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場猝不及防的俄烏戰爭,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妖鎳”瘋漲,已突破10萬美元/噸關口。讓市場產生極度恐慌。
疫情以來的海運暴漲,即使行業尾部公司,業務也飛速增長。增長的根因在于集裝箱單價的猛漲。一個原本只要1500美元左右的集裝箱可以賣到40000美金。
黑天鵝事件頻發下,中國企業雖然遭遇了很多挑戰,但同時也出現了新的機遇。
比如,美國在線協同軟件Figma封禁大疆,導致國產設計軟件業務井噴。
未來還會飛來哪些黑天鵝?優秀企業曾經是如何轉危為機抓住機會的?到底帶給我們中國企業哪些啟示?
美國制裁持續加重,如果SWIFT這個金融核彈被復制到中國企業,中國企業該怎么辦?
企業其實應該更加警覺,看熱鬧的心態太輕敵,SWIFT系統(全球美元結算系統)的停用,其實就是一顆金融核彈,只是目前還沒有運用到中國企業。
首先從延長線思維來看中美貿易戰這件事情,肯定會持續發生,且深度、廣度還會不斷加劇。
廣度上,未來不斷有新的企業被加入制裁清單,深度上,如果美國把一些清單上的企業踢出SWIFT跨境結算系統,短期之內對企業的傷害會達到最大,沒有預判準備的企業甚至會直接休克。
舉一個例子,最近俄羅斯和歐洲國家之間不停的收繳對方個人或者國家的財產,表面上看是強盜行為,背后的邏輯是歐美切斷了SWIFT系統后,俄羅斯原本需要定期償還的債務,因為沒有這套國際跨境結算系統而償還不上,歐美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收繳俄方財產彌補自己理出正當。
這就不再是簡單的強盜邏輯,如果未來中國企業走到這一步,這將非常致命。
需要思考,企業如何自力更生,想辦法有質量、有尊嚴地持續活下去?
并不是沒有辦法,實際上我們看到業界很多企業不停地做拆分,如果未來這只黑天鵝飛來,我們會發現一批企業是通過拆分,以由大變小的方式,讓自己的有生力量保存下來,其實也是一種方案。
中國企業究竟會在哪些方面受到重大影響?
供應上,如果一家企業又被放進了清單里,首先面臨的是供應問題,原先的代工伙伴不能供貨。
我們走訪一些企業,供應問題只是表象,市場份額上,企業全球銷售都會受到影響,比如知識產權、美國設備、美國原材料等等的限制,超過25%客戶和供應商都不敢再買賣。
銷售上,華為手機在海外,如果不能使用GOOGLE底層軟件,手機就變成了板磚,銷售、渠道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服務上,很多企業做服務時,不可避免的會使用一些工作軟件,大家都知道美國的服務軟件世界領先,軟件停用,服務即停。
生產上,制裁長臂管轄有25% 的限制后,原先一些配件在巴西、歐洲、亞洲生產,但工廠之間的半成品和成品傳遞,都要遵從25%的限制,所以制造環節也深受影響,而且影響巨大。
所以中國企業如果想真正地站起來。主要靠你以前就有主動預案,如果當時再去反映,這些全方面的影響很難被全部吃掉并消化。
因此我們結合中國企業的現狀,給出3條建議:
1、要把戰爭、疫情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事件,作為重大影響因素與自身業務進行深度關聯,千萬要杜絕旁觀者心態,充分認識到今天的世界是平的。
比如俄烏戰爭直接導致原油供應出現問題,出現油價上漲,最終傳導到物流上漲。由此帶動各種原材料或者企業供應商全面漲價,我們該怎么辦?一定要提前做推演和預案。
2、基于對客戶、對采購、對供應鏈的影響,企業應該思考端到端的應對策略和方案。
比如采購和研發方面,資源的充足度夠不夠?有沒有替代的方案?計劃和供應鏈的體系是否能保障平滑供應一段時間?要看整個線路的庫存通道怎么制定?
3、產品規劃、采購、供應鏈三者作為重中之重,應該審視如何做出調整。
比如,以前的產品規劃都是為了競爭力,為了創新,但是黑天鵝來臨以后的產品規劃,一定要往可供應性上靠。產品設計再優秀,制造不出來會很無力。
我們在走訪企業時發現,大家都意識到要準備充足的資源,但有時候缺貨,100個物料就差1個時,自己制造不出來,市場上10倍價格,看看那99個物料的庫存成本和銷售成本,10倍也買了。
也有一些企業就原地不動了,就按現在的產品去賣,其實也不行。
企業再苦也要持續不斷的推出新品,這關乎一個公司有沒有未來,要有未來,就要有投資,要有投資就要有充足的資源。
資源短缺的矛盾在戰爭之下凸顯,我們的企業該怎么辦?
