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原色影院_免费av在线_中文字幕最新精品_久久精品视频99

  歡迎訪問企業培訓網!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發布培訓需求 | 下載培訓APP | 將本站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夾
企業培訓網 專注企業管理培訓
培訓課程 企業內訓 商務考察 高校研修 培訓講師 管理學堂 培訓年卡
位置導航您的位置:企業培訓網 > 管理學堂 > 戰略管理 > 企業想轉型?先讀懂這四個變化

企業想轉型?先讀懂這四個變化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15-8-25 13:49:29  

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陳春花

1、必須確立基于變化思考的習慣

  市場非常現實,你以為看到了變化,其實是變化的結果。這意味著機會已經過去。而對于傳統企業來講,或許就意味著一場災難,甚至是滅頂之災。這已經不是危言聳聽。

  哈佛商業評論著文稱這一波顛覆大潮與以往顛覆有著本質的不同,它稱之為大爆炸式的顛覆。這種顛覆呈現出無可阻擋的開發、無可控制的成長、無章可循的戰略特征。而“巨人倒下時身體還是熱的”。因為當變化突如其來時,你已經沒有迂回余地。它違背原來的競爭規律、產品無疾而終、消費者集體叛逃,替代你的卻不是你看得見的對手,而是另外不同的產品服務策略。這種產品與服務,性能更好、價格卻更低、定制服務更出色,這種完全不同的競爭策略,是因為計算機技術。

  所以企業持續生存之道,是在自己隨著一波浪潮崛起后,還要看到下一波浪潮的機會。我曾經在2006年著文《認識世界級企業》,著重表達了這種擔憂。因為看到世界級企業無是不反復經過生死考驗,并時刻保持著警惕不敢稍有松懈。我在文章中談到對沃爾瑪的關注:

  “在非洲,每天早晨羚羊醒來。羚羊明白它必須跑得比獅子快,不然它會被獅子吃掉。每天早晨獅子醒來,獅子也明白它必須賽過跑得最慢的羚羊,不然它會活活餓死。不論你是獅子還是羚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旭日東升,你就得開始奔跑!這句話就掛在沃爾瑪前任CEO大衛.格拉斯(DavidGlass)辦公桌對面的墻上,他也經常把這句話作為談話的結束語。沃爾瑪能夠一直保持世界500強的領先者,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能夠一直保持和環境的匹配。”

  現在我們可以近距離看到這個商業巨頭的變化舉動,2012年年底,沃爾瑪在中國裁掉了20個采購辦公室,全力發展一號店,迅速布局電商。2014年沃爾瑪已經重回世界500強的榜首位置。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假設它不作出根本性的轉變會怎么樣?

  這也給我們信心,企業經營之道是基于變化的思考,也必須基于變化的思考,而這也是組織轉型的認知準備。如果你愿意變,一切皆有可能。

2、看懂四個變化

  我們從前想不到的事情,今天全出現了;我們未來想不到的事情,也呈現在眼前了。那么如何看懂變化,這種基于變化的思考可以從哪幾個角度看,是需要給組織成員明確的指引的。

  變化一:沒有永恒的成功經驗,因為市場自己在變;

  IBM全球CEO調查系列研究在過去的9年里,積累了深入的洞察和豐富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企業經營發展的脈絡,那些活下來、活得好、新涌現的企業做對了什么?

