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陶勇
因一則 “國資委暗推南北車整合”的消息而雙雙停牌的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9月4日晚間紛紛發布澄清公告。
但是,從澄清公告的口氣來看,似乎又存在著并不否認的感覺。公告表示,央企重組整合相關事宜由上級有關部門決定,目前公司控股股東未接到有關文件。未接到有關文件,并不代表重組事宜不存在。這也意味著,南北車的整合傳言,并非空穴來風。 現在的問題是,作為兩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上市公司,是否整合、如何整合,企業卻不知情,而要看上級有關部門的決定,就有點讓人難以理解了。 眾所周知,南北車是2000年分拆的,從拆分到現在,也就短短的10多年時間,卻又要整合到一起了。顯然,整合要比拆分的難度大得多。不僅整合的方式需要兩家共同接受,而且整合后高管的安排、員工的待遇、資源的重新配置等,也都關系極大、影響極大,甚至可以說阻力極大。 據悉,鐵路總公司對南北車整合是竭力反對的,理由是,整合后會形成市場壟斷,會直接影響到鐵路總公司這個最大客戶的利益。但是,相關人士則認為,在高層反復向國際市場推銷中國高鐵的情況下,按照南北車目前的營銷模式和商業手段,如果不整合,就極有可能出現大打價格戰的現象,使中國高鐵在進入國際市場前就遭遇嚴重“內戰”的摧殘,最終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國家利益。 那么,整合到一起,是否就意味著這樣的格局可以打破,惡性壓價、惡性競爭的現象就將不復存在呢?也未必見得。 必須注意,南北車出現惡性競爭、瘋狂壓價的行為,更多的并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是經營者個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需要。因為,在他們眼里,企業少賺錢或虧損可以容忍,“輸”給對方則無法忍受。所以,寧可降價、壓價,也不能讓對方占了上風。于是,惡性競爭也就不可避免了。退一步講,就算整合到了一起,表面看是一家了。實質上,暗中較量并不會結束。畢竟,依靠行政手段主導的整合,大多都只能是貌合神離,暗中爭奪、暗中使手腳的現象可能會更加嚴重。更何況,象南北車這樣的大型企業,要真正整合到一起,決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 我不知道,當初將鐵路車輛公司拆分成兩家公司的,是誰主導的,拆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因為,有傳聞說,南北車拆分以后,有明確的要求,南車的銷售區域在南方,北車的銷售區域在北方,雙方互不進入對方的“領地”。這就讓人不得不產生這樣的疑惑,既然將兩家拆分開來,為什么又不要劃分經營區域呢?這樣的拆分有什么意義呢? 能夠想到的,這一定是一場行政行為的拆分,或是某位領導個人的主意,或是鐵道部領導的主意,或是哪個部門拍腦袋的結果。不然,怎么會出現將兩家拆分以后再確定銷售區域這樣可笑的現象呢? 在老問題尚未解決好的情況下,整合的新問題又出現了。而且,按照企業的說法,整合的主導權掌握在上級部門的手中。問題是,由上級部門來主導南北車的整合,會不會再次出現分拆后的問題呢?這種由行政手段進行的拆分或整合,能否體現市場化要求呢?所謂的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應當如何來體現呢? 必須注意,按照傳聞,南北車都拿出了自己的整合方案。也就是說,上級主管部門必須在兩家提出的方案中選擇一個。如此一來,豈不又要成為雙方攻關的一次機會。這樣的結果,筆者擔心,最終出臺的重組方案,極有可能是對南北車都不利的平衡方案。因為,太多的事實證明,只要是通過利益反復平衡制定的方案,沒有幾個是真正能夠成功的,是能夠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的。 南北車整合,還是要走市場化之路,上級主管部門可以進行推動,但不能主導,具體的方案,應當由企業按照市場化要求進行協商,按市場化要求確定。包括股權結構、人員安排、企業定位等,都按照市場規律辦事,而不是行政強行將兩者綁在一起。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對南北車進行整合,也是需要的。當初將其分拆,本身就存在一定問題。因為,按照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以及反壟斷的相關規定,只有當企業形成真正的自然壟斷后,政府才能干預,才能將其強制拆分。否則,是沒有權利這樣做的。整合,則政府可以發揮更多的作用。但最終的實施,還是應當以企業為主,而不是政府主導。因此,南北車的整合,上級主管部門還是要擺正位置,更好地發揮兩家企業的作用,讓兩家企業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協商與研究。而在整合以后,如何規范兩家企業高管的行為,也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