自然資源在人類無限的欲望面前,全球供應長期小于需求。舉一個例子,像特斯拉,如果按照他原來的規劃,整個地球上的鈷(一種電池原材料)還不夠特斯拉一家企業使用。所以電池解決方案才提倡多用鎳和其他資源。這種自然資源的爭奪,一定會帶來物料漲價。
大家都知道比爾蓋茨家中有一個元素周期墻,大家都覺得是高調的炫富,但其實這反映的是創新型公司在發展時怎么思考。
每個人都不是上帝,一開始能夠找到一種解決方案就不錯了。量產發現不對,立馬修正解決方案,遇到問題再繼續改。
這也反應出,人類面向未來這種技術發展的路徑,跟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資源,這個矛盾是一直懸在這的。
自然資源未來一定會長期短缺,戰爭也加劇了影響,給企業的三個建議?
1、企業自身要擁有足夠強的產業洞察力,做出準確預判。
提高對貿易戰重視程度,對自然材料選用提高洞察力,縱深產業鏈去分析,我們走訪的企業里,已經有人分析到系統、到元素。一直向下打開,把整個產業鏈分析透徹。
也有很多企業做成本措施的時候,只打到我和我的供應商,供應商說降不動了、缺貨了,就擱置了。
其實這些企業都應該去做深入的產業鏈洞察分析,掌握漲價或者缺貨的風險。
對于一些OEM模式企業,面對未來國際互信基礎的逐漸減弱,合作的概率會變少將會是趨勢。
從企業微觀來看,我們還是建議企業即使不做生產也要掌握生產關鍵環節的技術,包括整個產業鏈的洞察,對產業鏈瓶頸的探尋都要去做。如果沒有,企業核心競爭上肯定會受傷害。
2、找到產業鏈上稀缺資源的替代解決方案。
對產業鏈上比較稀缺的資源,一定要想辦法解決。當企業自身把產業鏈已經看清楚了。要想辦法根據自己在產業鏈里的力量,做一些預案。
如果自身力量不夠,就要想辦法簽長期協議來保障自己的長期供應。或者直接去找原材料供應商,跨領域、跨上下游去鎖定一些資源,保障自己的供應持續。
3、把握趨勢,從設計端避開高風險資源。
從設計方案上入手,在產品設計時避開可能引發價格戰的稀缺資源,提前規劃產品設計,順應趨勢的創造產品和服務。
全球行業標準分裂,對外貿易企業該怎么辦?
這些年來,國家與國家之間都在建設自己的標準,企業也在建立自己的標準,企業產品SKU大幅增加。未來這些現象可能會持續加劇。
未來整個世界的技術標準,可能會分裂,包括一些國際化的組織可能也會分立。互相之間的知識產權的壁壘,可能會打破。
實際上以前在通信行業七國八制那個時候也發生過。未來也還會再發生。
各個國家都想自己掌握產業鏈完整和安全,不想受制于人,這樣帶來的影響將比前文提到的兩只黑天鵝,影響更直接、更深遠。
標準都不一樣,可能未來往美國發一個型號,歐洲發的是一個型號,再往下打開標準也不一樣,將導致整個的產品設計,供應鏈、采購、物料全部大幅增加。這個難度系數更不用再說。
給對外貿易的中國企業3大建議:
1、不要只是埋頭干活,更要主動參與全球各地的行業標準的共創與建設。
2、要有轉危為機的思想,看看如何利用好標準分裂的機會。
看起來未來的標準會分裂,但對很多企業來講,但如果你主動做得好,其實可以提升自身在產業鏈的地位。盈利模式可能也會不一樣,挑戰里有大量機會。
縱使黑天鵝、灰犀牛終歸要來,企業也要有自己的思考、態度和預案。
極致困境下,我們該如何生存
外部世界怎么變化,我們難以預料和控制,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坐以待斃。
對今天的中國企業而言,不論身處什么行業,經營利潤多么好、或多么困難的境況,都想給中國企業一些警醒:一定要構建極致生存能力。
什么是極致的生存能力?
市場創新?質量領先?還是極致成本?
我想結合過去20年的華為經驗,對標很多頭部企業,包括蘋果、特斯拉以及剛剛經歷過重大困境的華為,都能看出很明白的一點,中國企業今天都應該打造企業強健“體質”。
黑天鵝、灰犀牛還會不定期到來,企業的成本管理機制就像他的體質,讓企業擁有很充足的利潤和資源應對變化。
縱然倒下,我們也要做最后一個。
來源:喬諾之聲;作者:喬諾首席專家團隊