  在2004年的時候,那些規模化的企業取得了成功。因為那時以收入增長為第一要務。許多在那個時期奮斗過的人知道,當時大家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不斷尋求規模增長,因為機遇就在于你的規模。到了2006年,真正的機遇是來源于商業創新,那些以創新模式領導行業的企業持續獲得了成功。到了2008年就需要有能力去做整合了。到2010年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駕馭復雜性。

  復雜就是不再是線性思維,而是模糊思維、多元思維。其最大的要求是什么?就是要接受不同的觀點,同時還能明確地知道自己的觀點是什么。如果接受別人的觀點做出改變,卻忘記了自己要做什么,這就說明你沒有駕馭復雜性的能力。

  到了2012年開始全面擁抱互聯網。大家都知道,從2010年到2012年這個階段,成長最厲害的公司是阿里巴巴,因為它全面擁抱互聯網;第二個成長迅猛的公司是騰訊,因為它也全面擁抱互聯網,這個時候,人們發現,增長也不再是線性增長,而是量級增長。

  從2004年到2012年發展的歷程告訴我們,如果學會基于變化的思考,就會發現,市場一直在變,所以機會一定是有的,我們不用擔心說未來有沒有機會,事實是每兩年機會就會被調整一次,每次調整,你的機會就會來了,甚至到今天,調整的時間間隔已經縮減到一年,甚至更短,每天都在發生一些前所未有的變化。

  變化二:互聯互通的經濟特點;

  這個經濟帶來的最大改變是什么?就是員工對你的期望會變高,市場對你的期望也會變高,更重要的是,你所有的創新必須來源于這種廣泛的聯系,所以如果還是用原有的經驗來做的話,就一定沒有辦法面對這個變化的世界了。顯然,這次變化與以往不同。

  我換個角度,用“共生”與“眾享”來描述今天的經濟特點,這個特點要去每個人都需要做出改變,不是你自己有多強大,而是你與誰聯系在一起,去年我們還在為美的與小米的組合而驚奇的時候,今天萬達與萬科的聯合更是讓很多人“萬萬”想不到。有人認為兩家公司的文化非常不同,合作后的價值仍待觀望,但是我一看到這個信息就轉發在自己的朋友圈,告訴大家這是我所樂見到的事情發生,因為互通互聯才是關鍵。

  幾年前IBM提出“智慧地球”的三大特征之一就是“互聯互通”時,我相信很多中國企業家并沒有真正理解這個觀點的價值,在今天,當看到蘋果組合合作伙伴,改寫手機行業的奇跡的時候,人們不僅僅驚呼“平臺型企業”到來對行業的改變,更深深地認知到,聯合發展的迫切性。也就有了我多次強調的那句話的認同:如果你說你與誰競爭,那你一定是錯了;如果你說你與誰在一起,那你一定是對了。

  變化三:影響組織績效的外部力量是技術、員工和市場因素;

  很多時候,人們并未關注到影響組織績效的外部力量在發生著變化。大部分情況下,人們更關注行情、價格以及上下游供應商以及分銷商的變化,關注政策、資源等要素的改變,甚至打架也會認為全球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這些外部力量對企業的績效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的確如此,如果放在之前的情形中。

  在今天,一個重大的發現是影響組織績效的外部力量,其實跟行情沒有太大的關系。甚至在很多行業與政策的關聯度也沒有那么大了,比如房地產;而在更大范圍的領域里面,全球化似乎也不是一個關鍵影響因素,因為世界已經是平的。

  那么在今天,什么因素是影響組織績效的外部因素呢?第一是技術,第二是員工,第三是市場要素。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之深、之大、之巨,不再需要我去累述,每個行業,每一個人都因其不得不做出改變,傳統企業因為互聯網技術,甚至集體陷入焦慮,那些行業領先者在互聯網技術出現的時候,顯得束手無策。市場要素本身一直是影響組織績效的外部力量,這個也不需要我過多說明,我需要提醒的是“員工”。

  我們習慣于把員工納入為組織的內部力量,很少有企業把員工作為組織的外部影響因素去考慮。我之所以把員工作為組織外部因素,是因為今天的員工更應該理解為“人力資本”,而不是“人力資源”,“資本”本身的屬性就是“趨利避害”,“市場化”與“社會化”,所以員工在今天擁有了從未有過的“獨立性”以及“自由性”,組織的壁壘已經被打破,開放組織才可以讓企業具有競爭力,而開放組織本身,也一定程度上給予員工釋放自己價值的機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需要好好去理解。

