事?
考慮到得物CEO在公開信中通篇不提“裁員”二字,可以想像,這是一個艱難選擇,當然,在我看來,也是一個正確選擇。
為什么這么說?
事實上,當前絕大多數中國企業,正在遭遇三大典型困境,而三大困境的大背景,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整體狀況已經從增量市場競爭轉變為存量市場競爭。
什么是增量市場競爭?
增量市場競爭,就是來了一輛地鐵列車,車上座位很多,想上車的人很少,只要你上去了,不用擔心沒有座位,此時的競爭,主要是看能不能搶個頭等艙、風景好的座位;
什么是存量市場競爭?
存量市場競爭,就是這趟列車已經滿員,不僅沒座位了,還有很多人站著,與此同時,在車站里等車的人還排起了長隊,想上車,必須有人下車,或者必須拼盡全力才能擠上去。
想象一下,只能擠在車門口的人,會不會很擔心自己被擠下去?當然擔心!
想象一下,站在車廂里面的,雖然不擔心被擠下去,但是,那么多人擠在一起難不難受?當然難受!想不想有個座位?當然想!
想象一下,坐著的人,會不會主動讓座?當然不會!
車站等車的人越來越多,為了能夠上車,需要拼盡全力,車上的人為了更好的座位,為了更好的位置,為了不被擠出車廂,也需要拼盡全力。
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沒上車的想上車,在車上的不想下來,還要爭奪更好的位置,于是,開啟價格戰,不降價沒業績,降價了沒利潤,陷入業績增長瓶頸。
這就是第一大典型困境:業績乏力。
業績乏力的另一面,就是過去的方法不靈了,以往的打法失效了,更糟糕的是,按照過去的方式去應對新的競爭,不但不管用,而且會帶來更大的問題,于是,不解決還好,越解決問題反而越多,從上到下,人人都是消防隊員,到處救火,忙忙碌碌,碌碌無為。
這就是第二大典型困境:疲于奔命。
當然,還有第三種情況,就是前兩個困境暫時與你無關,企業的業績增長看起來還不錯,員工的工作也看起來也是有條不紊,沒那么卷,沒那么累。
不過,只要你頭腦足夠清醒,你就一定會有強烈的焦慮不安。這里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你心里清楚,現在的業績好,主要原因是踩中了某個風口,吃到了市場紅利,暫時還沒有遭遇強大對手的挑戰。
第二種情況,你的確是完全憑借硬實力,打敗了所有強大的競爭對手,把現有業務做到了細分領域的中國第一或全球第一。
但是,你心里清楚,未來某一天,第一曲線核心業務一定會遭遇增長極限點,接下來,企業的第二曲線是什么?在哪里?
你不知道,這趟列車會把你帶向何方,這趟列車會不會快到終點了?因為如果到了終點,意味著所有人都得下車,即便是頭等艙,也失去了意義。
你不知道,如果真的必須要換一趟更有前景的列車,應該在哪一站下車?應該上哪一趟車?
這就是第三大典型困境:方向不定。
怎么辦?凡夫畏果,菩薩畏因。想要解決深層問題,需要找到深層原因。在我看來,深層原因主要有三個。
第一:缺共識。
大家都想把企業做強做大,但是,在怎么做強做大的問題上,答案通常是不一致。
比如,前段時間,我們輔導的一家上市公司,一把手和二把手在戰略方向上就存在分歧:一個認為應該把戰略重心放在發展現有業務,另一個認為應該把戰略重心放在發展新業務。
你看,大家都是為了企業好,可是一旦沒有戰略共識,僅僅是一個戰略方向的內耗就會導致企業錯失戰略機遇甚至把企業拖垮。
所以,我們首先需要的就是基于同一戰略目標的戰略規劃設計,在企業發展的大方向上達成戰略共識。
第二:缺模式。
有一個觀點,認為“缺人、缺錢、缺物”,也就是“缺資源”制約和限制了企業發展,這個觀點乍一聽很有道理,但是,市場從來不缺資源,因為資源就在那里,很多時候,你用不上或者用不了,主要原因是缺少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換句話說,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創新設計,不僅能夠盤活企業內部已經掌控的資源,還能夠把企業外部的更多社會資源進行充分利用。
所以,當戰略達成共識之后,我們需要的是把各類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的商業模式創新設計。
第三:缺體系。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我們聽過很多課程,聽的時候感覺很有用,實踐的時候,卻總是感覺用不上或者用不好。
為什么呢?核心原因之一,就是任何散點知識,不管它多么正確,如果不能融入企業的經營管理體系,就無所依附,就無法真正發揮威力。
