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企業培訓網 > 管理學堂 > 戰略管理 > 投小米成功,晨興投資主題有兩點 |
投小米成功,晨興投資主題有兩點 |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15-11-17 11:58:36
|
|
作者:劉芹
晨興整個投資的主題,過去十幾年幾乎沒有變過,主要在兩點,第一投中國的消費,第二投科技的創新。 互聯網超級節點的演變,說明機器文明的進化還在進行 在歷史上,如果沿著整個互聯網的發展歷史,其中的超級節點一直在演變,超級節點意味著什么?回到互聯網的本質,每個網頁跟其它的網頁之間都是有連接點,所以互聯網的本質我們認為——一個是數據,沒有數據就不成為信息;第二是鏈接,數據沿著在節點上面和鏈接上面傳遞。雅虎是做網頁分類,谷歌用一個非常優美的算法把聯結點做到機器上的自動化的聚合,到Facebook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超級節點,所以節點無處不在。所以人在海量信息面前怎么找到跟自己相關的信息?第一代人工,第二代是機器,第三代是Facebook。 創新就是進化的結果。比較一下機器和人腦之間對信息的承載和處理的能力,其實現代機器掌握信息的容量已經跟人腦之間的容量還有差距,但是差距已經越來越小。從機器承載的數據里面有算法,就跟我們大腦在處理信息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為什么認為互聯網作為一個投資來講是有長期的投資價值,因為我們看到了,它像人類的進化一樣,到今天人類還在進化,機器文明的進化還在進行。 人類是靠遺傳,把上一代超級節點核心優秀的基因創新點能夠繼承下來,這就叫遺傳。創新不是光靠繼承,一定要靠變異,變異就是創新點。機器文明的歷史,已經變異很多次。 我們可以看出,互聯網的演進它有非常長的生命力,這是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比較,但是總體來講,人工智能,因為有所謂的繼承和變異的特征,所以我們相信創新的機會是無所不在的。 每次革命都是新技術驅動、用戶體驗來承載 互聯網每次的革命都是新技術的驅動。你們今天關注都是蘋果和小米這種智能機手機,它給我們的相關性比如它是觸屏的,非常好用,有豐富的內容,但是有沒有人真正了解到——之所以蘋果可以把產品做得這么好用,其實是有傳感器技術、還有芯片技術(在起作用)。如果沒有這些底層技術本身的演進,是出不來蘋果這么偉大的產品。只是喬布斯把這么多復雜的芯片技術用一種人性的體感性的東西表現出來,所以技術變異仍然是基礎。 其次,好的技術,必須要靠好的用戶體驗來承載?傮w來講,好的技術的東西,如果沒有像喬布斯對人性的理解,是無法把這個基因跟體驗組合。比如我們說美女,美女代表的是優秀基因,最終是由我們的感官來體驗,所以優秀的基因必須要有一個載體把它承擔出來。 創業者需要自問的三個問題 石頭縫中蹦不出孫悟空,每一個成功的公司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們都是繼承上一代公司的優點和創新的思路。你要找到你的創新基因點,首先要問三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來,我向哪去。這三個問題是作為創業公司其實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因為你是誰這件事是定義你對自己的理解,你要知道前一代公司為什么成功的,背后成功的要素有什么是你要繼承的,這是繼承性,即DNA的特點,為什么我的女兒長得像我,因為DNA把我生命的片斷繼承給她。所以我們經常問他你是誰,你從哪來,你到哪。 中國的創新空間在哪 我經常和基金合伙人、基金的投資人講,其實我不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硅谷風險投資基金,美國是做成熟經濟體,他們整個公司從競爭環節來講,想要產生商業上的超級利潤必須要依賴于一種對于商業的壟斷力,絕大部分要靠所謂技術創新,專利保護。很不幸,中國并不是全世界最有創新性的國家,我們認為我們投資的角度來講,我們是在學習和利用世界上最新的技術,但是我們更重要的是怎么把它應用到中國的消費理念當中去。 其實典型來講,蘋果并不是在技術上特別創新的公司,這一點是有爭議,因為傳感器不是它發明的,其實喬布斯是把科技和人文的東西結合得非常到位,其實每次顛覆是用戶的習慣,滿足用戶的深層次的心理上的訴求。 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看腦白金這個產品,很多人說這是一個保健品,可以有很多總結,按照我們從生命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史玉柱本身對人性有很深的洞察力,他并不比喬布斯差多少。實際上送禮是送給老人的,中國有一個奇特的現象,每年有大量的人要去打工,到春節了,人要回家,不能空手而歸,這是史玉柱抓住的第一個剛性需求。第二為了要送禮,腦白金不便宜,金額貴,但是也買得起,定價非常重要。 優秀的創新公司知道如何把科技的產品包裝成直指人心的東西,在商業上有很多顛覆性。中國有大量的需求沒有被得到滿足,但是中國商業有一個機會:不用傳統的方法滿足需求,像是小米彎道超車。 中國與美國非常像,美國有嬰兒潮,中國有后文革一代,我們為什么在中國做投資,比硅谷有優勢,我們是百分之百本土的屌絲,作為VC界的屌絲,如何立足本土,深入了解你的用戶需求,這是我們從投資上來講的第一步。