  變化四:持續經濟價值的主要來源將是人力資本、客戶群、產品/服務創新。

  企業獲取持續的價值增長是極為重要的,我一直以來都認為,對于一個企業而言,規模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可持續性。因此,理解變化的第四個角度,就是對于持續性價值的判斷,這需要從創造價值的來源去做判斷。

  企業的持續性取決于員工持續創造與創新的能力,如果企業擁有的成員能夠不斷地創造價值,不斷引領變化,不斷創新出新的商業模式,就如阿里巴巴的淘寶、支付寶、雙十一,這些劃時代的創造,一定是因為企業擁有無限創造能力,才會有這一切的出現,如果去看看阿里巴巴所誕生的億萬富翁、千萬富翁的人數,你可以理解到這意味著什么。

  這是一個互動與社會化的時代,因為互聯網技術以及信息對稱所帶來的價值感知的改變,使得客戶群會成為一個能夠貢獻持續價值的要素,不是擁有顧客或者客戶,而是能夠與客戶建立關系,或者人們習慣所說的“社群”或者“粉絲”,建立起屬于企業與客戶的圈群文化以及黏性,持續性就會建立起來。這兩天小米發布新品,很多人排大隊等待;每一次蘋果新手機的發布,都是一次營銷的盛宴。

  我一直很欣賞蘋果和騰訊,一個是不斷給你智能手機產品的驚喜,一個是不斷給你人們交往便利性的驚喜,因為產品/服務創新,這兩家企業走在持續領先的路上。很多時候,大家會問我,技術與市場改變巨大,如何才可讓企業可持續,我總是很明確地回答,回歸產品/服務,機會始終是你的。

  這些變化已經是實實在在在發生,就看我們愿不愿意做出新的洞察和調整。能夠理解形成洞察和洞察轉化為行動企業就會成為優秀的企業。

  如果量化一下,IBM的報告指出:能夠形成洞察的企業,高出其他公司績效的28%;能夠將洞察轉化為行動的企業,又高出其他公司績效的26%。所以只要愿意去理解市場數據的變化,理解洞察的方向,將洞察轉化為行動,我們就會有很多機會領先。

  將洞察轉化為行動需要組織轉型去做配合,很多企業在組織轉型上面臨著許多挑戰,雖然洞察變化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更難的是如何將洞察轉化為行動,即組織變革會更加有難度。所以我先請大家在組織轉型的認知上做好準備,也就是擁有基于變化的思考習慣,然后再去展開組織轉型的相關步驟,后面我會用一組文章,闡明如何進行組織轉型。

  借勢,這是孫巍快營銷的精髓之一。

  復盤:方法可靠,效果好、投入低。

 版權聲明:

1.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 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戰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企業執行力
產品規劃 研發管理 項目管理 IE工業工程
生產管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商管理
精益生產 現場管理 車間管理 供應鏈管理
營銷銷售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員技能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大客戶銷售
人力資源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 3E薪資體系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培訓師培訓
財務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務人員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房地產稅務
職業生涯 中層經理 秘書助理 基層班組長
檔案管理 溝通技巧 商務禮儀 EXCEL與PPT
高級文秘職業化訓練
中層經理人綜合管理技能提升
關鍵績效指標與平衡計分卡實戰訓練營
·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研究生課程進修
·清華大學私募股權投資總裁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卓越財務總監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財稅總監創新管理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營銷管理與創新實戰研修班
·清華大學人力資源創新實戰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資本運作與企業管控研修班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運營總監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集團管控總裁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房地產經營與創新總裁(CEO)班
·清華大學情感與家庭經營智慧研修班
·清華大學資源整合與商業模式研修班
·清華大學演講口才與管理溝通研修班

網站動態 | 廣告服務 | 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企業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進步,助力企業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78113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