那你說為什么不能融入?因為很多企業根本“沒有”經營管理體系。
您沒有聽錯,就是“沒有”。因為在增量競爭時代,我們做企業的習慣方式,就是“隨心所欲、即興發揮”:
比如說,經營方面隨意增加新業務,隨意追風口,隨時蹭熱點;
比如說,管理方面隨意招人用人,隨意獎勵懲罰,缺少流程,缺少程序,缺少規矩,缺少制度。
客觀地說,用這種方式來做企業,在增量競爭時代,不是大問題,更不會是致命問題。
不過,進入存量競爭時代,那些沒有真正建立經營管理體系的企業,在面對擁有強大經營管理體系企業的時候,就會遭遇圍棋業余高手面對圍棋職業高手一樣的窘境:在職業高手眼中,業余高手的每一個動作,全都是漏洞,全都是破綻,因此,在真實的市場競爭當中,對手往往只要抓住其中任何一個漏洞,就能把你一舉擊潰。
所以,為了有效應對存量市場競爭,打好基本功,夯實基本面,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經營管理體系,對于市場低迷期的中國企業而言,已經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修課,而是關乎生死存亡的是必修課。
幸運的是,這三大深層原因,不是完全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而且,我們已經找到了秘密武器:一套“逆境破局、重啟增長”的核心算法。
這套核心算法就是:用15門實戰課程,全面解鎖、徹底打通“戰略規劃-戰略解碼-戰略執行-戰略復盤”閉環流程。
這套核心算法,簡稱“一條龍”算法:戰略規劃是“龍頭”,戰略解碼是“龍頸”,戰略執行是“龍身”,戰略復盤是“龍尾”。
這套核心算法的運行邏輯,就是嚴格按照“戰略規劃、戰略解碼、戰略執行、戰略復盤”的次序,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環環相扣,首尾相連。
簡而言之,“戰略規劃-戰略解碼-戰略執行-戰略復盤”既是四大模塊,又是四大步驟,一個都不能少,形成迭代反饋,循環往復,周而復始,持續精進。
具體來說:
第一步,第一模塊,戰略規劃模塊:有8門實戰課程,解決基于戰略共識的戰略規劃和商業模式設計問題,幫助企業做好3-5年的戰略規劃與商業模式頂層設計。
第二步,第二模塊,戰略解碼模塊:承接戰略規劃模塊的成果,有1門實戰課程,解決3-5年的長期戰略規劃如何轉化為1年的年度經營計劃問題,幫助企業澄清年度戰略重心、解碼年度必勝戰役、制定出1年的年度經營計劃。
第三步,第三模塊,戰略執行模塊:承接戰略解碼模塊的成果,有5門實戰課程,解決年度經營計劃如何有效落地問題,幫助企業中高層提升領導能力、中高層提升管理能力、中基層提升執行能力,從而更好的落地執行年度經營計劃、實現戰略目標。
第四步,第四模塊,戰略復盤模塊:全面承接戰略規劃、戰略解碼、戰略執行三大模塊的成果,是承上啟下的樞紐,有1門實戰課程,解決企業戰略“從規劃到計劃再到執行”的迭代反饋機制,幫助企業以季度/半年度/年度為時間周期,及時調整、有效應對市場競爭。
與此同時,在實戰層面,我們提供三種賦能方式。
第一種方式:戰略培訓服務,采用“知識輸出”為主的授課模式,現場賦能時間1天到3天。
第二種方式:戰略微咨詢服務,采用“成果產出”為主的訓戰共創模式,現場賦能時間5天到15天。
第三種方式:長期戰略教練輔導服務,采用“授課+訓戰共創”雙模式,現場賦能時間20天到50天。
三種賦能方式,核心目標只有一個:
一切以解決企業本質問題為中心,不打雞血,不灌雞湯,一針見血,一劍封喉。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個關鍵問題:為什么是我?為什么我能做?為什么我一定能做好這件事?我來給大家講三個故事吧。
第一個故事:實戰的故事。
我的職業生涯已經進入第三個十年,在自主創業做企業戰略咨詢服務之前,我曾在三個完全不同的戰場以主要參與者身份打贏過三場完全不同的大硬仗:
第一場大硬仗:在大型央企中國石化任職期間,以主要成員身份參與了中國最大的成品油零售商第一次重大戰略轉型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全過程:成功締造了發卡量超過一億張的中國石化加油卡以及中國最大便利店連鎖品牌之一“易捷”便利店。
第二場大硬仗:在大型外企友邦保險任職期間,以主要成員身份參與了友邦保險主導的中國保險營銷模式戰略變革項目,成功實現了“一個打九個”的業績奇跡:在北京保險市場,作為外資壽險的業績第一名,我們的業績連續三年超過了外資壽險公司排行榜當中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業績總和。