第二深刻地了解技術特征,技術從互聯網來講,它有幾個有優秀基因的理念,第一我們的工作最難的地方,我們必須在別人還沒有意識到之前,我們要領先市場1.5步,對于這個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理解趨勢不是最難的,早期如何落實路徑是最難的 我跟很多同行打交道,大家對趨勢有很多的理解,其實趨勢不是最重要的,落實到路徑是最關鍵的,這在早期是最難的。我們投了很多公司,平均差不多要陪6-8年。0-1怎么讓你的用戶不需要復雜的教育可以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其實0-1非常難,我們覺得創業無論是作為投資還是創業者來講,最難的事情是做減法。減法會逼著你想清楚,你在現階段真正需要專注證明的,需要向用戶證明的,你要試錯,證明核心利益到底是什么,如果沒有辦法用一兩句話講清楚,我認為是減法做得不夠透徹。做得不夠透徹會帶來真正的風險。 大公司犯3次錯誤還有7次機會,而小公司犯2次錯誤就沒有機會了。這是取決于對于目標市場和顛覆,回到你是誰,需要消費者在1分鐘之內很快的明白。消費者今天是一個供給過度飽和,我們現在處于一個過分供給的消費社會,消費者對于某一個新產品的耐心度,其實不超過15秒的,其實在15秒以內可以打動他非常的關鍵。 怎么讓用戶有感覺?開玩笑地說,可以讓用戶尖叫。如果仔細研究小米營銷的文案可以發現,他們不斷在找探針,這里面都體現公司在0-1階段和1-10階段的產品,我們很多產品會說話,15秒鐘之內打動消費者,這是非常關鍵。其實產品最終呈現出來的東西是你思考最終的呈現,所以從這一點來講,我們的投資實際上就在這三件大事(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到哪里去)上做深入的落地思考,光考慮趨勢性的東西是沒有用的,最終是要落到實處。 成功的投資與成功的創業一樣孤獨 關于創業者的問題,其實人不是孤立的,我們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人,為什么我們剛才講識人斷物,你對自己業務的理解可以反映出你這個人多面性的地方,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去了解所謂的個性、背景,我們會很關注你娶什么樣的老婆,過的是什么樣的生活方式,你交了什么樣的朋友,這些東西都非常的關鍵,不一定有絕對性,但是它可以讓我們很好的理解一個人。 為什么說老婆很重要,兩個原因。第一,其實每一個創業者的配偶,有的是女性創業者,其實每個創業者的配偶和家人是他們的第一個天使投資人。我這兩年做得不好,我經常投一個公司,我經常請兩口子吃一頓飯,以前是寄賀卡。第二娶什么樣的配偶反映你需要什么東西,很簡單,因為其實創業者就是一群不太安分服輸的人。 我其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創業者,但是算是半個創業者,因為這個基金也是我們獨立發展起來的,我們也放棄了一些硅谷獵頭基金找我們。我們從中歐畢業出來的時候,深刻地發現,中歐培養大量的優秀職業經理人,但是我們很缺乏優秀的創業者,職業經理人跟創業者最大的不同,職業經理人很多時候是怎么把一件事正確地做好,而創業者在問三個問題,我到底干什么,從哪來,我是誰。職業經理人有時候不太想這些問題,因為很多事情都有人在想,只是把這個目標定下來,完成這個目標,規范動作正步走可以走到那兒。 創業者不是這樣,他是跟自己較勁。創業者是什么?很多時候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人本能上都趨利避害,其實趨利避害的結果沒有人選擇創業,失敗率這么高,為什么要選擇創業。我在這里感慨一兩句,我們一致認為,其實創業者我是特別尊重他們的,真正尊重的不光是成功的創業者,也有失敗的創業者。中國統計有200多萬個可以被追溯的域名和網站,只有40家上市,6萬分之一的概念,這些公司可以賺錢。因為今年股價都漲得特別好,70%的市值被兩家公司占據,百度和騰訊。 我在這里辯證說兩件事情,如果創業者成功了,千萬不要過于沾沾自喜,我碰到有些創業者成功之后,他認為自己的身高在100米,其實不是的,我們的身高普通人還是1.7、1.8米。你在社會的高度是因為事業的機遇和浪潮而推上去,如果很幸運站在浪尖的時候,注意要保持姿態,不要被打落下水,因為有的時候成功并不是完全靠你的能力,我們自己認為是這樣的,我們自身的能力,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者,只占成功要素最多50%,其實50%真的是靠運氣,運氣非常的重要。所以當你有機會站在浪尖上的時候要有危機意識。 對這些不甘于寂寞的創業者,他們非常的優秀,我向他們表示尊重。200萬的網站,6萬分之一,99%的公司是不成功的。我們有一個自己的投資方法,我們對于創業者挑選當然是比較嚴格,但是如果你真是一個優秀創業者,我們一起看好一個方向一起做。 一個優秀的創業者,哪怕失敗,我也可以投你3次。這里有兩個潛臺詞:第一,優秀的創業者是稀缺資源;第二,第一次不成功,有的時候是運氣不好,如果不是人的原因,我們愿意再敗一次,就像我們投小米成功一樣。他們是選擇常人不選擇的路,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他們在常人眼里都是非常的瘋狂,他們都做痛苦的決定。 我們不追求很大規模的基金,我們追求優秀創業者心目中最有口碑的風險投資基金。其實我們做投資是很孤獨的,我們投小米是非常孤獨的,但是孤獨的創業者,因為你是少數,才有機會做6萬分之一成功概率。 |
 |
版權聲明: |
1.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 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