第三場大硬仗:在大型民企金蝶集團任職期間,以主要成員身份參與了“咨詢服務+軟件系統落地”商業模式變革:幫助多家央企、國企、上市公司通過“戰略規劃+管理咨詢+系統落地”的方式,實現了戰略破局、重啟增長。
我,實戰派的極端代表;我,從來不玩虛的;我,對一切形式主義保持零容忍;我,對一切真實挑戰始終斗志昂揚!這就是我的第一個故事:實戰的故事。
第二個故事:專業的故事。
分享我的三個關鍵詞:跨行業、跨企業、跨專業。
跨行業-我服務過的行業非常多,首先,從大類劃分的農業、工業、服務業,全面涉及;其次,如果細分一下,非金融行業:食品、餐飲、工程機械、能源、IT服務、白酒、汽車零部件、商用車、房地產、環保、家居用品、教育、軍工、旅游、零售等等,金融行業:國有大型銀行、城商行、農商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等等。
跨企業-我服務過的企業類型非常多,比如,按照企業性質分類:央企、國企、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民營企業;比如,按照企業規模分類:小微企業、中小企業、民企五百強,中國企業500強,世界500強等;比如,按照發展階段分類:初創階段(種子輪、天使輪)、發展階段(A輪、B輪、C輪)、成長階段(IPO上市)、成熟階段(市值管理)
跨專業-因為跨行業、跨企業,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問題不同、需求不同,我需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持續提升專業能力,所以,我在企業戰略、商業模式、組織變革、流程管理、人力資源、營銷管理、領導力等不同專業領域都有過深入研究和實踐。
很顯然,跨行業,不容易,跨企業,不容易,跨專業,不容易,在整個過程中,踩過無數大坑,摔過無數跟頭,講起來,簡直就是一部又一部的血淚史。
當然,正是因為經歷了足夠多的坎坷,也才能積累足夠多的經驗和智慧,也才能更有底氣來幫助企業更從容的面對挑戰,也才更有能力幫助企業更有效的解決問題。
這就是我的第二個故事:專業的故事。
第三個故事,專注的故事。
我的人生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定的好戰略。為了實踐使命,我的人生為兩件大事而來。
第一件事:挑戰十年(2021.01.26-2031.01.26)時間連續直播3653天,每天一堂戰略課,天天直播不間斷,連續十周年,連續3653天。
2025年關鍵里程碑:
2025.01.26達成連續直播4周年、2025.06.13達成連續直播1600天、2025.12.30達成連續直播1800天
十年直播的關鍵時刻:
2021.01.26是正式發起挑戰第0001天
2022.01.26是挑戰成功01周年紀念日
2023.01.26是挑戰成功02周年紀念日
2024.01.26是挑戰成功03周年紀念日
2025.01.26是挑戰成功04周年紀念日
2026.01.26是挑戰成功05周年紀念日
2027.01.26是挑戰成功06周年紀念日
2028.01.26是挑戰成功07周年紀念日
2029.01.26是挑戰成功08周年紀念日
2030.01.26是挑戰成功09周年紀念日
2031.01.26是挑戰成功10周年紀念日
第二件事:挑戰三十年(2019-2049)時間只寫一本書《第二曲線戰略》,三十年(2019-2049)時間連續迭代10版。
最近進展:
1、《第二曲線戰略》(第1版)已于2019年8月在北京正式出版發行,目前已經絕版,不再對外發售;
2、《第二曲線戰略》(第2版)將于2025年8月在北京正式出版發行,作者簽名版限量首發1000冊正式開啟預訂,99元全國包郵;
關鍵時刻:
2019年:《第二曲線戰略》(第1版)
2024年:《第二曲線戰略》(第2版)
2027年:《第二曲線戰略》(第3版)
2030年:《第二曲線戰略》(第4版)
2033年:《第二曲線戰略》(第5版)
2037年:《第二曲線戰略》(第6版)
2040年:《第二曲線戰略》(第7版)
2043年:《第二曲線戰略》(第8版)
2046年:《第二曲線戰略》(第9版)
2049年:《第二曲線戰略》(第10版)
這就是我的第三個故事,專注的故事:一生懸命“企業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